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视域下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课程群建设与实践

2017-03-25 04:12:25谢修鸿李翠兰
长春大学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园林植物课程内容双创

谢修鸿,李翠兰

(1.长春大学 园林学院,长春 130022;2.吉林农业大学 资源与环境学院,长春 130118)

“双创”视域下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课程群建设与实践

谢修鸿1,李翠兰2

(1.长春大学 园林学院,长春 130022;2.吉林农业大学 资源与环境学院,长春 130118)

“双创”视域下,开展课程建设对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有积极作用,如何搞好课程建设使其满足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需求仍是值得探究的热门话题。本文探讨“双创”背景下我院园林专业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课程建设的必要性、建设原则与策略,以期探索实践性强、应用性广、涉及学科门类多的课程建设模式,以此促进我院园林专业课程建设与学科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创新创业;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课程群建设

国务院办公厅于2015年5月4日发布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意见》指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促进高校大学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同年10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深化课程体系改革,专注培养技术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可见,新常态下,高校教育改革面临“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新格局;新格局下,课程体系建设亦面临新的挑战。目前,课程体系改革的内容包括课程综合化发展的改革;课程体系设置的课程内容强调科学本身的综合性和整体性;打破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界限,突破传统学科知识结构的体系,将相近学科的课程内容进行重组构建,形成新的具有创新创业性质的课程体系,突出课程科学本身的整体性,为大学生提供超越某一学科或领域局限的思维模式[1]。优化课程体系的目标标准有利于大学生创造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其实践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其个性的发展[2]。课程体系是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的具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具体化就是课程建设,大学课程是高校教学工作的基础,课程建设是衡量高校教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新视域下,基于技能型、创造性人才培养目标,开展了我院园林专业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课程群建设,本课程群建设中注重课程群课程内容与学科建设的一致性,符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知识体系,以期探讨创新创业背景下课程建设的有效途径。

1 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课程群建设的必要性

我院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课程,是园林专业的课程中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该门课程内容特点:实践性强;涉及的学科门类多,内容广且杂,不同学科的课程内容在其课程中重复出现。

我校是以理工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农学类的园林专业处于边缘学科,其发展方向以专业特色发展为专长;而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技术在园林行业内占有重要的位置,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方面的产、学、研一体化可操作性强,有利于“双创”背景下,我院应用型课程建设、特色园林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2 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课程群建设定位

课程群建设作为一种新型的课程建设模式顺应了高校教学改革的要求,也反映了课程体系教学改革的新趋势[3]。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课程群以园林专业课程《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园林苗圃学》为核心,融合与园林植物栽培关系密切的基础课程《土壤肥料学》《植物生理学》,特色选修课程《园林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共由5门组成。课程群课程内容设置的主要原则是:课程内容体系化;确保国家规定学分,尽量减少学时数;满足园林行业需求等。授课内容从认知园林树木生长规律开始,以园林树木种实生产到育苗、栽植以及其间的养护技术为学习主线,通过专题的“点”教学方式融入园林树木栽培新技术新方法。本课程群内课程教学内容注重实用性、融合性以及课程内容的外延性,使其学以致用又与时俱进。综合课程群内课程设置的内容特点,课程群建设定位为“夯实理论基础;重视实践环节;关注‘第二课堂’,即构建基础知识为辅、专业知识为核心、课堂外延知识为点缀的框架体系”。

3 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课程群建设的策略

(1)整合优化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课程群教学内容。课程群内课程内容整合优化目的:避免群内单门课程与其相关课程横向与纵向间缺乏联系,造成课程间内容相近或重复;删除过时课程内容[4],填充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本课程群内课程教学内容整合优化依据教学大纲;课程群建设定位;融合课程间通用性知识,避免授课内容重复;充分利用实践教学平台;关注与课程相关科研新成果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等。例如园林苗圃设施育苗中,园林树木组培技术与园林花卉组培育苗技术结合,园林苗圃学与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两门课程教学计划在同一学期),反季节大树移栽与植物生理蒸腾作用实习任务融合;园林苗圃大苗培育、组培苗移栽以及容器苗培育等所需栽培基质与农林废弃物处理与应用结合等,以此形成以点成线带面的内容组织形式,整合优化授课内容,提高课程群内课程内容的实效性、可操作性、创新性等。

(2)组建“复合型”教师团队 。 “双创”背景下人才培养,教学质量的提升,关键在于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教师[5]。新形势下,为提高教学效果,开展课程群建设,课程群内课程内容执行需要具备符合教学内容能力的教师,即需要教师具备一定深厚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以及对前沿知识了解与探究精神。为此,本课程群开展教师团队的构建。构建中,遵循老中青教师的比例关系合理;同时,既重视引入“双师型”教师,又引导与帮助青年教师,即构建“复合型”教师团队。“复合型”教师团队符合本课程群教学内容定位要求。我院园林专业老、中年教师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关系相对密切,生产中经常参与指导实践,有一定的生产经验,“双师型”教师比例相对较多;其从事纵、横向科研项目一般以生产应用为主,为实践性强的课程教学奠定相应的基础。此外,我院教师时常参与指导企事业技术人员培训工作,培训中能够汲取生产中的好经验、新技术;同时,他们对课程建设与学科发展有丰富的经验。但传统教学过程中,老、中年教师通常有一个明显的弊端,一般只对自己所教授的课程负责。而青年教师一般学历高、理论知识深厚,动手操作技能强,接收信息与学习能力强,对课程前沿问题了解较多;但社会阅历浅,生产实践能力弱。依据课程群内课程内容设置既独立又融合,知识结构内容无重复且成体系与生产应用紧密结合的特点,利用团队成员优势互补的有利条件组建老中青教师比例科学的“复合型”课程群教学团队,构建此类教师团队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壁垒,激发教师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加教学内容时效性并解决实践课程专业教师不足的弊端。综合性应用型专业人才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育教学综合质量水平与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5]。因此,需要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

(3)搭建“多功能”实践教学平台。本课程群内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综合性强,由于园林树木生长周期的限制,实验过程历时长、任务重,所以其教学内容完成需要实验室、实践基地尤其需要开放实验室以及校外实践基地强有力的支撑[6]。实践证明,综合性实践教学任务完成需要多个实验室(实验中心) 或实践基地,当下综合性的实践实验教学中心已成为地方高校实验室建设的重点[7]。实际上,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看,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滞后是很多高校提升实践教学水平的障碍[8]。以本课程群建设为契机,打破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滞后的障碍,依据实践教学内容需求,学科建设与发展,服务地方行业的需求等,在原有实验室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基础上,整合多个相关实验室、重组校内外实践基地,搭建“多功能”的实践教学平台。平台主要包括: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校内教学实验室以及开放实验室(校企合作)。其承担课程群内课程实践教学任务外,还承担教师科研活动、学生的创新创业第二课堂活动等,基本满足“双创”视域下人才培养的需求。实践亦表明:与企业联合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既能够拓展教学资源又保障实践教学效果,同时,企业为实践教学提供经验丰富的实践教师,丰富教学内涵[9];依托“双创型”实践教学平台的构架和运行,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等[10]。通过“多功能”实践教学平台的使用,学生对课程群内课程内容进行了系统学习,能够完成园林树木栽培从认知、理解到实践的全过程,为其他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4)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当下课堂仍是本科生接受知识的第一重要场所,教师在“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扮演一个特殊角色,既要保证课堂教学效果又要引导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由此,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层出不穷。本课程群建设借鉴了时下较好的教学经验,以“课程内强化必修知识,课程间贯穿相关知识”为重点,倡导任课教师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等采用多元化的授课方式。例如,本课程群内课程采用“翻转课堂”“微课”“现场教学”“专题讲座”“第二课堂”等教学方式受到学生的好评。课内外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突破了传统教学方法,引领学生参与了教学活动或教学实践或创新创业活动,培养了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意识;同时,不断提升教师本身的创新创业指导能力。

(5)制定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高校教学评价体系通常针对学生课程考核方式评价较多,且成为高校教学改革中的一个典型问题。专业课程考核学生的方式,主要体现在学生课堂出勤情况,实验与实习出勤情况,动手操作情况,作业情况以及理论考试成绩进行综合评定,评定中理论考试成绩占的权重较大,由此出现大部分学生平时课堂学习态度散漫,期末出现集中突击现象,从而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佳。为改善课堂教学效果,衍生出其他的课程考核方式,例如查阅文献资料,撰写小论文,制作PPT开展课堂讨论等。但实际操作中,没有严格的规范制度与考核标准的约束,小论文或PPT内容质量并不理想。面对目前课程考核方式现状,结合本课程群建设定位以及群内课程内容特点,教师团队成员共同研究制定学生课程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不同指标所占权重系数不同,通过评价体系指标考核标准加权平均进行综合评价,达到课程考核要求。创新创业背景下提升创新创业指导能力是高校教师的职责,也是教师自身发展需求[11]。在本课程群建设中,教师作为大学生创新思维、创新创业的引导者,作为教学体系中一个主要对象,同样制定了教师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不同指标权重系数不同,通过评价体系指标考核标准加权平均进行综合评价教师业绩,以此激励教师投入“双创”背景下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有利于专业学科建设,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4 结语

“双创”背景下,本着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推进学科建设”的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为核心,开展了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课程群建设。通过本课程群建设,优化了课程群内课程的授课内容,并以此为契机构建教师团队,带动“多功能”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推进教学评价体系建设等。通过实践检验,课程群建设有利于教师团队成员之间相互交流,团结协作,推动学院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进一步推进为地方企事业服务职能。课程群建设亦激励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精神。下一阶段,将深入挖掘该课程群建设特色,为开展优质特色课程群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1] 张樱. 面向21世纪之中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9(2):137-140.

[2] 徐生林, 薛艳. 论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继续教育研究,2013(9): 132-134.

[3] 龙春阳. 课程群建设: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路径选择[J].现代教育科学,2010(2): 139-141.

[4] 郭必裕. 课程群建设与课程体系建设的对比分析[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5(4): 114-116.

[5] 丁越勉. 高校创业教育教师角色及素养的再审视[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12): 72-74.

[6] 张红梅. 基于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师队伍建设[J].继续教育研究,2016(4): 21-23.

[7] 陈吉明. 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 25(12): 1497-1503.

[8] 李巧林, 张辉. 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实现途径探析[J].科技创业月刊,2011(16): 86-88.

[9] 周燕, 高印寒, 金魏. 产学研结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 28(5): 5-7.

[10] 贺坤, 赵扬, 张志国, 等. 风景园林专业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平台构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4, 33(9): 184-189.

[11] 李增艳, 阚湘苓, 李佳恒, 等. 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设的方向探讨[J].亚太教育, 2016(29): 120.

责任编辑:刘 琳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Curriculum Group of Landscape Plant Cultivation and Maintenance under the Visi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XIE Xiuhong1, LI Cuilan2

(1.Colleg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Changchu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22, China;2.College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hangchun 130118)

Carrying out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has positive effect to stimulate students’ creative thinking under the view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t is a popular topic worth exploring to do well in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and to make it satisfy the demand of talents cultivation with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construction principles and strategies of landscape plant cultivation and maintenance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major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hoping to explore a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mode with strong practice, extensive applicability and multiple disciplines and categories, so as to promote the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and discipline development and enhanc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landscape plant cultivation and maintenance; curriculum group construction

2016-12-19

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一般课题(GH15023)

谢修鸿(1972-),女,吉林长春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土壤肥力调控与农林废弃物发酵与应用研究。

G642

A

1009-3907(2017)04-0103-03

猜你喜欢
园林植物课程内容双创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园林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探究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华人时刊(2021年23期)2021-03-08 09:27:28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华人时刊(2020年17期)2020-12-14 08:12:42
园林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现代园艺(2018年2期)2018-03-15 08:00:34
园林植物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现代园艺(2018年3期)2018-02-10 05:18:42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浅谈园林植物配置
现代园艺(2017年13期)2018-01-19 02:28:39
双新双创
新农业(2016年21期)2016-08-16 11:52:07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