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寿升,张道远,郑 玮
(中国海洋大学 管理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
【旅游理论研究】
国民旅游公平视角下的弱势群体旅游发展研究*
柴寿升,张道远,郑 玮
(中国海洋大学 管理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
我国旅游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旅游公平及弱势群体旅游发展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弱势群体旅游发展应体现旅游公平的普惠目标、公平正义原则,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及旅游企业可持续发展。弱势群体在旅游过程中一般存在内在心理障碍、人际关系障碍及结构性障碍。为促进旅游公平发展,应加速构建以旅游公平理念为指导、以消除旅游障碍为目的、以相关部门及组织为主导、相关旅游企业广泛参与的弱势群体旅游发展体系。
旅游公平;弱势群体旅游;旅游障碍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深度发展,旅游公平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与重视,相对公平、普遍惠民逐渐成为旅游发展的总体目标。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1],社会公平问题逐渐提升到国家政治、社会稳定和谐的高度。处于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由于经济能力、社会地位、身体状况等原因很难实现并满足自身的旅游需求。在全社会共同彰显公平正义的大背景下,全面深入地分析弱势群体旅游发展的障碍因素,进而探讨其发展体系及推动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1.1 文献综述
1.1.1 旅游公平研究
国外关于旅游公平问题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Cohen提出了当代旅游发展的若干不公平表象,并提出若对旅游地过度开发容易引起旅游地严重的环境破坏并导致无法修复的损害[2]。世界旅游组织(WTO,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世界马尼拉旅游宣言》,1980)指出“旅游是人人享有的权利”,主张不能将经济利益作为旅游发展的唯一目的,强调发展社会化旅游[3],其中虽未直接提及旅游公平的概念,但已经折射出旅游公平的思想。Hultsman提出了“公正旅游”(justice tourism)的理论,指出在旅游服务传递过程中尤其需要关注公正旅游的社会影响力[4]。WTO通过的《全球旅游伦理规范(Global Code of Ethics for Tourism)》中提出“旅游权利应该是个人平等地享有旅游资源”,这种权利应该得到政府和社会的支持,并指出旅游是可持续发展的因素,这其实是强调了旅游的相对公平[5]。Chris Ryan明确提出“旅游公平”(tourism equity)的概念,并提出旅游公平的目标是人人都有机会参与旅游[6]。Christine Pltiss提出实现旅游交易公平的条件是建立公平交易准则[7]。Jin Young Chung,Gerad T. Kyle基于公平正义理论分析了价格公平与购买意愿的关系,指出价格公平能促进消费者的购买意愿[8]。
国内关于旅游公平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张广瑞尝试对旅游权利加以规范,并试图规范旅游公平[6]73。王德刚通过分析旅游权利[9-10],明确提出了旅游公平的思想[11],指出应通过发展大众旅游实现真正的旅游公平。黄秀琳认为旅游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惠众与公平,并进一步提出旅游公平应包括机会公平、过程公平、结果公平[12]。庄晓平强调旅游公平不仅包括旅游者的公平,还包括旅游企业的公平与旅游目的地居民的公平[13]。刘晓静提出了旅游社会公平的五维度体系,涉及资源享有、出游机会、公共服务、利益分配、权利保障的公平并构建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14]。
1.1.2 弱势群体旅游研究
国外对弱势群体旅游的研究始于对人权及旅游的深度认识。Smith提出弱势群体旅游存在内在障碍、环境障碍和互动障碍[15]。Cavinato,Cuckovich基于12家旅行社和2家旅游组织分析了美国弱势群体咨询、获取旅游信息方面的情况,结果表明旅游业为弱势群体提供的旅游信息十分匮乏[16]。Darcy,Daruwalla指出收入是影响弱势群体旅游的重要因素之一[17]。Shaw,Coles归纳了弱势群体,尤其是残障群体不能度假的原因,指出阻碍残障群体度假的因素不仅包括物理障碍,还包括可支配收入[18]。Darcy指出影响弱势群体旅游的因素十分复杂,客服关系也包括在内[19]。
国内关于弱势群体旅游的研究文献较少,在CNKI、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搜索可发现有关弱势群体旅游的文章较少。而以残障(疾)人旅游、老年人旅游、农民工旅游为关键字搜索,相关文献自2006年开始大量出现,可见国内是近10年来才逐渐开始关注弱势群体旅游,在研究对象上也多致力于具体群体研究。如傅晶通过分析得出,由于内在心理、身体健康状况、经济收入和无障碍设施等障碍因素使得弱势群体的旅游需求无法得到满足[20]。卢璐、宋保平通过对西安市残障群体的调查发现,无障碍的人文关怀也是影响残障群体旅游的障碍因素之一[21]。李享运用主成分因子分析等方法对北京中老年人的旅游特征分析得出,老年人旅游更容易受到安全因素的制约[22]。
1.2 概念界定
目前,国内外并未对旅游公平进行准确定义,本文总结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将旅游公平的内容概括为旅游过程中的起点公平、机会公平、结果公平以及旅游发生时的经济公平、环境公平。从利益相关者及旅游主体的角度看,旅游公平涉及旅游者权利公平、旅游企业机会公平以及旅游社区参与与分配规则公平等领域。本文主要研究旅游者权利公平中的弱势群体的旅游公平发展,主体思想是切实促进旅游的社会化与大众化。
关于“弱势群体”,在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朱镕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及,强调对“弱势群体”要给予特殊援助。对于弱势群体,社会学、法学、人类学等分别从不同的视角加以定义,本文采用社会学的概念,强调弱势群体是相对于强势一方而言,指在社会中由于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导致经济水平、社会地位、政治权利等较为低下,资源占有力不足,经济和生活水平低,承受能力较弱,需要人们给予特别救济和照顾的群体[23],包括体能弱势群体、经济弱势群体、政治弱势群体及边缘人群体等[24]。基于旅游方面的考量,本文中研究的弱势群体主要指体能弱势群体和经济弱势群体。其中,体能弱势群体指因体力、智力原因而处于弱势地位的群体,包括残障人、老年人等。残障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组织上丧失某种功能,全部或局部失去从事某些活动能力的人;老年人则因为年龄导致身体功能衰退,体力和思考能力都处于社会弱势地位。经济弱势群体主要表现为经济方面的贫困性,通常指低收入群体[25]。我国通常按照收入从高到低将社会群体分为5个等级,依次为10%的最高收入者、10%的次高收入者、60%的中等收入者、10%的次低收入者、10%的最低收入者[26]。在本文中,经济弱势群体被定义为包含次低收入者和最低收入者的群体[27]。
2.1 发展弱势群体旅游是旅游公平正义原则的体现
公平正义是旅游公平追求的最高价值。十八大提出需致力于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与公平的社会环境的建设,指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涉及实现国家政治、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因素,也提出建立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是社会公平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共享发展”,提出“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进一步强调了全体人民的参与和共享与社会发展的关联性。旅游作为国民的基本权利之一,也理应为所有社会群体所共享。旅游公平正是基于社会公平正义的原则,满足大众对旅游的需求,其中有效促进弱势群体的旅游发展是维系旅游公平所追求的社会公平正义原则的关键。国家、社会等采取措施促进弱势群体旅游发展,保障其旅游权利,不仅体现了对全体国民的人文关怀,更体现了旅游的正义与公平价值。
2.2 发展弱势群体旅游是旅游公平普惠目标的体现
旅游作为国民的基本权利之一是旅游公平的指导思想,普惠与公平是旅游公平发展的终极目标。旅游普惠,即要满足大众的旅游需求。旅游绝不应仅仅是少数人享受的权利,无论从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还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上看,旅游发展都应达到“普惠”目标。当今社会已进入“大众旅游”时代,但并未真正进入到“人人都可以并可能旅游”的时代。在旅游业蓬勃发展的整体局面下仍然有一些被市场忽略或抛弃的边缘,如残障群体、低收入者、鳏寡孤独等社会弱势群体。由于自然或身体、经济、制度等方面的原因,弱势群体旅游发展存在诸多阻力。在旅游惠众的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是社会弱势群体的旅游发展问题,让他们也可以享受到旅游带来的幸福感和愉悦感。
2.3 发展弱势群体旅游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旅游公平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有机组成部分,弱势群体旅游的发展是促进旅游公平的重要内容。2004年党中央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稳定和谐成为全社会追求的永恒主题。弱势群体在全国总人口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对弱势群体予以高度重视与广泛关注。旅游是追求精神愉悦的主要方式之一,但由于自身或外在的原因,却往往是目前弱势群体所欠缺的,弱势群体旅游权保护成为弱势群体保护中的短板之一。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不患寡而患不均”的社会,这种情况如不及时调整,很可能导致社会矛盾激化,进而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有针对性地发展弱势群体旅游,保障弱势群体的旅游权利,有助于这一矛盾的妥善解决,引导他们建立健康的个人生活方式,提升对社会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
2.4 发展弱势群体旅游有助于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我国旅游业迅猛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愈来愈受到各界关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是指相关企业的长期发展,不仅要追求当前利润及市场地位的提升,而且要保持相对的优势和持续的利润,并获得长期的稳健发展[28]。如今,旅游业竞争日益激烈,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瓜分有限的市场份额,不管是采取“差异化”还是“成本领先”战略,旅游企业获益空间都逐步收缩。在这种情况下,许多旅游企业逐渐由“红海”转向“蓝海”,由已知的市场转向新的市场空间。作为易被忽略的市场群体,挖掘弱势群体旅游的潜力,创造弱势群体旅游的条件,进一步发展弱势群体旅游,是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和方法创新。新常态视角下旅游业发展的表现之一就是力求兼顾经济与社会福祉的双重功能,弱势群体作为旅游市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发展弱势群体旅游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
3.1 体能弱势群体
3.1.1 残障群体旅游
据首届全国无障碍旅游发展论坛(2015年5月12日,成都)上中国肢残人协会(CAPPD)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有残疾人8 500多万,其中70%多居住在农村,超过2 000万人有着强烈的旅游愿望。然而,国内有关残障群体旅游起步较晚,据资料表明,国内有意识地组织残障群体旅游始于2005年,该年我国首个专门为残障群体服务的旅游俱乐部——中康残疾人旅游俱乐部成立。2008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中明确规定,对残疾人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应给予优惠,并对无障碍设施的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2012年,国内首个专门为残疾人提供旅游相关服务的公益性旅游服务平台——中国残疾人旅游服务联盟成立,意味着国内旅游企业对残疾人旅游发展的进一步重视。为进一步促进残障群体旅游发展,国内许多景区纷纷采取各种措施。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宁波市有61家、山东枣庄市有39家景区向残疾人提供了门票减免等优惠活动。此外,全国许多地市的旅行社与当地残联联合组织残疾人旅游,免费或以较低价格提供相应的服务。以生命之歌公益网为例,2007-2015年已成功举办了15次无障碍体验行活动,直接参与残疾人约1 400人次,其2015年发起的“湘鄂无障碍体验活动10日游”每人旅游花费仅2 210元。
3.1.2 老年人旅游
中国正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老龄人口的数量与增长速度均呈逐年上升态势。据民政部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2 200万人,占总人口的16.1%[28]6(见图1)。与此同时,老年人口消费规模增长迅速,预计到2020年将增加到3.3万亿元[29]。旅游企业及政府对老年旅游日益重视,2002年中国老年旅游联合体成立,经过多年的发展壮大,现有会员单位100家。为保障老年人的旅游权利,国家旅游局于2016年3月1日公布了《旅行社老年旅游服务规范》并将于9月1日正式执行。以上诸多因素促使我国老年人旅游的银色经济正蓬勃发展。
数据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整理。图1 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及占总人口比重
总体而言,我国体能弱势群体旅游具有以下共同特征:在旅游方式上,多以单位、家庭等组织的共同出游为主,散客游较少[18]398;在旅游动机上,多以走亲访友、观光游览为主;在旅游目的地选择上,往往以居住地附近区域短程游为主;在旅游消费上,比较注重实用性,消费水平不高。
3.2 经济弱势群体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国民收入的快速增长与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社会财富分配不均的矛盾也日趋尖锐。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2015年我国基尼系数均远高于0.4的国际警戒线(见图2),国民收入贫富分化严重,国内依然有相当数量的经济弱势群体。据统计,截至2015年,全国还有5 575万农村人口生活得不到基本保障[29]2。
数据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整理。图2 2010-2015年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弱势群体的休闲娱乐方式普遍较为单调,日渐成为一个庞大的潜在旅游消费群体。经济弱势群体旅游需求目前基本处于萌芽阶段,可支配收入少等原因致使相关旅游发展困难重重。随着社会各阶层关注度的不断增加,针对经济弱势群体的福利旅游发展迅速。2009年,国家旅游局在广州、江苏、山东等试点开始了“国民旅游休闲计划”,并于2013年发布《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其中第4-7条专门针对未成年人、大学生、教师、老年人、军人、残疾人等群体提出了减免门票等优惠政策及旅游特色产品设计,强调加快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和旅游工作人员服务技能的培训等[30]。
经济弱势群体旅游,从旅游动机来说,主要有消除疲劳、观光游览、探索求知等;从旅游目的地选择上看,从众现象显著,偏爱热门的旅游景区;从旅游方式看,以福利旅游组织的团体游为主;从旅游消费看,注重实用性,消费水平不高,消费结构不协调。
4.1 弱势群体旅游障碍因素构成
目前我国弱势群体旅游发展相对滞后,主要是由于受到自身或外界等各种因素的制约。根据美国学者Godbey的休闲障碍理论,结合国内学者对旅游障碍的相关研究[31-33],本文从内在心理性、人际关系性和结构性3个方面分析制约弱势群体旅游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
4.1.1 内在心理障碍
弱势群体参与旅游活动时会受到旅游意愿、适应能力、消费理念和外部环境安全感知等因素的综合影响,这些内在心理因素的消极影响会削弱其参与旅游的积极性,形成旅游障碍。
4.1.1.1 旅游意愿障碍
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弱势群体旅游意愿通常表现为两种极端:一方面,平时活动范围小、生活圈子窄等原因增强了弱势群体对大千世界的渴望感,从而更期望通过旅游增长见识、开阔眼界;另一方面,弱势群体普遍存在自卑、孤独、敏感、多疑等消极心理特征与症结,导致弱势群体对群体交流活动产生抵制或排斥。旅游作为一种人际交流活动,弱势群体的自身障碍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其正常旅游动机的产生。
4.1.1.2 适应能力障碍
离开常住地前往异地是旅游的必要条件之一,旅游者在感受新奇的同时也难免会感觉到迷惘与不适,对这种不适感的认知与承受能力直接决定着人们的旅游选择,弱势群体尤其如此。另外,弱势群体的语言学习及表达能力一般较差,在新环境下易封闭自己,遇到社会问题时往往表现为适应性不足,易受挫折,承受力差,对与他们惯常居住地差异较大的旅游目的地普遍难以适应与接受。
4.1.1.3 消费理念障碍
消费理念主要指个人对文化差异的态度及是否在家庭消费支出结构中统筹考虑旅游消费等。消费理念受自身价值观和社会主流消费观的双重影响。中国传统消费理念通常量入为出,轻消费,重储蓄,重物质消费,轻精神消费。旅游消费是出于精神层面的高级消费,受传统消费理念影响及经济状况的制约,弱势群体消费方式大多停留在基本物质生活需要层面,对处于精神层面的旅游消费需求不足。因而,消费理念也是弱势群体旅游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
4.1.1.4 安全感知障碍
安全感知是旅游者首要考虑的因素,弱势群体更是如此。安全感知包括个人心理安全、外部环境安全和自身健康状况等。从心理安全角度上看,在陌生的旅游地,弱势群体会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心理恐惧;从外部环境安全角度上看,外部环境的不可预见性势必加剧弱势群体的恐惧感;从自身健康状况角度上看,弱势群体尤其是残障群体由于自身缺陷而导致的安全隐患更会阻碍其旅游动机的产生。
4.1.2 人际关系障碍
4.1.2.1 对同伴及亲朋的依赖性强
弱势群体需要旅游同伴为其提供身体与心理支撑,其中残障人对他人依赖性更强,通常需要朋友和家人在其旅行中的帮助和陪伴以减少其陌生感和恐惧感。研究发现,老年人也大多偏爱与家人一起旅行。从安全角度来讲,在一个陌生的旅游地,合适的旅伴能为其提供心理支撑,从而减少孤独与无助感。
4.1.2.2 对旅游服务人员的要求高
在旅游活动中,与其朝夕相处的旅游服务人员的态度对弱势群体的影响尤其大。在人员配备方面,弱势群体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对服务人员的技能要求很高,对陪同医护人员的数量要求也比普通旅游者多。
4.1.2.3 受外部群体的压力大
除家庭、同伴、服务人员外,旅游是一项接触他人较多的社会活动,弱势群体在接触他人时易成为社会关注、同情、施舍的对象,或遭到他人的蔑视、成为他人的焦点、忍受他人的偏见等。由于身体、社会地位、经济等方面的缺陷等弱势特征,致使弱势群体易缺乏自信,产生自卑感,从而对他人的异样眼光格外敏感。
4.1.3 结构性障碍
4.1.3.1 闲暇时间少
闲暇时间是影响旅游决策的客观因素之一,弱势群体中经济弱势群体多迫于生计,闲暇时间较少。以城市农村务工人员为例,大多除年假外几乎全年无休,工作日劳动时数长,平均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可自由支配时间微乎其微。闲暇时间成为影响经济弱势群体旅游的主要障碍因素之一。
4.1.3.2 支付能力差
经济弱势群体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其支付能力有限。体能弱势群体旅游需配备专业的陪护人员、服务人员,旅游成本大大高于常人,致使旅游产品报价通常高于普通游客,而其经济收入一般低于社会人均经济收入,大多处于社会底层,并且这一境况在短时间内难以好转。因此经济收入是影响经济及体能弱势群体出游的主要障碍因素之一。
4.1.3.3 信息收集难
出游前人们首先要对旅游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从大量的信息中提取自己所需的内容,再结合他人建议综合考虑,最终做出旅游决策。信息的丰富度、准确性、针对性、时效性、易得性等对弱势群体决策具有重要影响。目前,弱势群体在旅游信息来源方面,通常源于亲友介绍,某些受教育层次较高的也会通过互联网搜集信息,但由于旅游信息往往高度碎片化且在质量、深度、广度上都存在缺陷,导致信息辨识较难。
4.1.3.4 设施局限大
弱势群体尤其体能弱势群体对旅游无障碍设施要求较高。虽然我国早已对无障碍设施环境做出明确规定,各地也积极响应并付诸实施,但目前无障碍设施建设依然欠账较多。首先,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容易陷入形象工程的困境,没有真正设身处地为弱势群体着想,有悖于无障碍设施建设的初衷;其次,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与验收,存在大量不标准、不合格的无障碍设施;最后,由于缺乏有效的维护,无障碍设施尤其是景区内盲道往往破损严重,甚至存在不同程度的侵占现象。
4.2 弱势群体旅游障碍因素层级结构
弱势群体旅游障碍三因素不是相互独立存在,而是具有一定的等级关系,内在心理障碍、人际关系障碍、结构性障碍在不同阶段发生障碍作用(如图3所示)。
资料来源:参照杰克逊·埃德加的休闲制约的等级/协调模型绘制,并做进一步完善。图3 弱势群体旅游障碍层级模型
旅游障碍的3个阶段,从最初的内在心理障碍到人际关系障碍,再到结构性障碍,三类因素对弱势群体旅游的影响并非绝对的,而是可以通过旅游动机调节其旅游参与。内在心理障碍和旅游动机共同影响弱势群体的旅游偏好,人际关系障碍可以通过协调得到缓解,结构性障碍也可通过旅游动机得以缓解,3类障碍因素均通过与旅游动机的相互作用影响弱势群体的旅游参与,并且弱势群体旅游参与后的满意度对其旅游动机也有一定的影响,这也可以解释当弱势群体在面对旅游障碍时为什么依然可以参与旅游活动。
根据上文对弱势群体旅游发展现状及障碍分析,本文尝试构建基于旅游公平理念的弱势群体旅游发展体系,包括促进主体、政策保障、障碍消除等方面(具体如图4所示)。
5.1 弱势群体旅游发展的促进主体
弱势群体旅游发展需依托整体社会经济环境,同时强调政府部门、社会组织、旅游行业等对弱势群体的支持度以及旅游公平理念指导下的旅游无障碍设施建设。依托旅游发展的促进主体,就目前而言,可以将弱势群体旅游发展的模式分为政府主导型、行业组织主导型、公益组织主导型、旅游企业(机构)主导型和多元化主导型5种类型(具体如表1所示)。
资料来源:作者绘制。图4 弱势群体旅游发展体系
发展模式内 涵政府部门主导型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弱势群体的旅游参与权、规范旅游产品开发和无障碍设施建设与维护等,并进行监督;设立社会基本保险保障弱势群体旅游权;拨付专门资金引导弱势群体旅游发展等行业组织主导型制定相应的规范准则;发挥政府与企业间的纽带作用;举办福利旅游等公益组织主导型募集、提供公益性的资金支持;组织弱势群体公益性旅游活动;建立公益性旅游平台等旅游企业主导型设计开发并提供专门的弱势群体旅游产品及服务;设计并提供专项保险类产品等多元化主导型多方促进主体无缝合作,共同促进弱势群体旅游发展
资料来源:作者绘制。
弱势群体个体差异明显,各类群体旅游需求特点等往往具有很大的差异。此外,旅游产业综合性极强,涉及政府、行业协会、公益组织、各类企业等多方面。因此弱势群体旅游发展必须采用多元化主导型模式,多方促进主体无缝合作,政府主导,旅游行业组织协调、监督、管理,公益组织推动,旅游企业参与供给,各方为弱势群体旅游发展群策群力。
5.2 弱势群体旅游发展的政策保障
弱势群体旅游发展不仅要求有鲜明的促进主体,还要求有力的政策保障支持,构建内外联动、有效运转的发展体系。弱势群体旅游发展需依托旅游业和相关产业基础,同时更离不开旅游发展所依赖的政治法律环境,应基于旅游公平理念,由政府相关部门主导,旅游行业协会组织辅助,建立促进弱势群体旅游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与全社会政策法规体系的建设相协调。
弱势群体旅游相关政策法规大致涉及3个方面——无障碍相关政策法规、弱势群体基本保障相关政策法规、弱势群体社会福利相关政策法规等。无障碍相关政策法规包括无障碍理念与无障碍设施标准、实施、监督等方面;弱势群体基本保障相关政策法规主要包括旅游权益保护、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就业机制、医疗保险制度、事故后理赔制度、休假制度等方面;弱势群体社会福利相关政策法规包括财政补贴、优惠政策、扶持政策等方面。总之,相关政策法规的建立需从弱势群体的基本需求出发,切实解决弱势群体旅游面临的3类障碍,保障弱势群体旅游发展有法可依。
5.3 弱势群体旅游发展障碍消除
5.3.1 内在心理障碍应对
激发弱势群体的旅游意愿、纠正弱势群体的消费理念、降低弱势群体的感知风险有助于消除内部障碍。弱势群体内在心理障碍的个体差异性较大,尤其是旅游意愿与消费理念,消除这方面的障碍往往欲速则不达,不能一蹴而就,只能依靠政府及旅游企业的旅游宣传引导,慢慢熏陶、逐渐内化。推广“意识无障碍旅游”,从意识层面增强弱势群体的旅游信心,改善其内在心理障碍。降低旅游安全感知则需通过旅游安全保障和旅游风险转移来实现,旅游安全保障主要包括行业标准的制定及无障碍设施的建设,旅游风险转移最有效的方式是旅游保险。
5.3.2 人际关系障碍应对
人际关系障碍的消除依赖于弱势群体人际关系的协调及社会包容性。引导弱势群体,尤其体能弱势群体,采用组团、亲友陪同等旅游形式。服务人员技能的提高需依赖专门培训,培养为弱势群体服务的专业人员。外部群体方面需依赖社会文明的进步,可通过新闻媒体的宣传教育,使人们意识到弱势群体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除关爱其日常生活外,还需关爱其旅游需求。
5.3.3 结构性障碍应对
消除经济障碍的关键在于提高弱势群体的收入水平及降低专项旅游产品的价格。收入水平的提高需要政府、社会的大力扶植,加快社会保障体系、福利体系的建设与完善;专项旅游产品价格的降低可通过政府扶持、降低市场准入来降低市场的成本和风险。旅游信息来源方面有赖于推进针对性网络社交平台的建设。产品设计方面,开发专门性旅游产品为弱势群体旅游提供产品支持,并对旅游产品明码标价以降低弱势群体被“宰”的风险。无障碍设施方面,一是完善无障碍设施法规细则及监督机制;二是传播无障碍理念,加强住宿、景区、交通等旅游行业的重视程度,如酒店业为残疾人、老年人等提供无障碍房间,以及为残疾人、老年人等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如流动援助服务等。
弱势群体是一个特殊的旅游市场,发展弱势群体旅游不仅是为了深层挖掘经济效益,更多的是追求社会效益,促进旅游惠众,彰显社会公平。本文在较为系统地回顾旅游公平与弱势群体旅游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基于旅游公平理念多层次分析了弱势群体旅游发展的必要性,结合3类休闲障碍分析了影响弱势群体旅游的主要障碍因子,尝试构建了弱势群体旅游发展模式与体系,以期促进国民旅游公平发展。但旅游毕竟是一种经济消费行为,离不开诸多要素的支撑,要完全实现旅游公平,并非轻而易举的事。弱势群体旅游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通过一系列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行业行为等措施,旨在尽可能地提升弱势群体的旅游参与,推进全域旅游公平的实现。
[1] HU J T. The eighteenth collection of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M]. Beijing:People's Publishing House,2012.[胡锦涛.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 COHEN E.Toward a sociology of international tourism[J].Social research, 1972, 39(1): 164-182.[3] Manila declaration of world tourism[Z].XU J,trans.The travel space station.[EB/OL]http://www.lixinjian.com/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712,2014-12-20.[马尼拉世界旅游宣言(1980年10月在马尼拉世界旅游会议上通过)[Z]. 徐京,译.旅游空间站:[EB/OL]http://www.lixinjian.com/Article/Show Article.asp?Article ID=712,2014-12-20.]
[4] HULTSMAN J.Just tourism:an ethical framework[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5,22(3):553-567.
[5] ZHANG G R. Global tourism ethics[J]. Tourism tribune,2000(3):71-74.[张广瑞. 全球旅游伦理规范[J]. 旅游学刊,2000(3):71-74.]
[6] RYAN C.Equity,management,power sharing and sustainability:issues of the “new tourism”[J].Tourism management,2002, 23(1) :17-26.[7] PLIISS C.Fair trade:also in tourism! [R]. Basel, Switzerland:Working Group on Tourism and Development, 2003:1-17.[8] CHUNG J Y, KYLE G T, PETRICK J F, et al. Fairness of prices, user fee policy and willingness to pay among visitors to a national forest[J]. Tourism management,2011,32(5):1038-1046.
[9] WANG D G. On tourism rights[J].Tourism science,2009,23(4):1-5.[王德刚. 旅游权利论[J]. 旅游科学,2009,23(4):1-5.]
[10] WANG D G. Discussion about tourism rights again[J].Journal of Beijing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2011(7):1-6.[王德刚. 再论旅游权利[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7):1-6.]
[11] WANG D G. The theory of tourism fairness[J]. China management studies,2012,7(1):1-12.[王德刚. 旅游公平论[J]. 中大管理研究,2012,7(1):1-12.]
[12] HUANG X L. Public benefits and equity: an ultimate demand for tourism in the future[J]. China soft science,2011(3):65-71.[黄秀琳. 惠众与公平:未来旅游发展的终极诉求[J]. 中国软科学,2011(3):65-71.]
[13] ZHUANG X P, ZHU H. Inquiries into the subject of travel right in connotation of the right: discussion with domestic scholars[J]. Tourism tribune,2013,28(5):116-122.[庄晓平,朱竑. 权利视角下的旅游权利主体探究:兼与国内若干学者商榷[J]. 旅游学刊, 2013,28(5):116-122.]
[14] LIU X J, LIANG L K.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tourism social equality[J].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15,17(4):438-443.[刘晓静,梁留科. 旅游社会公平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17(4):438-443. ][15] SMITH R W. Leisure of disabled tourists:barriers to participation[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78, 14(3):376-389.[16] CAVINATO J L,CUCKOVICH M L. Transportation and tourism for the disabled: an assessment[J]. Transportation journal, 1992, 31(3):46-53.
[17] DARCY S, DARUWALLA P S. The trouble with travel: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and tourism[J].Social alternatives 1999,18(1):41-46.
[18] SHAW G, COLES T. Disability, holiday making and the tourism industry in the UK:a preliminary survey[J].Tourism management, 2004, 25 (3):397-403.
[19] DARCY S. Inherent complexity: disability, accessible tourism and accommodation information preferences[J]. Tourism management, 2010,31(6):816-826.
[20] FU J. Study on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barrier-free tourism for the disabled[J]. Study & exploration, 2008(3):175-177.[傅晶. 残疾人无障碍旅游发展对策研究[J]. 学习与探索,2008(3):175-177.]
[21] LU L, SONG B P. An empirical study on influence factors of disabled tourists' barrier-free traveling on tourist environment[J]. Resource development & market, 2010, 26 (7): 658-661.[卢璐,宋保平. 残障游客无障碍旅游环境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0, 26 (7): 658-661.]
[22] LI X, BANNING-TAYLOR M, ALEXANDER P B, et al. Demands and constraints on Chinese elderly people traveling abroad: based on a market survey of middle-aged and elderly people in Beijing[J]. Tourism tribune, 2014,29(9):35-43.[李享,Mark Banning-Taylor, Phoebe Bai Alexander, 等. 中国老年人出国旅游需求与制约:基于北京中老年人市场调查[J]. 旅游学刊,2014,29(9):35-43.]
[23] FAN B. An study of empowerment model of vulnerable groups[J]. Academic research, 2005(1):447-464. [范斌. 弱势群体的增权及其模式选择[J]. 学术研究,2005(1):447-464.]
[24] WU N. The rights of the social vulnerable groups and the equality theories[J]. Law and social development, 2004(3):60-68.[吴宁. 社会弱势群体保护的权利视角及其理论基础:以平等理论透视[J].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04(3):60-68.]
[25] CHEN C W. The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 of social vulnerable groups[J].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of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1999(2):12-16.[陈成文. 社会学视野中的社会弱者[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2):12-16.]
[26] LI S. Study on income gap of China’ urban residents[M]. Beijing: China Planning Press, 2002:2-101,150-185.[李爽. 中国城市居民收入差距研究[M].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2-101,150-185.]
[27] CHEN Z M. Policy science[M]. Beijing: China Renmin University Press,1998.[陈振明. 政策科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28] ZHANG P. Three strategic theor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enterprises[J]. Economist, 2003(5):106.[章平. 论旅游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战略[J]. 经济师,2003(5):106.]
[28]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statistical bulletin in 2015[N]. People's Daily,2015-03-01(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N]. 人民日报,2015-03-01(10).]
[29] LIU H. China's aging population consumption has huge potential[N]. China Economic Times, 2013-06-06(1).[刘慧. 中国老年人口消费潜力巨大[N]. 中国经济时报,2013-06-06(1).]
[30] General Office of the State Council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plan for national tourism and leisure programs(2013-2020) [EB/OL]. http://baike.so.com/doc/7021115-7244018.html,2015-5-23. [国务院办公厅. 国民旅游休闲计划纲要(2013-2020) [EB/OL]. http://baike.so.com/doc/7021115-7244018.html,2015-5-23.]
[31] CHEN N, QIAO G H, ZHANG Y Y.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isabled people' s tourist barriers and their tourist participation and intention based on the theory of helplessness:an application of SEM[J]. Tourism tribune, 2009,24(9):47-52.[陈楠, 乔光辉, 张云耀. 基于无助理论的残疾人旅游障碍与旅游参与意图关系研究:结构方程式模型的应用[J]. 旅游学刊, 2009, 24(9):47-52.]
[32] GONG F. On the difficulty and market development of the handicapped in journey[J]. Journal of Huaqiao University(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s), 2007(2):43-48.[宫斐. 残疾人旅游障碍分析及其市场开发[J].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2):43-48.]
[33] ZHAO Z B, ZHAO J, YUAN L. Study on travel constraints for seniors in Chengdu City[J]. Resource development & market, 2011,27(12):1132-1135.[赵振斌, 赵钧, 袁利. 成都市老年人旅游制约因素研究[J].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1, 27(12):1132-1135.]
[责任编辑: 潘岳风] [责任校对: 连云凯]
A Study of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of the Vulnerable Group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ional Tourism Equity
CHAI Shousheng, ZHANG Daoyuan, ZHENG Wei
(SchoolofManagement,OceanUniversityofChina,Qingdao266100,China)
With the quick development of tourism, the tourism equity and the vulnerable groups’ tourism are becoming a key point in our country.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tourism equity, vulnerable groups tourism development should reflect the tourism target and the principle of fairness, in order to promote social harmony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enterprises. In the tourism process of vulnerable groups, it still has lots of barriers, such as psychological drawbacks, personal relationship troubles and structural problem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equity, we should try to model the development system of vulnerable groups’ tourism.
tourism equity; the vulnerable groups' tourism; tourism barriers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协调旅游景区与社区冲突促进山东旅游产业健康发展问题研究”(项目编号:ZR2014GM007)
2016-06-21 [作者简介]柴寿升(1970- ),男,山东青岛人,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旅游规划开发、市场营销与策划、节庆会展品牌与管理;张道远(1991- ),女,山东日照人,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郑玮(1992- ),女,山东青岛人,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
CHAI S S,ZHANG D Y,ZHENG W.A study of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of the vulnerable group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ional tourism equity[J].Tourism Forum,2017,10(1):10-21.[柴寿升,张道远,郑玮.国民旅游公平视角下的弱势群体旅游发展研究[J].旅游论坛,2017,10(1):10-21.]
F590.8
A
1674-3784(2017)01-0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