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佳琦
目前,研究大学生创业意向已成为创业研究的一大重点。本文对国内外创业意向相关文献进行简要梳理,对创业意向进行概念界定。通过汇总创业意向研究文献,分析研究局限性,从而对未来研究做出展望。
引言
当今,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创业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大学生作为中国经济未来发展最具创新潜力、创业能力的后备军,研究大学生创业意向十分必要。创业是一个有意识和有计划的行为,创业意向是有效预测大学生创业行为的重要参考指标。笔者对国内外大学生创业意向研究文献进行了总结和梳理,发现我国创业意向研究仍存在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创业意向概念界定
1988年,美国学者Bird最早提出“创业意向”这一概念。此后,创业意向逐渐成为创业研究的一个分支。经过近30年的研究与发展,创业意向的概念日益丰满。Bird(1988)基于“意向”的概念把创业意向定义为“将创业者的注意力、精力和行为引向某个特定目标的一种心理状态”。Krueger (1993)认为创业意向是指创办一个新企业的承诺度。Katz等(1988)认为意向表明了行为人对于某种行为有目的的自发状态,是一个搜寻有利于实现目标的信息的过程。Thomson将创业意识定义为“个体计划创办新企业的信念”。笔者则认为,创业意向是潜在创业者渴望实现创业活动而产生的一种心理诉求。
二、大学生创业意向研究进展
(一)创业意向的测量研究
对于创业意向的测量,学者采取了多种方法。Andrew T.Bernstein和Elias G. Carayannis(2012)認为创业意向的测量应从创业教育的角度出发。刘叶兰等(2015)则认为应从创业心理维度进行测量,并以373名学生为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简丹丹等(2010)更赞同多项目、连续的测量方法,主张从个体和环境两部分进行创业意向的测量。
(二)创业意向的影响因素研究
外国学者在对创业意向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时,主要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其依据的基础理论主要包括创业事件理论(theory of the entrepreneurial event)、自我效能研究理论(theory of self-efficacy)以及美国学者Ajzen(1991)提出的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相关实证研究大多也以这三种理论为基础进行实证研究(见表一)。
我国学者在创业意向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时,多从大学生的受教育背景和环境为出发点进行研究,且多以社会认知理论和自我效能理论为基础进行研究。在研究方法的选择上,基本使用SPSS软件(见表二)。
(三)创业意向的现状调查研究
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现状进行调查有利于完善创业教育,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一个更好的创业环境。刘志(2003)通过对12个省5200名学生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大学生创业意向总体处于中等水平。严建雯、叶贤(2009)对297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学生的创业意向因生活环境和背景差异明显,且父母在企业或事业工作作为影响因素,对学生创业意向影响显著。林叶(2014)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通过调查问卷对浙江省800余名学生进行创业意识现状调查和培养策略研究,发现女生的创业意识普遍低于男生,且学生的创业意识因年级不同而存在差异。
三、结语
通过对创业意向研究汇总发现,大学生创业意向的研究在国内外均取得了良好的进展。但是,创业意向研究仍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学者关于创业意识的概念研究不够全面,创业意识未形成统一的概念和内涵界定,对于创业意识的维度测量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其次,我国学者进行创业意识研究时,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单一,较多使用SPSS软件分析,不利于后续研究扩展。最后,在影响因素研究中,对年龄因素研究较少,年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所以,未来研究应重点放在基础概念内涵研究和研究方法创新上,也应检验不同年龄段群体的创业意向差异。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