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坐 站桩:借形守意 心生欢喜
工业时代延续至今的“快文化”,令人们越来越擅长与时间奔跑,却不会或者无法停下来,犹如上满发条的陀螺。人们患上了“时间疾病”——浮躁、注意力不集中、迷茫、焦虑、失眠……
如何让生活慢下来?无数人心中在呐喊。
普希金说:“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以内心的宁静为最基本的特征。”那如何让心静下来?本期为您介绍两种可静心定神的传统养生方法:静坐和站桩。
为什么独独选这两种方法?先看一段我国文学家郭沫若在《王阳明礼赞》中的回忆。“在一高预科一年毕业之后,我竟得了剧度的神经衰弱症,心悸亢进,缓步徐行时,胸部也震荡作痛,几乎不能容忍,睡眠不安,一夜只能睡三四小时,睡中犹始终为恶梦所苦。记忆力几乎全部消失了……”
后来,郭沫若买了本讲静坐的书,便学练起静坐来。“每天清晨起来静坐30分钟,每晚临睡时也静坐30分钟……不及两个礼拜功夫,我的睡眠时间延长了,梦也减少了,心悸也渐渐平复,竟能骑马竟漕(水上划船、游艇比赛)了。这是在我身体上显著的功效。而在我的精神上更使我彻悟了一个奇异的世界……”
郭沫若说的奇异世界,就是静坐带给他的身心变化。“大道至简,虚静为本”,这是传统养生学的精华和本质。站桩同静坐一样,都是针对身体的状态——形,练形筑基和借形守意,即是修身和修性。
静坐、站桩看似安静不动,然而,静非绝对的静,其实无时无刻不在动。静的对立面是气动,动的对立面是心静。
在日常锻炼中,人们多习惯于“运动”,跑步、打球、爬山等,“动”若有度,会强壮肌肉、骨骼;若失度,则容易阴阳失衡,造成“心阴、心气耗泄”。
静坐和站桩,不但可以激发骨骼、肌肉、筋骨之力,而且因“心静气动”,刚柔相应、补泄得宜,能达到“阴平阳秘”“气血流畅、心气平和”之境。
本期我们请来了专家、禅师和实践者、受益者与您一同聊聊静坐和站桩。国医大师吕景山说:“摆好姿势,把心放下,安安静静就行了”;禅师释延琳认为:“禅坐是一种生活方式”;“大家中医”创始人莫乙先生静坐一年十个月,肝病自愈,他觉得:“做任何事都不难,难的是有没有毅力,能不能坚持。”中日友好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研究大成拳养生的胥荣东老师总结:“站桩是全方位的柔筋术。”……
静坐和站桩的关键点,应是“放下和坚持”,希望本期专题能够令您对“放下和坚持”有更进一步的体会,为您学会心静气动,练就心身共养提供一些帮助和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