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湘勇(长沙)
浅议导演的二度创作
◆曾湘勇(长沙)
导演的二度创作,就是将剧作家(作者)的文学剧本或脚本,写成供拍摄或排练演出时用的工作台本,在电影、电视中叫分镜头台本,再将分镜头台本与摄制组各部门协同工作,运用蒙太奇的艺术表现手法,将平面的文学剧本拍摄制作成立体的成品剧目——电影、电视剧、纪录片、电视文艺节目等。这个再创作过程叫导演的二度创作。无论是电影导演,还是电视剧导演、舞台戏剧导演、舞台文艺导演、纪录片导演,电视栏目导演都有二度创作的任务。
有朋友会问:现在有的导演不搞分镜头剧本了,他导演的作品还是不是二度创作呢?回答是肯定的:仍属于二度创作。为了系统地探讨这个问题,下面我分三个部分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导演在二度创作中应该做些什么工作,跟哪些专业部门有关,以供那些想了解导演工作的朋友参考,同时也跟同仁们进行一些学术方面的交流,说得不对的地方敬请批评指正。
拍摄制作一部电影、电视剧(含电视片)的工作,分前期、中期、后期,舞台戏剧分前期、中期和演出。导演接到电影、电视或舞台文学剧本的任务时,首先就是要对剧本或脚本的情节、人物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写出完善这个“剧本”的文字方案来供文学编辑或剧作者讨论,对剧本进行修改、补充,写出最后的定稿本;其次就是导演根据定稿剧本的场景与摄影师、美术师、制片主任等主要部门的负责人一起研究,对场景艺术、人物发饰艺术、服饰艺术及整体艺术风格,进行全方位的精心设计,拿出一个方案来,供实地选景参考;再根据实景考察,进行整体够思,运用多元化的艺术表现手法,写出分镜头台本,为各部门塑造人物形象提供参考,使他们在各自的二度创作中,艺术水准达到高度一致。有时导演要求演员去实地体验生活,为演员塑造剧中人物打基础。由此可见,导演的二度创作对整个剧组的二度创作起引领性作用。除此之外,导演还要对后期制作、合成,做全方位的精确细致的设计布局,才能保证该剧目的顺利实施,才能使剧目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最大化。所以,导演的二度创作从头至尾都显得尤为重要。
上面谈到了编剧、编辑、摄影师、美术师、制片主任,另外还有这部作品的出品人、制片人以及执行导演、副导演,灯光师、化妆师、服装师、道具师、制景师、场记师、枪械师、烟火师,制片部门还有现场制片、外联制片,剧务主任、场务主任、财务主任、车队队长等等,再分细一点就更多了。因篇幅有限,在这里,我只探讨导演与制片人的关系、导演与编剧的关系、导演与演员的关系和导演与摄影师的关系。
(一)导演与制片人的关系
制片人是出品人的执行者,出品人是这个剧目的投资人版权所有者之一,一般是企业的法人。导演在艺术上对作品负责,对出品人负责,与制片人是一对孪生兄弟关系,制片人负责行政,导演负责艺术,在工作中两人相互配合,相互依赖,团结一致,把作品完成好。如果这两个人在工作中产生了分歧,那么这个剧组将分成两大派,这部作品很难达到“双效”的目的,甚至途中停机、流产,给制作方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这是出品人最不愿看到的结果。所以,在现实情况中,剧组要做到:毫无条件地以导演为中心,自始至终地完成好各部门自己的任务。制片主任是制片人的执行者,在八十年代以前,他全部履行制片人的工作。所以,早期电影、电视作品中没有出现制片人这个名称。这是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带来的新名词,现在在大部分影视作品中出现了导演兼任制片人,这是为了更好地开展剧组的全方位工作。这样做有三个方面的好处:一是有利于剧组的团结,使精力、物力、财力高度集中;二是有利于出品人的管理,减少了中间环节,也叫扁平化管理,工作效率高,节省费用开支;三是有利于导演艺术为中心开展工作,充分保障该片的艺术性、思想性的提高,剧组工作一帆风顺,使该剧目的“双效”达到最大化。
(二)导演与编剧的关系
一部成功力作,第一要素就是剧本。一部电影、一部电视剧、一出戏,好比一栋高楼大厦,剧本就是这栋大厦的设计图,或基础或主体框架,基础扎实,主体框架就结实,这栋大厦就牢不可破!电影、电视、戏剧都是如此,剧本的好坏对未来的成败起着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剧本是一剧之本。导演要花大功夫抓好这个剧本,改剧本就得与编剧打交道。所以,导演和编剧是紧密型的合作关系。我和编剧在处理《丝路茶女》中,着重讲好中国的故事,传播中国的文化,弘扬中国精神。剧中始终体现了“德”文化、“道”文化、“和”文化、“仁义”文化,最终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总之,导演尽可能早地进入剧的创作,使剧本少走弯路。下面就对剧本提几点要求:
1、剧本的立意要高
剧本立意要高就是主创人员要站在一个审视这部作品主题思想的高度。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代表着这个时代的进步,应该鲜明地体现出树立什么,反对什么,立场要坚定。作品要有个性,有立场,有思想性,有社会性,把民族的先进文化融入作品中。比如电视连续剧《恰同学少年》,全剧把爱国爱民的真理贯穿始终,以毛泽东、蔡和森、杨开慧为代表的先进青年,敢于与旧社会保守思想、卖国王朝做斗争。它充分表达了“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富则中国富;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进步则中国进步”的主题思想。作品代表着一个时代的进步,代表着当时大批年轻人的思想进步。所以,这部戏在电视台播出后反响强烈,使新时代的年轻人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受到教育,受到鼓舞,同时还激发了他们的爱国主义的热潮,是一部成功之作。
2、剧中人物要有榜样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那么塑造人物形象尤其重要。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分别代表了县级干部、地级干部和省级干部的三个不同时期的“公仆”形象。另外还有:杨开慧、蔡畅、刘胡兰、夏明翰、雷锋、王杰、张思德、欧阳海等大批的榜样人物,对“弘扬社会风气,做遵纪守法的好村民、好居民”都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所以,剧中人物要能够感染人,武装人,鼓舞人!
3、表现形式要新颖不能俗套
表现形式要新颖就是要有独创性,使观众不能产生审美疲劳,不脱离生活,但又要高于生活,有艺术品位。比如: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电影《英雄儿女》《南征北战》,还有最近播放的电视连续剧《人民的名义》等等,久看不厌。现在的特技制作水平更高了,按道理说现在的作品应更加好看,但有的作品也不尽人意,观众看了说:“太假,不真实。”还有的网友说:“现在的电影、电视剧,剧中人物女的像男的,男的像女的,滥爱、乱爱,有的场面俗得看不下去了!”特别是有的战争片,谈情说爱的场景太多,变成了言情片、偶像剧,有的场合不适宜谈爱的也谈;有的剧中人物死得太辉煌,死的过程拖得时间太长、太搞笑;古装戏中的射箭“箭头”太过于夸张,表现形式千篇一律,等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回头看,去总结。
(三)导演与摄影师的关系
导演和摄影师的关系非常重要,彼此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紧密配合,更有助于提高团队工作效率和影视作品的艺术水平。一位经验丰富的摄影师在他的二度创作中不仅能够挖掘出一些意想不到的东西,填补作品中的潜台词,还能使有些画面寓意更深远。
导演在工作中与摄影师沟通越多,效果越好。特别是在开机之前,与摄影师深入研究,让他了解每一个场景需要用画面表现的氛围、情绪以及镜头的运动轨迹等。
导演要多了解摄影机、镜头、辅助器材和基本摄影知识并懂得应用。如果导演能对技能技术有所了解,也将赢得摄影师对你的尊重。
导演每天的拍摄完成时记得对摄影师说一声:辛苦了。摄影师希望自己的工作得到导演的认可并受到赞赏。
(四)导演与演员的关系
演员是导演思维最直接的传达者,所以导演必须要理解演员,理解自身与演员之间休戚与共的关系。
导演“选对扮演角色的演员,这部戏的工作就成功了一半”。选演员是导演工作中的首要任务之一。
德艺双馨的演员为导演省去许多的事情,比如人物塑造、台词、肢体语言、镜头感知、现场调度等等,都不用导演操心,几乎一次过。这样的好演员,导演当然喜欢,更受观众的喜爱。
电影、电视剧、纪录片、舞台剧、文艺节目都要进行二度创作。上面我们谈了影视类剧目的二度创作,下面再议一议舞台文艺类节目的二度创作。
(一)确定舞台剧本的主题、形式、风格、情节与人物的基本情况。
(二)导演构思,包括导演阐述、概念设计、彩排、合成,直到正式演出。这里面的工作很多,这里我只谈一下情节与结构、人物分析、演员表演与舞台调度,以及舞美灯光和声效。
1、情节与结构。情节与结构是舞台剧目的重要因素,导演对剧本分析首先要弄清楚这两个要素。剧本结构就像一栋房子的结构一样,剧本结构好,这出戏好看,节奏、冲突配合得天衣无缝,将迎得观众喝彩。
2、人物分析。剧中人物是这出戏的生命脉线,没有人物个性就等于没有灵魂,没灵魂就没思想,也就不能表达这出戏的主题。导演要把握好剧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和行动轨迹来表现人物关系。
3、戏剧演员的表演是通过舞台调度加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再利用道具、环境来完成的。舞台调度是舞台行动的外部造型形式;是人物行为的外在形态;是人物与人物、人物与舞台空间之间不断变化的组合;是戏剧冲突视觉形象化的具体手法;是人物语言和导演用造型形式、创造语汇的视觉形象化手段;还是人物心理、形体行动的美学处理的展示。舞台场面调度非常考验导演二度创作的功力,一位优秀的导演必须在有限的空间内对演员的表演、叙事的节奏要进行准确的把控。
4、舞美灯光和声效。在舞台戏剧中,舞美、灯光和声效特别重要。现代化的舞美,应用LED把天幕、侧幕以及活动的地板装饰得美轮美奂,再加上五光十色的灯光和各式各样的音效,把舞台环境、人物形象、故事背景、现场气氛,都烘托得淋漓尽致,使观众身临其境,见景生情;同时使文学艺术的感染力、震撼力、号召力,达到预期的宣传效果。我在《苗乡情》的实践中,正是通过灯光与声效将苗家姑娘的形象装饰得美轮美奂。
综上所述,无论你担任哪类剧目的导演,都要以文学剧本为依据,再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解读、分析、发挥,把握好该戏的主题思想、人物关系、整体风格、故事情节和戏剧冲突以及整体结构,同时通过不断与剧组的各部门沟通,共同完善完美这部作品,为打造精品力作而努力奋斗。
(作者系湖南广播电视台高级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