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沐
关于金庸小说影视剧改编的思考
—— 以《笑傲江湖》为例
◎张沐
影视剧和小说都是一种艺术创作形式,它们都具有叙事性和文学性的特点。根据金庸武侠小说改编的电影和电视连续剧是中国银幕、荧屏不可替代的热点观赏节目。本文以《笑傲江湖》为例,研究金庸小说改编影视剧的历程与改编的艺术手法,目的在于促进我国更多的小说成功地被改编成影视剧。
金庸小说 《笑傲江湖》 改编
金庸是我国著名的武侠小说家,所创作的作品享誉海内外,金庸先生被评为“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金庸先生出生于1924年,家住浙江海宁县,家庭背景良好,父亲是饱学鸿儒,与徐志摩是表兄弟。金庸先生早年时期求学于杭州,后来考入国立政治大学外语系,没有毕业就考入了《大公报》,被派往香港做翻译工作。金庸先生的作品屡屡被翻拍成电视剧,可见其影响力,其中《笑傲江湖》就是被翻拍次数最多的小说之一。
小说改编电视剧重在“改”字,它是结合原创小说作品的思想内涵,通过影视剧作品表现出来。在改编过程中,要以全新的切入点,重新编排小说的情节内容,做到影视剧与小说的完美切合。小说改编成影视剧是二次创作,要结合观众的需求进行改编,要把握尺度,充分把握改编与原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符合观众对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定位,既要做到标新立异,又不能出格,要达到改编作品与原著之间的一种平衡。
《笑傲江湖》在7次改编中,不仅包括电影,还有电视剧,而在这七部作品之中,以1996年香港TVB版、2001年中央电视台张纪中版和2013年湖南卫视于正版最能反映当前对于小说改编为影视剧的特点。
1996年,香港TVB版奠定了《笑傲江湖》在广大影视剧观众心中的地位,因为其在改编的时候充分参照了原著的创作精神,情节的设置、人物形象的塑造基本上是照搬原著,仅仅是在拍摄上加入了一定的特技效果,满足了当时观众的收视心理。1996版本的《笑傲江湖》也成为影视剧小说改编历史中的一个经典。
2001年,央视张纪中版的《笑傲江湖》播出后,国内收视率居高不下。这与央视所处的地位是分不开的,中央电视台作为我国最权威的电视媒体,其所拍摄的电视剧不论在主题上还是在思想上,都必须是积极向上的。在《笑傲江湖》以往的6次改编中,有的是完全胡编乱造,使许多观众不满,这不仅伤害了原作者对作品的感情,更是对金庸武侠迷的不负责任。2013年,湖南电视台于正导演的《笑傲江湖》改编更是大胆,直接把原著中的东方不败塑造成了一个强势的女性形象,如此改编确实是离原著渐行渐远了。
各种版本的改编都是基于金庸先生的原著,改编是依存于原著的,这也是改编影视剧与原著的最本质关系。有了原著才有了改编版本,这是不容置疑的。作为原著来讲,它的名声再一次高频度地出现在观众的面前,使它又火了一把,迎来了自己的第二春甚至是第三春;作为改编者来讲,充分利用前者的曝光度以及知名度对自己的作品有推广作用。
在1996年香港TVB版的《笑傲江湖》中,所表现出来的背景是复杂险恶的社会环境,而主角充满批判专制主义精神,向往自由和平。这次改编主角令狐冲天性洒脱,不争名逐利。令狐冲是上天眷顾的宠儿,通过一次机缘巧合,偶得神功,然后仗剑江湖,行侠仗义,最终被武林所接受。小人物不同的机遇,改变了人的一生,这样的安排是金庸先生故意为之,引导人们不要甘于平淡,要积极乐观向上。武侠剧的风靡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香港,经过不断地改编和创作,最终形成了一定的经验,由过去“正式正统”的风格逐渐向诙谐幽默的方向发展。在制作上开始融入一定的特技,形成了叙事上单纯轻松娱乐的风格,通过壮观、惊险的动作场面和典型的武林高手,将主题一步步推向高潮。TVB版的《笑傲江湖》所要表现的主题具有一定的政治诉求,只不过是通过《笑傲江湖》的观赏性和娱乐性表现出来,TVB版《笑傲江湖》的政治诉求通过权力之争,正邪对抗,最终邪不压正所表现出来。
而2001年央视版《笑傲江湖》却少了TVB版《笑傲江湖》的邪性,因为央视要突出的主题和TVB版的主题有所不同。央视版《笑傲江湖》更注重社会问题,它所表现的是一个正直豁达的年轻人在险恶江湖中经历的重重磨难。全剧由情仇家恨、腥风血雨、江湖恩怨,最后都落于无声处,归于平静,消散在山雨云雾间。中央电视台拍摄《笑傲江湖》的基调定为正剧,这样就导致了《笑傲江湖》缺少娱乐韵味。比如每当武打惊险场景的时候,背景音乐就激昂亢奋,当出现大事的时候,背景音乐就沉稳短促,渲染一种树欲静而风不止的气氛。
2013年湖南卫视版《笑傲江湖》主题表现则与前面都有所不同。湖南卫视版的《笑傲江湖》所透露出来的是一种幽默娱乐的主题,以武林人心险恶、江湖深不可测为契机,传播一种幽默与“走向庸常而拒绝崇高,自觉地摒弃了思想厚度与心灵深度,自觉地疏离政治而迈向自我个人情绪的宣泄,与政治绝缘,向个人的追求靠近。
各种各样的改编版本最终还是依照着改编的编剧和导演的思路在进行,虽然对于原著的作者来说,这可能是一种让人比较尴尬的局面,既希望自己的作品被改编,又希望自己作品的主题思想能被完全地继承。这种想法在改编的过程中是难以实现的,我们作为受众,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辩证地对各个版本进行比较,寻找到自己最满意的改编作品。
《笑傲江湖》之所以成为被改编次数最多的作品,还与《笑傲江湖》这本书自身有很大的关系。作为一部门派斗争的江湖武侠剧,各式各样的人物出现无疑是一个很大的亮点,各个版本对每个人物的着重点是不同的,这也就造成了改编作品与原著在人物塑造上的差异。而在这其中,雌雄莫辩、诡谲多变的东方不败是哪部改编作品都要重点表现的。相应地,在三部改编的《笑傲江湖》中,人物形象差异最大的就是东方不败,而我们也就东方不败这个人物角色进行一下改编作品与原著在人物塑造上的差异的讨论。
TVB版的《笑傲江湖》是根据金庸先生笔下的形象刻画出来的,本来是男性,但是为了修炼绝世武功,而挥刀自宫成为不男不女的样子。挥刀自宫后开始喜欢女人的装饰之物,穿着打扮奢华艳丽。在处理事情的时候,阴险毒辣,毫无感情。其在“神龙教”中放任杨莲亭胡作非为,把日月神教搞得怨声载道,而这些他统统都不在意。最后因保护杨莲亭而战败身死,但其对爱情的执著和痴迷不是出自内心,乃是自宫修炼的缘故。
在2001年中央电视台版的《笑傲江湖》中,通过现代高超的化妆技术将东方不败塑造成一个相貌突出、举止优雅的美女。她可以为心爱的人去死,在别人误会她杀了恒山派弟子的时候,她决心与令狐冲一起赴死,罪恶的一生被埋葬在漫天飞舞的花雨中,让人不禁感叹其对爱的痴狂。
2013年湖南卫视版《笑傲江湖》直接就将东方不败定位为女性。湖南卫视版的《笑傲江湖》中的所要表现的人物形象是为爱痴情的女强人,宁愿为了爱情而放弃自己得之不易的事业,可以为爱抛弃教主之位。湖南卫视版《笑傲江湖》中的东方不败的形象还具有一定的矛盾性,当然这个矛盾是对立和统一的,矛盾的焦点在于东方不败追逐名誉权力地位,但是她又想和令狐冲过平凡人的生活,做一对神仙眷侣,她是既孤僻又风情的女人。
情节是考验一个故事好坏的重要标准,只有在情节上做到摆脱固有模式,才能真正吸引观众。当然,金庸先生的小说本身在情节上就已经做到了极致,而作为对原著的改编者,怎样推陈出新,在金庸先生的基础上对情节进行更改,使情节更加的跌宕起伏、悬念迭出,也是他们的一个重要方向。
TVB版的《笑傲江湖》完全是根据金庸先生的情节构思展开的,观众的认同度也高,任盈盈得知群雄在五霸岗上聚会,凭借身份驱散众人,让令狐冲护送其行走。两人路上偶遇令狐冲的师傅岳不群,被称为君子剑的岳不群让令狐冲杀死这个魔教圣姑以划清界限。令狐冲宁死不从,被岳不群逐出华山派。这一情节安排使令狐冲与任盈盈的情感更融洽、更深厚。任盈盈也明白了她在令狐冲心中的地位,也知道令狐冲是一诺千金、重情重义之人。
2001年央视版的《笑傲江湖》为了表现令狐冲与任盈盈之间的感情,在情节设置与TVB版的《笑傲江湖》又有所不同。电视剧起初想赋予人物多种复杂性格而增加任盈盈的戏份,但细节的处理显得欠缺,增添的情节没有延续下去,就形成了一种“烂尾”的感觉,与整体的剧情并不融洽。
2013年湖南卫视版的《笑傲江湖》,很多观众在看完第一遍后,有种看不懂的感觉,这是因为导演一心在情节上突出爱情的表现主旨,导致了前后情节脱节。例如任盈盈在绿竹巷手把手教令狐冲弹琴,费尽心思聚集群雄在五霸岗上为令狐冲治病,然后东方不败冒充她留在令狐冲身边,求少林寺救令狐冲不成反而自己被困在少林寺。江湖群雄认为魔教圣姑被困少林寺,难道德高望重的少林寺高僧也没有认出东方不败是个妙龄姑娘?导演硬是罔顾剧情的合理性以及剧情的发展趋势,生硬地把男女主角凑到一起,产生情感纠葛,违背影视剧标准的拍摄剪辑手法,使情节穿插错乱。
[1]宋永忠.金庸影视剧改编中存在的问题——以央视版《笑傲江湖》为例[J].电影评介,2009(16).
[2]徐慕容.《笑傲江湖》的再叙述及其文化义蕴分析——以影视剧《笑傲江湖》(于正版)为例[J].理论园地,2013(06).
[3]倪匡.三看金庸小说[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张沐,女,长春光华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广播电视编导、媒体项目策划与运营)
(责任编辑 刘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