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选贤教授从温病指导治疗带状疱疹

2017-03-25 22:48卢晨光刘正元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7年2期
关键词:舌质疱疹带状疱疹

卢晨光 刘正元

【中图分类号】R2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2--01

带状疱疹是临床常见的顽固性皮表性疾病,其致病原因是由于带状疱疹病毒经过口鼻侵犯人体后潜伏于体表神经细胞内,当人体正气不足或者邪气外犯时,其致病因素被二次激发后引起的沿感觉神经轴蔓延的炎症性反应。临床上多见身体一侧出现片状集簇性红疹,多发生在身体的一侧沿神经走行呈带状分布,部分患者亦会出现水疱沿身体一侧分布超出身体中线而环绕周身的现象,故中医称其“缠腰火丹”。发病部位多出现大小不等的水疱般皮疹,皮疹多出现在感觉神经的体表分布部位,病发处皮肤多有瘙痒、刺痛或灼热火燎感等症状,因此又名“蛇串疮”、“蜘蛛疮”。余师郭选贤教授从事《温病学》的教学、医疗、科研工作三十余年,始终坚持理论与临床的有机结合,不断地以临床疗效来实践和发展中医理论,又以中医理论的核心精神来不断地指导临床医学的发展[1]。余师连续多年担任中医药十二五规划教材的编委,多次获得省级科研进步奖以及先进教工称号,在温病的治疗辨证方面有自己独特的临床经验和辨证思路,尤其对疱疹类疾病有较深刻的研究。笔者有幸跟从郭选贤教授临证学习,深感收获颇丰,于是现将余师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以供同仁探讨学习。

1.病因病机

带状疱疹在祖国医学中本无此病名,中医称其名为缠腰火丹,俗称蛇丹疮。本病病位在体表皮肤,肺主气属卫,具有宣发卫气,输送津液于皮毛而对其发挥濡养和润泽的作用。故叶天士在《温热论》中指出:“肺主气,其合皮毛,故云在表。”外邪袭肺,肺失宣发,卫气不能宣散于体表。肺皮同源,共同完成人体的呼吸运动。肺是人体与自然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和器官,人体在一呼一吸之间完成了气体清浊的转换,一升一降实现了内外不断交换的往复循环。《温热论》曰:“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若热邪炽盛于内,正衰邪胜,正气不能抵御外邪,或是用药药量太轻不能引邪外出,而致病邪深入,进入营分。则必定会灼伤阴血。营气通于心脉,热扰营分则内烦夜甚而不眠,窜扰血络,络脉受损则血溢皮下,故见皮损焮红,体表可见大片红斑丘疱疹,灼热刺痛,心烦不寐,热痛夜甚。邪热蒸蕴营阴上呈于口,故口不甚渴亦或不渴,舌绛,脉细数。治疗上宜清营泄热,养阴护营。叶天士云:“入营犹可透热转气。”指出即使热邪继续发展,进入了营分,一样采用以透为顺的清营透热之法,使邪从外解。用药宜用水牛角、玄参、羚羊角等,同时可以配合使用银花,连翘等辛凉透表之品,以达到透热转气的目的。

2.辨治分型

临床治疗带状疱疹的过程中,因病人素体的个体差异加之所处生活环境、饮食习惯的不同,因此不同的病人感邪的原因不尽相同,病邪在与人体正气抗争时所反应的病理表现也会出现不一样的进程和规律。余师郭选贤教授多年潜心研习温病经典著作,不断总结前人经验,根据自己多年的临证经验,将带状疱疹分为火毒炽盛型,湿阻肝胆型,气虚血瘀型,三个主要证型。

2.1 火毒炽盛型

症见高热,神昏,皮肤上出现红色丘疹,水泡大而饱满,皮疹颜色鲜红,疱疹内液体较多,疱疹壁紧张并伴有灼热、刺痛,皮肤炘热红肿,亦可出现头昏头痛,目赤,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脉滑数等症状。明代《外科正宗》云:“火丹者,心火妄动,三焦风热乘之,故发于肌肤之表……”治宜清热泻火,透疹消疮。方用银翘散加减。药用连翘12g银花12g苦桔梗6g薄荷9g生甘草6g荆芥6g牛蒡子9g竹叶6g鲜芦根6g细生地10g大青叶6g丹皮6g元参6g。如神昏谵语者,加鲜地黄、玄参以凉血清热,止其谵语;若大便秘结不通者,加大黄以泄热通便;若见身目发黄,小便不利者,加茵陈、金钱草以利湿退黄;如吐血、衄血严重,加槐花、侧柏叶以凉血止血。

2.2 湿阻肝胆型

症见头身困重,胸闷纳呆,皮肤上出现大量密集疱疹,疱疹颜色深红,疱疹内液体混浊,疱体容易破溃,疱疹周围皮肤疼痛,瘙痒,或者伴有口苦黏腻,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大便溏垢,躁烦易怒,舌质深红,苔黄厚腻,脉象濡数等症状。治宜疏肝降逆,祛湿利胆。方用甘露消毒丹加减。药用滑石24g黄芩15g绵茵陈9g白豆蔻12g石菖蒲6g连翘9g柴胡12g黄芪10g薄荷10g射干6g生薏仁6g。若心烦不寐者可酌配酸枣仁,合欢皮以宁心安神;若目赤咽肿热邪上窜者加银花、蔓荆子以清透上焦风热;若见胸胁剧痛,连及肩背者,可加金钱草、川楝子以理气祛湿止痛;若有胆汁反流者,用佛手、郁金、代赭石以奏疏肝利胆,平冲降逆之功。

2.3 气虚血瘀型

症见痛处隐隐,绵绵不休,头晕目眩,皮肤上出现少量散状丘疹,疱疹颜色暗红,疱疹内浆液较少,颜色较混浊,疱体多坚,不宜破损。疱疹周围皮肤疼痛,隐痛,多伴有神疲乏力,食少腹胀,辗转反侧,虚烦不寐,夜间痛甚,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脉细涩等症状。治宜补气活血,祛瘀止痛。方用透脓散加减。黄芪20g当归6g赤芍6g山甲3g地龙3g川芎3g皂角刺6g双勾9g红花3g。若见发热恶寒,头痛目赤者,吾师常用薄荷、蝉蜕、蔓荆子以清散风热,透邪外出。辛(包括具有辛香之气的药物)能散能行,可行气散热,开郁透邪,凉(寒)可清泄邪热,驱邪外出,相辅相成,邪出病愈[2]。若瘀痛入絡,可加三棱、莪术以破血通络止痛;若气机郁滞较重,可加川楝子,青皮以疏肝理气止痛。

3.验案举例

宋某某,男,57岁。2014年10月初诊。主诉发热伴右侧腰部周围疼痛肿大如茄一周余。经彩超检查,肝胆脾胃均无异常。患者素有腔隙性梗塞,高血压病史十余年。刻诊:右侧腰胁部有散状疱疹延神经走形分布,颜色暗红,疱体不大且坚,内有少量浆液,液体混浊,疼痛隐隐,连绵不休,发热恶寒,头痛口渴,无汗,心烦失眠,食少腹胀,神疲乏力,舌质暗红,有瘀斑,苔薄,脉数细涩。辨为气血瘀滞型带状疱疹。给予透脓散、与银翘散合方:黄芪30g山甲3g当归6g赤芍9g川芎3g白及5g银花9g连翘3g薄荷6g牛蒡子6g双勾10g荆芥10g桃仁3g红花3g。6剂,日1剂,水煎服,每日分3服。二诊腰部肿胀减小,汗出热退,予前方6剂。三诊腰部疼痛缓解,大量疱疹透出,精神好转,又予前方六剂。腰部肿胀消失,疼痛症状基本消失。后又服6剂愈,随访一个月未见复发。

根据腰部散状疱疹,伴疼痛症状诊断为带状疱疹。疱疹颜色暗红,疹透不畅腰部肿大,神疲乏力,发热恶寒,舌质暗红,苔薄白,脉数细涩辨为气虚血瘀兼有外感证。方以补阳还五汤补气活血,行瘀止痛,以散体内瘀血,以银翘散以辛凉解表,透邪外出,加白及以消肿生肌,以防皮表破损感染,加大黄芪用量大补中气,以达托毒生肌之

参考文献:

[1] 焦淑丽,白晓兰,梁丽晶.113例带状疱疹流行病学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1,22(3):197.

[2] 邬国龙,程延安.郭选贤教授与其《中医临床要诀》[J].中医学报,2012,27(2):170-171

[3] 梅晓萍,吴毓敏,窦武山,郭选贤.辛凉(寒)透泄法治疗风温肺热病35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7,39(6):13-14.

猜你喜欢
舌质疱疹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疫苗 你了解吗
亲历者口述:带状疱疹是最疼的病
夏季警惕汗疱疹
辨证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1分钟了解疱疹性咽峡炎
通过检查畜禽口腔诊断疾病
说说“上火”那些事
治更年期冠心病方
刺络拔罐加药物配合TDP照射治疗带状疱疹
针灸围刺治疗带状疱疹5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