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构建高效政治课堂的灵魂

2017-03-24 08:35陈春艳
考试周刊 2017年53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政治

陈春艳

(昆山市文峰高级中学 江苏 昆山 215300)

工匠精神,构建高效政治课堂的灵魂

陈春艳

(昆山市文峰高级中学 江苏 昆山 215300)

教育固然需要教育家,但更需要一线教师将精益求精、专注诚敬、敢于创新的“工匠精神”带到教学工作之中,构建高效课堂,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

工匠精神;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这一精神是中国人自古及今绵延百代孜孜以求的。《尚书·大禹谟》有云:“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唯精唯一,允执厥中。”“唯精唯一”正是工匠精神的精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方面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当今中国已成为第二大经济实体。但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当今中国只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并非强国,而这与工匠精神的稀缺不无关系。

工匠精神是需要被膜拜,被推崇的。而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我们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和人类智能的开发者,肩负着培育孩子成人成才,为国家、社会培养合格建设者的重任。可以说,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都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因此,我认为,作为教育主导力量的教师,要构建高效课堂,把课堂变成师生积极参与、兴趣高涨、互动提升的乐园,就必须具备工匠精神,将教育视为终身事业,专注执著于教育教学,力求教育教学工作的精细极致,并在此过程中体验幸福,成为一个会交往、会启迪、会引导、会合作、会创新的“教书匠”。

一、工匠精神在于追求至善境界,这是构建高效政治课堂的前提

儒家四书之一《大学》开篇写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追求至善正是工匠精神的基本要求。“构建以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是新课程高中政治的一个基本理念。教学目标在知识维度的基础上增加了能力与情感价值观目标。这就需要教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和过硬的本领。在备课时,教师既要深入研读课标,钻研教材,收集整合相关资源,又要深入了解学情,确定教法。在高中政治课中,抽象难懂易错易混的知识较多,如《经济生活》中“公有制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与“公有制和非公有制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我国的经济制度”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何不同?再如《政治生活》中“积极引导宗教与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能表达为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社会”有何不同?在《生活与哲学》中“意识是物质的反映”与“意识能反映物质”有什么区别?……教师必须细致地备课,才能将知识准确地传递给学生。此外,教师还要善于通过观察、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了解他们的知识储备和所关心的话题,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实现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和生活逻辑的有机统一。总之,教师要上好课,走近并走进学生,就必须发扬工匠精神,对教学设计精雕细琢。

二、工匠精神要保持诚挚的态度,这是构建高效政治课堂的保证

《大学》有云:“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志向坚定,镇静不燥,思虑周详,才能有所收获,这是工匠精神的必然要求。工作的过程,同样是一个修行的过程。在今天利益驱动的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要想不忘“一辈子做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的初心,放下功利心、浮躁心,唤醒内心的原动力,就必须重拾工匠精神,停下疲于应付的匆匆步履,静下心来多读书,使自己具备艺术家的品质和能力,从而把我们的学生打磨成艺术品。

高中政治由于其学科特点,教材更新较快,理论概念较多,政治教学也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的灌输、移植过程,而是需要老师能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习得者。所以政治老师必须保持诚挚的态度,静心读书,积淀学识,从而使自己的大脑知识储量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活化新知。十几年来,我始终把静心读书与精心教学结合起来,努力打造高效课堂。在讲解《经济生活》中“企业成功经营的因素”时,我采用了学生耳熟能详的星巴克做案例。《星巴克,一切与咖啡无关》一书中写道绿巨人星巴克的成功之道:了解自己、忠于理想、构建信任、勇于承担、敢于梦想……而这正是企业成功经营的因素:正确的战略、诚信经营、敢于创新。在讲解《政治生活》中“民族和宗教”时,我给同学们介绍了宋鸿兵《鸿观》中五次中东战争的重要原因;在讲解《文化生活》中“文化对人的影响”时,茅于轼先生的《生活中的经济学》中由于中美文化差异而产生的经济生活差异的具体例子给了我很大的帮助……静心读书不仅拓展了我的知识,开拓了我的视野,而且还丰富了我的教学素材,活跃了课堂,让我能够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中始终保持一颗匠心,让我上课时更加自信,让我的教学努力实现内容和形式、技术性和艺术性、知识传递和核心素养的有机统一。

三、工匠精神要具备创新意识,这是构建高效政治课堂的关键

清代学者赵翼有诗云:“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21世纪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正所谓“年年春草绿,年年草不同”。工匠精神的核心不在于你“做什么”,而在于你“想什么”。新时代的我们,要面对的不仅是不同情境、不同状态下的学生,还有不同背景下的不同知识内容,所以,教师必须在熟练掌握大量知识和技能的前提下,能够依据教育规律和教育实际思考点什么,能够发现更好的点子,并努力实现,进而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高一的学生由于受中考的影响,大部分学生在政治科目的学习中习惯于被动地接受所谓地标准答案,主动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意识比较淡薄,对老师的依赖性比较大,普遍存在不会学的问题。那么,如何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打造一个高效的政治课堂呢,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设计上践行“工匠精神”,大胆创新。例如:主题情境教学法已成为当前高中政治教学所普遍采用的教学方式。但是,教师在主题的设计上往往只是局限于一个课时的知识点。试想,如果一个主题能贯穿一课内容,一个单元,甚至一本书的话,那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就会构建好知识体系,而且学习课本就好比在看故事书一样。在高一《经济生活》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的教学设计上,我以“高一新生李华同学的经济初体验”为主题,以“李华想买手机——妈妈为李华买手机——李华羡慕同学张勇在国外旅游时买的手机”为线索窜连起了第一课的所有知识点:商品、货币、外汇、正确的金钱观。第二课以“李华新买的手机”为主题,以“中秋手机降价促销,面粉涨价——中秋晚饭时,宫保鸡丁取代糖醋排骨——张勇爸爸手机工厂陷入困境”为线索串起了第二课的知识点:谁影响的价格、价格变动又影响了谁……

这样的串联式情境教学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了一课后,还想知道下一课发生了什么。政治课再也不是枯燥无味的代名词,学生对上课充满了期待,课堂效率也是事半功倍。

教育固然需要教育家,但更需要一线教师将精益求精、专注诚敬、敢于创新的“工匠精神”带到教学工作之中,构建高效课堂,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有人说:“一个拥有工匠精神的国家和民族,必然会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纯粹;少一些投机取巧,多一些脚踏实地;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专注持久。”“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传道授业解惑的我们内在的核心气质都是“匠人”,我们每个人都应把自己的工作岗位作为创业创新的平台,怀有一颗匠心,以一颗纯粹的教育之心,始末如一,适应变化,创造可能,让教育达到一种艺术境界,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贡献一份匠人力量!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政治
90后大工匠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工匠风采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政治攀附”
工匠神形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