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俊
【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2--01
作为临床骨折科较难处理之一:后pilon骨折,此类骨折约占后踝骨折的五分之一,如果治疗方案选择不佳,极有可能造成踝关节畸形,严重可致患者残疾,直接影响关节功能及后期生存质量[1]。手术治疗依然作为后pilon骨折的最佳选择,本组实验通过选取4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简单对比分析了传统手术入路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和后外侧入路手术,其综合疗效有一定的差异性,详情见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48例后pilon骨折患者進行临床资料分析,均为我院骨科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经X线片、CT扫描检查后证实符合临床骨科对后pilon骨折的定义,排除不在实验知情书上签字者,按照骨折原因分析:交通致伤占12例,高处坠落致伤占10例,重物砸伤占8例,意外扭伤占18例,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对其进行分组,观察组24例患者采用后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该组中,女性和男性分别占11例和13例,患者平均年龄为(46.32±2.01)岁,对照组24例患者采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该组中,女性和男性分别占7例和17例,患者平均年龄为(44.19±2.53)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的基本资料对比中,组间差异不明显,没有统计学研究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临床骨科传统手术入路进行治疗,即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具体内容包含:①对每位患者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②按照先内踝复位后外踝复位治疗的顺序操作,内踝骨折处理时,围绕内踝尖做内侧纵弧形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保护好大隐静脉,显露内踝,对血肿和嵌入骨折间隙内软组织进行清理;随后按骨折处理要求进行复位;外踝复位:从患者外踝处切开,保护好腓骨前、后缘的腓浅神经,1/3管型钢板固定处理;③若患者后踝骨折块大于关节面百分之二十五时,需从前方置入1枚4.5mm拉力螺钉,也可从后方跟腱旁做小切口置入拉力螺钉,随后固定皮质。
1.2.2 观察组:观察组采用后外侧入路手术治疗,具体内容包含:①做好术前准备,取半侧卧位,行连续硬膜外麻醉处理,按照外、后、内的顺序对踝关节进行固定;②于患者外踝和跟腱中点位置做一纵向直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并将腓骨肌腱向前外侧牵开,在腓骨后缘的内侧剥离骨干,牵开拇长屈肌,可清晰看到腓骨骨折端,对其进行复位固定后则后踝三角骨折部位骨块大致复位;③如果术前CT及X线检查发现患者关节腔内有游离骨折碎块,则先要将碎块骨折处理后,才能进行踝关节固定,操作是:将后踝三角骨折块内外侧边缘做游离处理,确保骨块翻开后,将不能复位的小骨片取出;④使用空心螺钉对后踝做固定处理,如果患者为老年人,则建议选择后侧抗滑钢板做内固定处理;内踝骨折可以在复位后踝时同时复位,予以经皮两根空心钉内固定。整个操作过程中,要随时利用X线进行透视,保证患者踝关节全部复位,此外,针对后pilon固定后出现下胫腓联合分离情况,建议采用下胫腓螺钉进行固定处理,术后12周取出下胫腓螺钉;⑤术毕反复对切口采用生理盐水冲洗,无菌下逐层缝合,为预防感染采用术前半小时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术后抗生素使用不超过24小时。术后根据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做康复指导,缩短病程。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手术入路治疗过程中产生的相关指标,如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同时评估患者骨折治疗的效果,具体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评分以美国骨科足与踝关节协会共同协定的标准进行,总分设置为(100)分,得分小于65分为差;得分在65分至80分之间为中;得分在80分至90分为良;得分在90分以上为优,记录对应参数并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进行数据录入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20.0,数据分析处理过程中,计量资料的表示为(x±s),检验为t,计数资料的表示为[%],检验为χ2;如果P<0.05,则统计学意义显著。
2.结果
2.1 比较两组手术综合指标
经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后,对两组综合指标进行对比分析,详细如下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数据指标间的差异比较明显,(P<0.05),有统计学研究价值。
2.2 比较两组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
经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具体以优良率为评估标准,得分越高说明效果越好。详细如下表2,从表中可以看出,观察组的优良率为: 95.83%,对照组的优良率为75.00%,两组对比,观察组远远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研究意义。说明后外侧入路手术的治疗效果>其他手术治疗方法。
3.讨论
后pilon骨折在踝关节骨折中比较常见,因为每个动作都需要踝关节的参与,一旦踝关节遭受到损伤,不仅会直接影响关节正常的功能,而且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伤害。在治疗过程中,如果处理不恰当,导致踝关节不稳定,复位效果欠佳,对关节活动和负重都不利。本组实验对比了两种不同手术方法,其中对照组的方案,虽能将骨折块完整复位,维持复位后的稳定性,但容易出现远折块旋转移位,其远期疗效欠佳,且手术综合指标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观察组的后外侧入路手术在治疗方面有一定的优势[2]。
后外侧入路手术,以手术路径短,对周围软组织损伤程度小,对肌腱功能影响小,血运丰富等优点,在操作过程中,能够充分将后踝骨折部位暴露,清晰的手术视野节省了手术时间,减少感染率。此外,该方案在降低下胫腓螺钉的使用率及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内固定失效方面有一定优势,不影响手术治疗效果,易于患者骨折关节功能的恢复[3]。结合本组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优良率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5.83%、75.00%,(P<0.05)。这一研究结果与秦宇飞[4]文献报道相似,同时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这一研究结果与付解辉[5]等人的文献报道相似。实验数据足以说明:后外侧入路手术是后pilon骨折患者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治疗选择,在临床上非常值得推广和普及。
综上,相比其他手术方案而言,后外侧入路手术在后pilon骨折患者治疗方面,获得了更显著的疗效,利于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且预后效果理想。此外,为了进一步增进手术疗效,可根据患者自身的
情况及骨折愈合情况,做康复训练,从刚开始借助拐杖平地负重行走,到放弃拐杖自己行走,帮助骨折部位尽早恢复。
参考文献
[1]张健,蒋协远,王满宜.后外侧入路在Pilon骨折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骨伤,2013,26(1):56-63.
[2]张宏斌,陈杰,关鹏飞.后内侧入路在胫骨远端后Pilon骨折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创伤骨科杂志,2016,18(3):214-219.
[3]彭松明,何晓斌,李五洲,等.后外侧入路手术治疗三踝关节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4,29(06):621-622.
[4]秦宇飞.后外侧入路在踝关节骨折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J].医药前沿,2013,10(03):215-216.
[5]付解辉,张玉富,王金辉,等.后外侧入路手术在三踝关节骨折患者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5,55(36):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