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字含情句句景,凄凄离愁绵绵恨

2017-03-25 02:41孙思图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7年2期
关键词:意境意象情感

孙思图

教学目标:

1.读,入情入境:反复朗读,体味诗词的意境和情感基调。

2.析,意象意境:分析典型的离别意象,品悟伤离别的意境。(教学重点)

3.悟,离情别绪:引导还原场景,深入领悟词人的离愁别恨。(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朗诵法 探究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我们难免会离别,荆轲诀别燕太子丹,“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何其悲壮!母亲送别游子,“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何其担忧!那风流才子告别红颜知己,又会是一番怎样的场景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北宋婉约派代表词人柳永别离的天空——《雨霖铃·寒蝉凄切》。

二、朗诵入境,抓住词眼。

1.学生自由诵读,抓词眼(伤离别),领悟感情基调。

2.学生单独试读,教师点评并指导朗诵技巧。

3.明确诵读要点:第一步咬准字音,做到字正腔圆;第二步点明一字逗句式和韵脚字读法,做到韵律节奏处置得当;第三步,明确情感的层次和变化,做到情感充沛运气自如。

4.示范朗诵。(教师朗读或播放音频)

5.学生模仿重点句子,教师分析指导情感变化。

6.学生示范朗诵。

三、合作探究。

作者是如何来表达至深至浓的别离情感的?请同学们从景、情和风韵美展开合作探究。

(一)谁解风物意?

1.“一切的景语皆情语。”请找出文中表达离别的典型意象,想一想它们有何特点?和离愁别绪有什么关系?结合已学诗词体验其妙意。

过程:学生分组合作探讨,教师归纳点拔,并填写下表。

难点分析:感悟场景二离别时(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的意境特征。

过程:教师播放PPT展示两幅图片,学生讨论比较鉴赏哪一幅画面更符合诗词意境。

明确:

1.“烟波”“暮霭”“楚天”等意象构成的画面应是朦胧凄迷的冷色调,营造出沉郁苍茫的意境。

2.添加的意象“兰舟”,对比衬托出人在旅途的渺小和孤弱。

归纳小结:

文中一景一物总关情,只有体验景的妙意,才会理解情的凄切幽美。

(二)谁感别离情?

结合全词,整体感知作者是如何来表达至深至浓的别离情感的?(用原词回答)

(1)分析上阕抒发的离别的难舍难分。

①离别的时令:寒蝉凄切。(清秋节)

②离别的时间和地点:对长亭晚。

③离别的天气:骤雨初歇。

④离别的心情: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⑤离别的动作情态: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⑥离别的去向: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上阕,离别时难分难舍的心情——离别难。

(2)分析下阙抒写的别后的四重痛苦。

①无限伤感: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②无家可归: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③无心赏景: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④无人倾诉: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下阕,想象离别后的情景——思念苦。

2.讨论人物动作情态细节的设置。“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中“执手”换成“握手”或“牵手”好不好?“无语凝噎”改成有其他台词,效果一样吗?

过程:

(1)播放三幅有代表性的图片,然后讨论分析。

小结:不可换,一则“执手”表示有情人久久地互相拉着手不愿放手,正好流露出词人的大胆和直率,与告别双方的个性和身份相关;二则“执手”暗和“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中华民族文化心理。

(2)解答第二问时,结合中华古诗词里的经典片段(白居易《长恨歌》里的诗句和苏轼在《江城子》里的忆亡妻的词句),体会艺术手法“留白”的效果。

小结:留白,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既流露出深沉而真挚的情感,也可以激发读者无限的想象,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3)播放《山楂树之恋》的视频片段,明确恋人分离时的细节设置,只有密切联系人物性格、时代背景、民族习惯、文化心理等因素,才能收到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

归纳总结:无论是画面的描绘,还是情节的设置,都需要紧扣诗歌离别的意境。

(三)谁品婉约韵?

课堂总结:结合婉约词的创作风格,多角度品一品《雨霖铃》的美感。

过程:(整体感悟)1、教师播放两幅图片,明确豪放词重在体现阳刚美——须关西大汉高歌政治风云,大谈治国安邦之道;婉约词则重在阴柔美——只二八女郎低吟儿女情长,曼舞离愁别恨之苦。2、对比阅读豪放词和婉约词代表作。

明确:(具体分析)

1.意象——凄清美(画面朦胧,色调凄冷);

2.意境——幽婉美(情景交融,缠绵悱恻);

3.韵律——阴柔美(凄清悲凉,孤寂愁苦)。

四、拓展迁移。

背诵全文,并选取典型意象,抓住細节,描绘出一幅离别的诗意场景。(字数60—90)

五、板书设计。

猜你喜欢
意境意象情感
论姜夔词的意象处理方式
抚远意象等
《庄子》中的舞蹈意象
来自林间的风
情感
春色满园
台上
一朵花的意境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环境——雕塑意境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