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在柏
办“敏捷”的职业教育需要积厚“三力”
郑在柏
所谓“敏捷”的职业教育,就是办社会需要的教育、办突出职业本色的教育、办追求高效教学的教育。我国社会经济正处于一个大发展、大变革的时期,新兴产业、职业不断涌现,职业教育及时捕捉发展动向,敏捷地培养相应的专门人才,这是职业教育的本分职责。但是,从具体职业学校层面上讲,举办新兴专业,就不是那么简单地、单凭“办社会需要的职业教育”的良好期望就可以成功的。职校既有举办新兴专业进而带动学校发展壮大的成功案例,也有很多陷入盲目跟风后举步维艰甚至失败的专业建设尴尬境地。能否成功地举办新专业,关键还是看职业学校可持续健康发展能力如何,其中最主要的是“三力”:定力、慧力、活力。
所谓“定力”,是指学校在专业发展中把握自己的意志力,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经济环境里保持一定之规,在观点纷争的理论影响下保持清醒的定位,在正确把握职业教育规律的基础上,适当处理“变与不变”:既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又要坚持主要办学方向不能变。这需要在两个方面有所作为:一是提高品牌专业与社会经济发展吻合度,精心打造与社会经济发展同步,专业吸引力、竞争力不断提升的品牌专业,稳定主要办学特色;二是适应社会新产业、职业的变化和需要,逐步形成以品牌专业为核心、既有特色专业又有灵活专业的专业群体。
所谓“慧力”,是指学校消化处理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和矛盾、抵抗新专业发展风险的能力。一是要有敏锐的战略意识,密切关注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向、变化及对本校专业所产生的影响,研究学校专业发展的有利影响和潜在风险;二是要有明晰的专业发展定位;三是要有先进的专业办学理念,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又有对学校自身办学优势、特色的理性认识和智慧积淀;四要有规范化的专业发展管理体系。
所谓“活力”,是指学校善于抓住机遇的能力、主动活动的能力。职业学校要善于抓住机遇,走在前列,要有自己的专业优势、个性标识,这是打造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定力”“慧力”“活力”三力融合,形成合力,才能提升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增强学校面对产业变化而有所作为的内生力量。
G717
C
1005-6009(2017)68-0076-01
江苏徐州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