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XBRL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17-03-25 12:30钟金萍唐冬妮
时代金融 2017年6期
关键词:会计教学人才培养互联网+

钟金萍 唐冬妮

【摘要】互联网时代的大门将在我国全面开启,XBRL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也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在剖析“互联网+”背景下XBRL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现状的基础上,重新审视了XBRL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问题。将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要求、人才培养手段、人才培养方法及人才培养场所全过程落到实处,为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进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教学改革路径的运行做了一次尝试,为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高水平会计人才、解决社会人才供需结构型矛盾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互联网+ 会计教学 XBRL 人才培养

一、引言

2015年7月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互联网+”就是为了推动社会技术的进步、效率的提高以及组织的变革,提高实体经济的创新能力和生产能力,以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的各领域深度融合为手段,形成更廣泛、更灵活、更完整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手段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此外,《指导意见》也明确了“互联网+”未来发展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发展目标、11项具体行动以及7项重要保障。这是国家构筑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的重要举措,标志着我国互联网时代的大门将全面开启,也意味着经济社会的各行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变革,作为企业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也不例外。因此,“互联网+”这项新举措带来的变革与挑战必然会降落在会计人才的身上。高校承担着培养各类会计人才的重任,亟需解决如何培养出顺应互联网时代发展的会计人才的问题。而基于XBRL技术的会计信息化人才是在互联网的浪潮下符合时代发展的新型会计人才。因为XBRL信息技术本身就是基于互联网的跨平台操作,作用之一就是把会计准则与计算机语言相结合,把财务信息通过XBRL在计算机互联网上有效地进行处理,实现数据的集成与最大化利用。2014年,XBRL凭着自身先进的财务报告编制及分析等技术优势,已成功融入到全球27个国家中的企业管理、会计、财务、审计等6个领域的570多个项目中。作为财务会计信息交换的最新技术及公认标准,其强大的信息处理功能不仅可以根据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输出标准化、规范化、多元化的财务报告,也可以在互联网的基础上跨平台操作,实现网络信息与会计信息的资源共享,还可以减少财务数据输入错误的频率,提高财务报告的信息质量。因此,XBRL知识和技术将来必然成为互联网背景下会计信息化人才必备的理论基础与技能。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高等院校,承担着XBRL会计信息化人才输出的重任,面临着互联网背景下新型XBRL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的挑战。因此,研究“互联网+”背景下XBRL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问题显得十分必要。

二、“互联网+”背景下XBRL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的现状

(一)缺乏准确的XBRL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高校XBRL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带来的挑战显而易见,单纯具备良好的会计专业技能、实践能力的会计人才已经满足不了互联网时代发展的需要,经济社会会计工作的发展需要的是具备XBRL技术知识的会计信息化人才。XBRL技术不仅涉及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及非结构化数据处理,也涉及财务会计专业知识,因此,XBRL会计信息化人才不仅要满足企业基础的财务会计操作,更要精通信息系统的维护与开发,这对高校XBRL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新的挑战。然而,目前大部分高校关于XBRL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还不够准确,处于起步阶段的培养目标,要么是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XBRL技术知识,要么是仅要求学生熟悉财务会计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尚未没有深度挖掘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层次XBRL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缺乏全面、科学的XBRL技术课程体系

互联网时代下XBRL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需要全面、科学有效的课程体系,这是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由于XBRL技术在我国的推广比较慢,涉及面比较小,尽管大部分高校已经重视XBRL技术,但是对其相关理论知识的研究尚未深入,因此,对于如何设置全面、科学的课程体系,进而培养出能够适应互联网环境的XBRL会计信息化人才,高校并没有具备足够的理论基础。因此,大部分高校会计专业设置的XBRL课程是基础层面的课程,中高层次的XBRL课程数量比较少,XBRL课程质量也无法保证。此外,开设的XBRL实验课程更是寥寥无几。

(三)缺乏高水平高素质的XBRL师资队伍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及XBRL技术的不断推进,培养顺应时代发展、符合社会需求的会计信息化人才,需要一支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XBRL师资队伍,不仅要掌握互联网知识、计算机知识、XBRL技术知识,也需具备丰富的会计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具有较丰富的会计专业实践经验。然而,大部分的会计类高校教师在校期间没涉猎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毕业后直接从学校直接进入高校教师队伍,缺少会计专业实战经验;在从事教学工作期间,也没有参加XBRL相关内容的培训,因此,计算机网络知识及XBRL技术知识的缺乏,很难让会计教师真正把XBRL应用到相关课程中去,也很难培养出培养顺应互联网时代发展的XBRL会计信息化人才。

(四)缺乏灵活多样的XBRL技术教学方法

“互联网+”背景下XBRL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高校教师具备高效的教学手段,也需要具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然而传统的理论讲授法依然是XBRL技术课程的主要传授方式。大部分高校教师基本是先通过讲授理论知识,增强学生对XBRL技术的认知后,接着让学生根据课堂所学,完成相关的练习题。这种方式固然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度,但是也提高了学生对教学的依赖性,无法发挥学生的自主学生能力。XBRL本身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需要配备学生的自主性才能更好的掌握其理论知识。加之,大部分教师本身也没有丰富的XBRL实践经验,所以并未深究该采用哪些灵活的教学方法能否高效传递XBRL技术知识,进而培养出高素质的XBRL技术人才。

(五)缺乏先进的XBRL实践教学条件

会计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XBRL作为一项实践性强的技术,意味着XBRL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需要先进的实践环境、实验硬件与软件设备等实训实习条件。尽管大部分的高校都重视会计实践教学,建立了校内实训中心和校外实训基地,但是由于实验硬件与软件设备价格比较高,尚未配备与XBRL技术相匹配的教学软件,仅仅提供实训的场地,导致学生在校内实训期间,并未能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充分应用到实践中去。这必然会影响XBRL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质量。

三、“互联网+”背景下XBRL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改革的主要举措

“互联网+”背景下XBRL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改革的基本思路是立足于XBRL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的现状,旨在顺应互联网时代发展,满足经济社会会计工作需要,以高层次的XBRL技术及会计专业技术与技能为主线,全面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要求、人才培养手段、人才培养方法及人才培养场所,从而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高质量的XBRL会计信息化人才。如图1所示。XBRL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改革的关键问题是将人才培养模式落到实处。因此,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师资队伍、改进课程体系、提升教学方法、改善实验条件5项具体行动将为XBRL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立足社会需要,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关键之一。“互联网+”背景下培养的XBRL会计信息化人才最终的去向是社会的各行各业,其就业去向十分宽泛,因此,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需要结合企业会计人才的市场需求、会计工作的岗位要求。校企合作、协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则成为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之一。按照高素质、高水平、高质量的XBRL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目标,高校可改变以往的单纯校内培养模式,跟企业签订合作培养协议,进行校企无缝对接,校内外协同培养会计人才。校企双方在XBRL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上可以是“X+Y”人才培养模式,如“3+1”或“3.5+0.5”人才培养模式,即校内培养3年,校外培养1年,或校内培养3.5年,校外培养0.5年。校内学习期间,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等课程的理论教学由精通XBRL技术的会计专职教师进行承担。与之匹配的实践教学则由具有合作企业会计工作实践经验的老师承担。这样不仅能确保会计专业教学内容与会计岗位工作需求相吻合,也能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相辅相成。校外学习期间,项目实习、综合模拟实习、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等主要由学生根据合作企业导师的指导在合作企业提供的实践实训基地来完成,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也充分把新型的校企协同培养人才方式贯彻到“X+Y”人才培养模式的全过程中。在“X+Y”人才培养模式的运用过程中,高校可以根据上年的培养情况不断完善XBRL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方案,进而做到“产学融合、校企合作、定向培养”的改革实践。

(二)注重专业与素质,优化教师队伍

培养顺应时代发展的XBRL会计信息化人才需要一支专业能力强,职业素质高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不仅要具备互联网和XBRL技术知识,也要具备丰富的会计专业理论知识,还需具有扎实的专业实践经验。因此,优化会计教师队伍成为高校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XBRL会计信息化人才的主要任务之一。首先,提高会计教师的专业能力与业务水平。一方面,鼓励会计教师参与各种与行业相关的XBRL技术及专业培训,获得相应的专业资格证书。另一方面,通过教学观摩、交流学习、培训进修等方式提高会计教师的授课质量与教学水平。与此同时,为专职教师提高顶岗实践机会,使其积累实践经验,提高实践教学技能。此外,也可以鼓励会计教师积极投身科学研究,通过课题申报及论文撰写发挥科研促教的作用。其次,在会计教师人才的引进方面,重点考虑高职称、教学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的优秀人才,同时为其提高良好的工作、科研等条件。最后,借助校企合作平台,把企业中具有丰富的会计工作经验、较高的职业素质、较强的实践能力的专家吸纳到学校,作为学校的会计兼职教师或会计相关专业的企业导师。

(三)兼顾理论与实践,改进课程体系

培养顺应时代发展的XBRL会计信息化人才不仅要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也需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传统重理论轻实践的课程体系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会计人才的需要,因此,在坚持理论与实践兼并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课程体系改革,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及执业素养的提升。按照“专业与产业结合、课程与能力结合”的课程改革思路,建立以培养专业能力、提高实践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由基础课程、核心课程及实践课程组成。专业理论课程主要有基础课程与核心课程组成,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掌握基础计算机网络知识、XBRL技术知识以及相关的会计专业知识,以便学生能尽快进入到实践环节进行相关的技能操作,增强XBRL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工作能力,进而快速满足会计岗位的要求。这些理论课程的教学由相关专职教师在校内进行。实践课程不仅涵盖了与核心课程教学相结合的认知性试验、验证性实验及设计性试验,也涉及与岗位需求相结合的技能型实习实训及专业方向相结合的综合性实训,这些课程的教学可采用校内与校外实训相结合进行联合培养,由学校专业教师与校企合作的指导教师联合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考核,这样在很多程度上可以把“专业与产业结合、课程与能力结合”的课程改革思路充分运用到XBRL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中。

(四)转变思想观念,提升教学方法

高素质、高水平、高质量的XBRL会计信息化人才是高校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之一,这意味着会计人才需要具备良好的XBRL技术、会计专业技术与技能及会计实务操作能力。因此,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需要将单一的课程教学转向启发式教学、师生互动的案例教学、现场模拟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与手段的形成不仅需要配备丰富的教学资源,如优秀的教材、完整的教学大纲及课件、丰富的实训资料,还有拥有优秀的教学团队,如定期开展交流学习、教学研讨、教学观摩等的教师队伍。此外,要实现教学方式的有效转变,需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方式及心理活动的变化,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学习能力、创新意识、专业技能及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发展,紧跟时代步伐,不断调整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手段。对于理论课程,考核的主要是学生对实际业务原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可以采用案例教学、课堂讨论、启发式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对于实验课程,主要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应用能力及工作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采用业务流程模拟教学、岗位模拟教学及现场操作等多样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方式的提升并非易事,需緊跟时代进步,结合学校及学生的实际,不断尝试,才能形成有特色、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五)坚持与时俱进,改善实验条件

XBRL会计信息化人才需具备较强的会计实践能力及XBRL技术实践能力,这意味着原有陈旧落后的实验条件已经无法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应配备较先进的实验环境与场地、实验硬件及软件设备等实验条件。因此,校企合作共建的校内外实训中心应保证学生能进行最基本的课程实训及实习训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校内实训中心实验条件的配备不仅要满足XBRL技术及会计专业课程等课程的认知性及验证性实验要求,也要满足会计综合模拟实验等课程的综合性实验要求。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在确保真实的供——产——销流程的基础上,不仅要满足学生完成企业顶岗实习及毕业实习等实习的需要,也能满足会计教师实践能力提升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胡丹,欧阳电平.信息化时代应用技术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探究[J].财会月刊,2015(27).

[2]魏祥健.高校XBRL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方案构想[J].财会教育,2014(3).

基金项目:本文是广西财经学院2015年校级教改项目《基于XBRL技术的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 》(项目编号:2015B1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钟金萍(1987-),女,汉族,广西玉林人,任职于广西财经学院,研究方向:会计与财务理论;唐冬妮(1986-),女,汉族,广西河池人,任职于广西财经学院,研究方向:会计与财务理论。

猜你喜欢
会计教学人才培养互联网+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