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润式生长:儿童文化美育的诗意行走

2017-03-24 01:59俞亚萍
江苏教育 2017年50期
关键词:美育儿童艺术

俞亚萍

浸润式生长:儿童文化美育的诗意行走

俞亚萍

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人、发展人,有效教育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儿童立场。本文基于学校办学主张的大文化背景,提出“浸润式生长”的儿童“文化美育”主张,旨在挖掘校园环境文化、美育课程文化、美育活动文化,让儿童浸润其中,自然地感受美,自主地欣赏美,自由地创造美,让“文化美育”赋予儿童非凡的色泽与光晕,丰厚儿童的生命质感。

儿童立场;文化美育;浸润生长;主张诠释;实践建构

儿童的物质和精神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也是动态生长的。每一个儿童,眼中的世界都不一样;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世界。尊重儿童,理解儿童,发展儿童是儿童生命成长的应然要求。基于这样的儿童观,学校提出了“向着美丽出发”的文化主张,努力让学校成为学生美好的童年记忆。基于学校文化主张,我们提出“浸润式生长”的儿童“文化美育”理念,旨在挖掘校园环境文化、美育课程文化、美育活动文化,让儿童浸润其中,自然地感受美,自主地欣赏美,自由地创造美,让“美”绽放在每一个儿童的生命里。

一、环境浸润:让“美”氤氲而生

环境是直观的文化表情,对一个人的文化影响是巨大的,能让儿童在潜移默化中熏陶、润泽,无形中让儿童与美相遇。

一所小学的校园,应该是学生能找到童心野趣、生命自然生长的地方;应该是教师能找到幸福感、归属感的地方。我们紧扣“创意小学,实验梦想”的办学定位,立足“古典与时尚穿越,经典与现代交融”的理念建设美丽学校,以“在希望的田园里”为文化主题,着眼建筑的灵魂、景观的灵性、文化的根脉,以达到环境美育的浸润之效。

一座亭·范贤亭。一隅情怀,花墙旧廊,端正、勤勉、果毅的范贤精神之美镌刻在儿童心中,逐渐放大再放大,成为一个个大写的人。

一座园·百草园。绽放出生命的美好,盛放着童年美好的想象。蟋蟀的窝,蝴蝶的梦,草根与星空的对话,水花与石块的相约……把时光的动与静,嵌入神秘的隧道,吸引着每一个儿童有瞭望世界的开阔视野。

一间屋·三味书屋。相信儿童选择图书的审美,积淀阅读的素养,培植诚信的品质,浸润儿童美的心灵。这是校园里最宁静的地方,读书让儿童拥有了最美的姿态,生命在这里静悄悄地绽放。

一分地·花田的想象。儿童在阳光里,翻土、播种、浇水、施肥、除草、灭虫;在阳光里,修葺栅栏、圈领土地、认养花草与蔬菜;在阳光里,欣赏生命美的萌芽,观察向上的律动,记录长大的细节,收获绿意、花香、沉醉与氧气。

一种绽放·梦想艺术馆。寻求内心与自然之间美的关联。美术厅,在线条、色彩、墨香的交融中想象世界的神奇美好,感受艺术的纯净优雅;音乐厅,欣赏经典名曲,小小演奏会、音乐会……让每一个拥有梦想的儿童开始自我飞翔。

一胚记忆·陶艺工作室。展开一块泥,一颗童心,一种创意。塑造独一无二的童真,传递丰富多彩的内心。

…………

美丽学校,幸福村落。一座文化的学园,一个生态的乐园。

二、课程浸润:让“美”自然生长

(一)综艺一体——儿童“文化美育”的新常态

1.教学时空的跨越:从课堂到生活。

国标课程美术、音乐课一节课40分钟,而艺术主题活动跨越一个月的研究周期。儿童的活动环境从教室走向校园、家庭、社会等。如我们开发的《江南》艺术主题活动,师生浸润在园林式的美育氛围中体验学习,经历成长。

2.教学内容的跨界:从技术到体验。

文化美育不再定于单科艺术知识的灌输和某一种艺术技能的训练,而是依据国标教材,围绕艺术育人目标来挖掘音乐和美术教材两者间的联接点,并根据制定的艺术课堂量规之一——不少于对30名儿童进行访谈、观察、对话,从而产生新的主题学习内容。如《十一只小猫做苦工》《江南》主题内容,分别来源于儿童绘本故事,江南地域、季节文化。这是有边界的聚焦,无边界的学习,让儿童有全科视野和整体思维。

3.教学方式的跨度:从单科到合科。

以主题项目学习的方式来改变过去的单兵作战,实现音乐、美术学科的大整合。主题学习的价值在于开放性、探究性、综合性。教与学的方式在主题学习中有了无边界的跨度。一个学期一个主题,通过前三周的任务学习,儿童根据自我的兴趣、特长,组建学习共同体,选择适合的表达方式探究学习。第四周,团队进行多样化艺术呈现,以音乐的诵、唱、跳、奏,美术的画、舞美设计、手工制作等方式进行音诗画的展现。例:《十一只小猫》的儿童音乐剧,以儿童的视角设计灵活多变的趣味性、游戏性学科游戏活动,经历了音乐、诗歌、设计与制作等多学科融合的艺术学习活动,将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通道融为一体。

(二)“学科两线”——儿童“文化美育”的高速路

文化美育的“学科两线”就是音乐、美术学科坚守和遵循学科本质特点和要求。学科两线是文化美育的主阵地,也是儿童艺术生长的快车道,儿童“文化美育”必须充分发挥学科美育的功能,让文化美育驶上高速路。

我校“爱学课堂”是基于儿童视角的文化课堂,是“爱学”号学科两线美育动车组,挖掘教材的学科因素,回归儿童的本性:童玩、童趣,促使儿童爱学习,会学习。游戏,成为我们首选的策略,它是生命之趣的独特体验。《小鬼当家》音乐课堂教学有“梦想餐厅”的情境创设,有锅碗瓢盆演奏的餐厅交响乐,有神秘礼物的现场收获。在《童话城堡》美术教学中,以七个小矮人建造城堡为贯穿主线,在拼摆中掌握城堡基本型,在探究中发现奇特性,在生活中寻找花纹的美丽,用线描的表现形式完成城堡的草图设计,达成教学目标。合作、体验、期盼,师生享受着音乐、美术课堂的魅力。

(三)“修身三省”——儿童“文化美育”的本原点

本原是回归本来的原点,是与儿童平行的一种姿态。“修身三省”旨在涵养儿童的心性。美育从美心开始,以形成并稳固为一个人的美德为最终目的。美时美刻,每天放学前五分钟,师生分享一天的快乐;21天美丽行动,引导学生在校、在家坚持养成好习惯;餐桌上的智慧,帮助学生体验厨师的生活以及健康饮食的美妙……这就是美心的过程,我们用美的心灵塑造美的心灵,精心呵护儿童那片柔软的心灵。

(四)经典四品——儿童“文化美育”的苏醒地

学校,应该是能够装得下“人的苏醒”的地方,让儿童拥有艺术的修养与审美的情趣,在举手投足间散发艺术的涵养与气质,“99(中外经典名曲、名画)+1(学生自己创作的一个作品)”艺术校本教材的开发和“梦想艺术馆”的开创,就是承载美育的途径。精选苏教版音乐和美术各12册的欣赏内容中的百首(幅)名曲(画)作为艺术校本教材,《聆听百首名曲享受美丽人生》《穿越百幅名画描绘美好童年》以满足儿童小学阶段百首(幅)经典名曲(画)欣赏的要求,旨在激发儿童的审美情趣,丰富其精神生活。

课程的本质不仅是知识,也不仅是能力,更是人格,一种审美的生命状态与精神境界,这是一种有精神深度的价值观。

三、活动浸润:让“美”自由绽放

(一)共生策略:以学校为点

美丽校园写生,排进学校课程表。阳光下,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有师生的写生常态,美的视野获得心灵的绽放;课前五分钟的经典名画鉴赏,“梦想艺术馆”的 “星梦画廊”“星梦舞台”,“对话艺术”廊的真实感悟,午间“快乐20分”经典名曲听赏……无一不孕育着美,流动着美。艺术的美萦绕在成长的路径中,童年的世界花香袅袅。

“成长六季”之“住在童话城堡”主题活动,遵循儿童年龄特点,精心设计。儿童绘制童话绘本,表演童话剧,出演向往的角色。“玩具总动员”主题活动,有儿童对玩具的多角度观察欣赏、多方面的体验探究、个性化的设计制作。它是契合学校文化理念,是打开视野,实践体验,培养智趣学子的目标实现。

艺术节主题活动,精彩纷呈。少年宫、文化馆、美术馆的校外专家辅导团人员走进校园,开创高水准的艺术活动。艺术节徽、口号的征集,艺术小报的展出,艺术家故事的演说,艺术特色班级、艺术之星的评比……浇灌着儿童艺术之花的生长。

“印象·实小”校园视觉艺术作品主题展隆重开幕。展览分成七个系列,设计成立体装置类的作品,让整个展览有立体的空间作品,凸显出整个画展的层次感。学校与市美术馆联合打造首创“移动美术馆进校园”活动,馆藏艺术作品走进儿童视野,丰富了内心世界。艺术,在儿童眼里不再深奥,简单得只是一根线条的行走,几种色彩的碰撞,只为内心那份童真、童趣。

(二)融通策略:以家庭为线

“互联网+”的时代,拥有资源,就走在时代前沿。让儿童与父母一起寻找资源的过程,就是家庭共同学习的历程。主题资源包是实体与网络的结合,每一个资源包就是一座艺术博物馆,引领儿童进入一个又一个艺术殿堂。学生们在进入《江南》主题内容研究时,与父母同游江南古镇,感受江南名居小桥、流水、人家的田园风格,收获了名居的明信片、风景摄影作品,这些资源收集的过程就是儿童发现美、收获美的研究性学习过程。

“旅行到家”研学活动前期,儿童与父母共同创作小队旗、营旗,设计旅行手绘地图,这是建立在文化基础上的艺术呈现,家庭的彼此影响就是最理想的浸润,儿童在融通、融洽、融合的家庭氛围中,潜移默化获得熏陶,心灵得到绽放。

通过微信、家校通、校园网等多种渠道向家庭发布展览、演出等相关艺术资讯,坚信只有拥有一双打开世界窗户的眼睛,儿童与父母的视野才是广阔的。经典名曲无时不在,乐在“途”中,旅行、上放学、家庭中,处处洋溢浓浓的艺术氛围。盆栽培植、艺术插花、相框制作,这些都是儿童与父母家庭氛围的创设,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再现。

(三)链接策略:以社会为面

走出校园、家庭,走向社会,儿童就是一个社会人,让美无时不刻在儿童的眼里、心中。“我们的田野”主题活动中,儿童走向油菜花田,拍摄与写生,扎捆稻草人,装扮稻草人……

学校承办的“中国梦·港城梦·实验梦”视觉艺术公益展,一件件艺术作品的背后是儿童的大爱,艺术与爱展现的美传递给山区的儿童。创意·实验——“最美的光阴”视觉艺术作品展分别在美术馆、教育局“金色大厅”隆重展览,获得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与热烈反响。儿童艺术的眼光,文化的内涵,艺术的素养都在成果中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

学校、家庭、社会的多方位活动,由点线面构成了一个立体的三维空间,满足了儿童与家长对艺术的向往与追求,不断提升儿童的艺术素养,已成为当下最重要的研究课题。

美,是看不见的竞争力!“文化美育”是学校文化、教育理念、课程特色以及师生幸福状态的实践构建,经由一个个平凡的日子串联,给了童年浸润式的生长,一切看见的、听见的、闻到的,触摸到的,都将作用于心灵,赋予儿童非凡的生长力。当儿童真正意义地浸润在文化的园子里,才会打动人心,丰厚生命的质感。

G40-014

B

1005-6009(2017)50-0053-03

俞亚萍,江苏省张家港市实验小学(江苏张家港,215600)副校长,高级教师,苏州市美术学科带头人。

猜你喜欢
美育儿童艺术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纸的艺术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