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钰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2--01
手术室是救治患者的重要场所,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是质量控制[1]。质量控制小组的宗旨是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并逐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督促力度,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提高管理效果,现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医院从2016年开始实施质量控制小组管理,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未实施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的20例护理人员作为对照组,其中女性19例,男性1例,年龄在22~38岁,平均年龄(27.8±2.3)岁;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实施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的20例护理人员作为观察组,其中女性19例,男性1例,年龄在22~40岁,平均年龄(28.5±2.4)岁.
1.2 方法
对照组:未实施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
观察组:实施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主要内容有:①成立护理质量控制小组,选取控制小组的组长,需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具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其中成立护理文书、基础护理、压疮护理、消毒隔离和质量检查等5个小组,每个小组包括1名组长,3名成员。②组织相关培训:定期对科室的所有护理人员进行相关培训,讲解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的重要性,以及对临床护理质量控制的影响,在科室护理过程中充分发挥每位护理人员的作用;熟练掌握质量控制方法,提出改进措施并由每组组长讲解质量控制的相关工作,并对每位护理人员方法质量控制标准表,对掌握的与没掌握的进行标识,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并组织会议进行相关讨论和修改。③持续质量改进:在护理过程中有每组中的1为成员对相关护理工作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抽查,并记录抽查情况,于每周上报抽查结果,并每月进行一次总结会议,总结本月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策略,每组成员主动反馈各意见,对于表现出色的护理人员给予表扬
1.3 指标观察:
比较两组护理人员各组(护理文书、基础护理、压疮护理、消毒隔离和质量检查)间护理质量分评分,总分为100分。比较2015年和2016年两年度中出现的不良事件比较。
1.4 统计分析:
对研究所得数据利用SPSS18.0软件进行处理,用(x±s)来表明计量资料的数据,用χ2检验表明计数资料,检测P值,如果经检测P值小于0.05,则提示经比较两组数据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护理人员各组间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护理人员在护理文书、基础护理、压疮护理、消毒隔离和质量检查等5个方面的质量评分和整体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2.2 两年度出现的不良事件比较
2016年度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的总发生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3.讨论
手术室是外科手术的主要场所,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疾病选用手术治疗,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手术室患者的病情复杂,病情严重,临床护理对疾病治疗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人们自我保健意识逐渐加强,对护理要求逐年升高[2-3]。
臨床护理过程中通过有效护理,能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因此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通过严格控制护理质量管理,保证高护理质量。通过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通过逐层管理,形成多方位的有效控制,各组间的护理人员各司其职,降低质量控制过程中纰漏的发生率[4-5]。手术室质量控制小组能有利于各小组实施管理,通过持续质量改进,督促各相关质量的控制。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护理人员在护理文书、基础护理、压疮护理、消毒隔离和质量检查等5个方面的质量评分和整体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6年度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的总发生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质量控制小组的管理模式,有效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建荣.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23):164-165.
[2]陈明珍.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s1):148-148.
[3]安莉.质量控制小组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作用循征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5,15(6):148-151.
[4]王美芳.质量控制小组在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中的作用探讨[J].上海护理,2013,13(7):15-16.
[5]徐贞珍,姚爱英,潘红,等.五常法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现代护理杂志,2015,21(10):1180-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