文:吴厚斌
吴厚斌多彩中国·民族微型艺术国际大展学术顾问1999~2012年,担任呼伦贝尔学院美术学院院长、教授,呼伦贝尔学院学术委员、院刊编委曾任内蒙古美术家协会第六、七届委员会副主席内蒙古美术家协会顾问、油画艺委会委员呼伦贝尔市文联副主席、呼伦贝尔市美术家协会主席
我们处于当下的时代是一个读图时代,更是一个无所不能的网络时代,传统传媒正在渐次式微且有悄悄退出历史舞台的征兆。以存续了数千年的书信为例,无论是鸿雁传书还是驿站递信,书信文本都是要书写的。而时至当代,环顾当下,已难得见到一封手写的书信了!先是打印的印信;再是网络邮箱的电信;手机上的短信;近来又被铺天盖地的“微信”取代了。于是微信、微小说、微电影、微视频……在快节奏的网络时代,“微”确乎成了社会运行的行为特点和形态特征。相较于其他传媒,微艺术则刚刚起步,一些学术及学理问题还有待深入研究和梳理。本文所述并不是关于微艺术的全视域探讨,而是仅就《多彩中国·民族微型艺术国际大展》的10厘米×12厘米美术作品的创作、观赏等问题进行狭义的浅层探讨,至于更“微”的如发雕、牙雕、细密画等传统工艺类作品不在本文视野。
本次“多彩中国”遵照“意象世界”严格限定的尺寸规定,即边长10厘米×12厘米,它的指向应更倾向于传统的架上绘画,是二维的。但当下的世界艺术形态与现实,是以后现代艺术为特征的,是多维、多向度甚至多元的。因此,一些作品在10厘米×12厘米的框限下向三维扩展,向四维索取(带时间维的旋转轴),使尺寸问题成了一个不违规的变量,呈现出更为丰富的“画面”构成和观赏体验。可以认为,尺寸的规定是立体的、动态的、宽泛的、包容的。由此,呈现了丰富多彩的各种表现可能。
10厘米×12厘米,这是比一般印刷品读物更小的尺寸,相较于一般传媒工具,更近于名片或手机屏幕的大小,最佳观赏距离应是30厘米左右,这在大型美术馆展厅的展示条件下是有点不适应的。策展者智慧地将作品放在略大些的黑色格子里,几十幅一组的进行规格化展示,既解决了单体作品的视觉冲击力不足的问题,又使多元并置同时空展示成为可能,且统一在中性的无倾向的黑色调之中。由此,观众获得了弹性的两个以至多个观赏距离,可以近观单体作品的艺术表达,也可退至一米开外去领略多元构成的氛围与神奇。使微艺术的展示本身就形成了前无古人的新的独特的风景线,这在展厅现场有更直接的体验与感悟。
中国艺术家王刚为“多彩中国•民族微型艺术国际大展”创作的作品之一《愿》,综合材料,方形画框为10cm x 12cm,高度约22cm
肯尼亚艺术家为“意象世界”创作的绘画作品,10cm x 12cm 供图:Imago Mundi(意象世界)
国外艺术家为“意象世界”创作的微型装置作品,底座为10cm x 12cm,厚度约10cm,透明亚克力安装托架为“意象世界”项目组所加
这个尺寸并不是一般艺术家经常使用的创作尺寸,面对这不到巴掌大的画布,艺术家并没有完整的技术准备和经验储备,惯常的技术可能用不上,如习惯大笔挥洒为风格特征的,这点面积是绝难挥洒出气质来的,以至于,几乎所有的画家、艺术家都面临着一个崭新的“画什么”和“怎样画”的问题。其实验性、探索性不言而喻。这既是向未知的挑战,也给了作者各种创新的契机,从各国各民族已展示和印刷出版的作品看,实验探索性的创作思路已结出了累累硕果,开创伊始,已留下了丰富而美好的视觉形象和心灵的轨迹。
突尼斯艺术家Yasmine Sfar 为“意象世界”创作的微型装置作品,10cm x 12cm,厚度约3cm 供图:Imago Mundi(意象世界)
国外艺术家为“意象世界”创作的微型装置作品,底座为10cm x 12cm,厚度约6cm,透明亚克力罩为“意象世界”项目组所加
参加“意象世界在中国”临沧站展览的中国艺术家作品展架,一面展架上陈列35幅作品,在1米处观看展览的视觉效果
参加“意象世界在中国”临沧站展览的意大利艺术家作品展架,每面展架上陈列35幅作品,在2米处观看展览的视觉效果
“意象世界在中国”临沧站展厅整体效果,国际艺术家作品展区,每面展架上陈列35幅作品
鲁日格乐 乌日娜(达斡尔族) 中国画 2016年
蒙古女子 乌云额尔德尼(蒙古族) 2017年
构·午 李皑 汉族(云南) 中国画 2016年
蒙古姑娘 吴瑶(满族) 油画 2016年
我的巴尔虎 金敏(蒙古族) 油画 2016年
(1)即兴小品
这是画家最可能优先想到的思路。在120平方厘米上画个即兴小品,用速写的形式迅速展示出自己的表现意图,还是挺惬意的,这样的作品往往给人以生动、鲜活的画面效果和情感直抒的视觉张力。
(2)成功作品的微缩化
相较小品,这便是一个耗时费力的差事了。一般所谓成功或成熟的作品,开幅多在一至二米边长,小幅的也五六十厘米,在以微型尺寸进行复制时,将遇到来自材料、工艺、制作方式等多方面的技术考量,并不如想象中的临摹那样容易,有可能比原创“大画”还要更多的耗损时间和精力,这是一个完整构思的微型化过程,其着眼点在心态也在工艺,这样的作品可能有更完整的画面效果,但也有可能因此而略显拘谨和呆板,这更需要调控画面节奏韵律的敏锐,和打破平衡彰显小幅画视知觉特性的魄力。
(3)后现代主义框架下的实验艺术
对于独幅画(或独件造型艺术)的创作,在这样限定的小尺寸下实践,对于多数作者都是新课题。由于尺寸小,整体控制相对容易,由此提供了人们创新冲动和实验意识的有效平台。后现代主义的精致与粗糙的包容,高雅与世俗的共生,传统与现代的冲和便成了微艺术创作的一个高概率选择。在这一思路上,国外艺术家已提供了大量成功的范本和案例:有的将二维画面扩展为三维的雕塑、装置或拼贴;有的使用轴旋转将“画”之背面进行了多角度展示,这实际上已经加入了时间轴,形成了小型的四维空间。这些作品大多向后现代艺术借鉴了一些元素或动机。由于现代、后现代主义的介入,作品构思和形式空前丰富起来,这是一个更为宽广且艺术家对其充满更多期待的思路,这一思路必将具有更为广阔且深邃的艺术天地。
国外艺术家为“意象世界”创作的微型装置作品,底座为10cm x 12cm,厚度约10cm
利比亚艺术家Laila Sharif 为“意象世界”创作的微型装置作品,10cm x 12cm,厚度约5cm供图:Imago Mundi(意象世界)
微艺术创作的思路是宽广的,它得益于尺寸也必将受限于尺寸,有些思路或风格是无法实践的。如巨幅的照相写实主义,以挥洒见长的热抽象主义,如大地艺术,如由人直接参与的行为艺术……但是,尽管如此,微艺术的天地已足够宽广,受限的自由恰恰是其存在的理由与价值,方寸之间自有其广阔天地!
与其思考微艺术不能做什么,不如更多地思考微艺术还能做什么来得实际,这是一个已取得了良好开端的开放性系统,已有的实践成果和未来的可能实践必将继续拓展微艺术的疆域。
睡到自然醒是件很奢侈的事 杨波(汉族) 装置 2017年
充电 丁·廉·西蒙(满族) 装置 2017年
随着“微”时代的到来,微艺术诞生了,且以蓬勃生机显示着顽强的生命力,由于其收藏保存的节约性,展示交流的便利性,印刷传播的迅捷性,以及作品本身的实验性和当代性,微艺术的发展空间是充满期望与潜能的,尽管它不能如微信取代书信那样完成历史更替,但它必将成为传统美术形态的必要补充和重要构成,并形成更普及的艺术生态系统,与传统美术形态多元并存,丰富疏畅人们通过艺术增进了解的渠道,为互联网美术提供丰富而无尽的原创作品,使美术作品的流通与欣赏在更广阔的社会平台与网络传播上展示,从而加速审美化时代的到来。
或许,只有以审美为目的和生存方式的人,才是充分享受了精神自由的人。为了这一终极人文关怀的实现,为了这一愿景的贴近,我们将继续热情的努力,并致以衷心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