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学香
摘要:勉强成习惯,习惯成自然,小学低年段是培养学生好习惯的最佳时期,也是学生接受能力和吸收能力最快的时间段,所以小学低年段体育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针对小学低年段体育课堂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研究,从一个小学二年级的篮球学习的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出老师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给学生做好表率和体育课堂常规知识训练,而且要在体育课后进行反思,总结一些方法来提高小学低年段体育课上行为习惯的养成。
关键字:小学课堂;体育;行为习惯;探索
凡是好的态度和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对某一些动作进行一定的训练后,才能渐渐形成习惯。而行为习惯的养成主要是在小学形成的。小学低年段是学生学习体育的起始阶段,也是学生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所以,小学体育的教学工作对于学生自身的体育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主要对小学生体育课上的行为习惯培养进行研究分析,希望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上有一定的作用和意义。
良好习惯的培养
好的习惯可以化解困难、克服本身的惰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小学生正是学习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小学低年段作为教育的基础时期,常规的养成比知识的获得更为重要。因此,笔者从学生行为习惯入手,将常规习惯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点来抓。对小学二年级篮球学习的案例进行分析,如下:
学习内容:小学二年级的篮球学习。
活动过程:将学生分成4组,挑选有基础的同學当小组长。
活动前跟老师做热身活动:首先,绕篮球场跑:学生跟随老师热身。游戏:渔网捕鱼。其次,带球做游戏:“高矮胖瘦”体会运球轻重快慢。
教法:第一,老师示范行进间运球,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如何运球?第二,学生尝试快速运球前行。第三,分组联系,小组长协助,教师巡回指导。第四,趣味游戏比赛:“闯关”游戏。游戏之前,教师将规则讲解清楚,让大家讨论、制定出最好的方法,进行闯关。第五,分析反思:分组合作学习是这节课的重点,同时,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得到较为充分的发挥,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懂得相互合作,为集体荣誉贡献力量,并从中获得学习乐趣。通过这次篮球的教学案例,可以分析并总结出小学低年段良好体育课堂行为习惯的一些对策。
体育教师给学生做表率 体育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这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主动教育、引导学生。特别是犯了错误时,首先要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选取合适的方法解决。当然,经常范错误的个别“顽固分子”,教师还是要批评的,批评的时候一定要有“理”有“据”,让学生心服口服,从而起到“杀一儆百”的效果。只要教师真心付出,学生就会与老师真心交流,从而改正自己的不良习惯。
体育课堂常规知识训练 体育课分室内和室外两个场合的课程,在室内主要是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进行讲述和要求,为室外的课程起一个辅助作用,室外体育课得以成功的展开。
体育课堂常规行为较为容易做到,如认真练习、积极参加比赛、遵守规则、不怕吃苦、顽强拼搏、乐于合作等等。这些也是小学生必备的良好思想品德。学生在做到这些的同时,必然也会收获到自己心理上的快乐和成就感。因此,在课堂上,教师积极督促学生践行日常规则,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只要坚持要求,通过学生反复的训练,课堂常规就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教师从课堂细节抓起,不迟到、不早退,排队静、齐、快等。先从简单的要求抓起,坚持下来,赏罚分明,就能养成学生良好的自身习惯。
体育课后的反思 课堂结束前,让学生自己说说这节课学到了什么,觉得哪些地方自己还有欠缺,希望下次课学什么,最喜欢什么样的游戏……通过学生的总结,教师能够更加了解学生的情况和实际需求,做到有针对性的教学。教师经常帮助学生进行课堂的总结和反思,能使他们更加了解自己,找出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从而主动地改正缺点、发扬特长,督促学生积极主动学习,逐步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终身受益。
结束语
小学低年段是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我们要常抓不懈。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课堂常规习惯,心中就会多一份自信,多一个好习惯,人生中就多一个成功的机会和机遇,学生的生命里就多了一份享受美好生活的能力。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让学生以这些良好习惯作为乘风破浪的动力,顺利抵达成功的彼岸。笔者希望打破传统的文化课为重的现象,并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体育课的重要性,体育习惯培养的重要性,当身体锻炼好了,学习素质也会上升,在体育的教学中不断地转化教学思路,完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行为习惯在课堂上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廖仁海.浅议小学体育课堂常规的重要性[J].吉林教育,2013.
[2]吴爱军.学生体育学习行为培养方法与路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3]张敏.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3.
[4]于井泉.小学生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J].内蒙古教育,2012.
(作者单位:浙江省诸暨市浣纱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