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教师创建一座精神家园
——用读书会带动教师阅读

2017-03-24 02:37卢元伟
江苏教育 2017年62期
关键词:研修班读书会读书

卢元伟

为教师创建一座精神家园
——用读书会带动教师阅读

卢元伟

推动教师阅读,要鼓励和倡导建立自发的民间阅读小组、读书社。心态上,要引导教师把阅读视为现代生活方式的一种;组织上,要建立自由、可选择的灵活机制;成员关系上,要以真诚、尊重、平等为核心。具体活动安排中,可精心设计导读、自由讨论、家长参与等环节。还可以教师的爱好特长来细分阅读小组,成立阅读研修班,并通过开设相关公益讲座,进一步推动阅读活动的开展。

地平线读书社;教师阅读;精神家园

近日,笔者参加了一个全国性的读书论坛。与会的一名特级教师谈到,自己领衔的名师工作室最难开展的工作就是组织教师阅读。他说得很形象生动:出来培训听专家讲座很激动,回家想想还是很感动,可过了一段时间就一动不动了,该看的书都没有看。这大概就是绝大多数基层教师阅读生态的真实写照:人人都觉得阅读很重要,但真正在阅读上花时间的教师却是少之又少。这背后其实有一个让人尴尬的事实:那就是阅读并没有给教师们带来真正的乐趣,其情形类似学生并没有从学习中体会到乐趣,所以才会逃学和厌学。另一方面,很多学生对游戏和运动兴致勃勃,在上面花再多时间也不觉得辛苦和厌烦。同样,很多教师兴趣广泛:旅游、运动、游戏,他们都愿意花大量的时间,根本不需要各级学校的督促和推进,教师们就会自行成立各种民间组织来开展活动,而且都搞得有声有色。

在阅读这件事情上,上自国家层面,下到各级学校,都极为重视并有各种资金和机制加以保障。但由于教师们并非发自内心地想参与此类活动,所以大家要么是在认认真真地走过场,要么就是直接表达对此类活动的反感和抵触,最终并没有达到活动设计者的初衷。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种运动式的阅读活动无法让教师们体验到阅读所能带来的真正乐趣,他们觉得自己是被裹挟进阅读活动中来的,没有自由选择的权利。

从教师们自主成立各种兴趣小组的现象来观照,阅读小组活动应该多由民间自发生成。尽管在起步阶段,这种民间自发生成的阅读活动看起来规模有限,发展缓慢,但这恰恰是阅读活动发展的健康状态。阅读兴趣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生长过程,不能通过运动的方式揠苗助长,而应该让阅读的火苗在民间慢慢点燃。在对待阅读的心态上,当下的一些宣传在强调阅读的重要性时往往透着一种很强烈的优越感,认为不读书的教师就是面目可憎、不思进取。这种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的态度因为容易让教师反感而不足取。其实,阅读和运动、游戏、旅游一样,都是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而且仅是众多生活方式中的一种,并不比其他的方式高端。不必把阅读架在高处,阅读要走“平易近人”的路线。

民间阅读组织的建立,最好不要有太多的规矩。成员可以迟到,也可以早退,可以随时加入,也可以随时退出,这种自由自在的灵活机制才是阅读组织的灵魂。要让活动的参与者感受到阅读是一件可以自由选择的事,而不是外在的强制。我所在学校的几位教师一起组建了“地平线读书社”,对于这个由教师自发成立的读书社团,我们戏称为“有组织无纪律”。所谓的“有组织”,是指读书社有明确的组织分工:社长、副社长、秘书长、自由阅读类组长、学科拓展类组长、教育通识类组长等,大家各司其职,分工明确。但是读书活动本身的开展却很自由,社内成员每隔两到三周聚在一处,聊聊彼此推荐的书,谈谈与教育相关的话题。教师们来去自由,总的原则是“来者不拒,去者不追”。正是这种自由自在的状态,让感兴趣的教师非常愿意参加读书社举办的各种活动,慢慢地也带动了其他教师参与其中。阅读最好的状态就是因为兴趣本身而产生的热爱,这时,阅读才真正发生。

对于各级各类学校所建立的阅读组织来说,一个非常关键的要素就是避免单位行政科层制的影响。在组织阅读活动中,要确保所有参与者——无论是校长、主任还是一线教师,大家都是平等的阅读者,教师之间进行的是平等的交流。学校可以支持阅读组织开展活动,但是不能干预阅读组织具体怎么活动。当然,在当下的学校体制中,要想在阅读活动中完全避免身份等级的影响也殊为不易。这就需要活动组织者明白,举办读书活动并不是为了讨好领导,而是出于自身对于阅读的热爱。这既需要活动组织者的坚守,也考验着学校领导的胸襟和气度。否则,极有可能使阅读活动最终沦为强制性的教师培训,破坏了教师们自主阅读的兴趣。

阅读组织建立后,如何精细化地设计各种阅读活动是非常关键的。集体研读的书籍要难度适中,并且能和教师们的日常工作联系起来。在刚刚举办读书会的时候,我们选取了台湾大学黄武雄教授的《童年与解放》《学校在窗外》作为阅读交流的书目。我们采取专题报告和自由讨论相结合的方式。首先是安排一到两名教师做主题发言,谈读这两本书的感受。然后各位教师结合自身的阅读体会,进行自由讨论。自由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们随意发言,现场由主持人调控讨论的节奏。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活动的组织者前期一定要和做专题导读的教师进行密切沟通,确保导读的质量。有了精彩的内容作保障,自然能吸引教师们前来参加。到了正式活动环节,教师们就书中 “学生为什么要去学校”“学习的本质是什么”“如何避免知识的碎片化”这样一些我们在每天的教学中可能会碰到,却没有认真思考过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研讨。一些家长也就教育中所碰到的一些困惑参与到讨论中来,大家坐在一处努力探究教育中的真问题。读书会后,我们还和相关教育杂志联系,将读书会的讨论转化成读书报告公开发表,进一步深化读书成果。这样的活动让教师们体验到了阅读给自身带来的成长,接下来再开展活动,教师们就更乐于参与其中了。

当读书社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开设一些与教育相关的公益讲座,能进一步推动阅读活动的发展。我校的地平线读书社这几年一直坚持举办“追寻有意义的教育”系列公益讲座,将教师们的心得与家长和社会分享。我们请社内的资深教师谈学科的本质,希望更多学生能从假期的补课大军中解放出来,回归到真实的学习活动中去。每次这样的活动都会有两三百位教师和家长参加,甚至有很多热心人士从外地赶来,其目的只有一个:大家一起追寻有意义的教育。到目前为止,“地平线读书社”已经成功举办10次公益讲座,包括学科思维、学习本质、教育成长等多个主题,受到了社会的极大关注。这些活动的成功举办促进了读书会的发展,推动了教师们开始认真研读相关教育论著,提升自身对教育的理解。

由于教师们的阅读兴趣广泛,单一的大型阅读活动很难满足各自独特的阅读要求。如能发挥教师们各自的专长,开展更小型的专题读书活动,则会进一步丰富阅读活动内涵。地平线读书社内一些热爱读小说的教师就开展过短篇小说专题阅读活动,也举办过像《卡拉马佐夫兄弟》这样鸿篇巨制的研读活动。其中《卡拉马佐夫兄弟》一书举办过全市范围内的研讨会,并出版了专门的研讨文集。参与小说阅读的教师感慨地说:“像《卡拉马佐夫兄弟》这样的鸿篇巨制,如果一个人读会有很大的畏难情绪,但是大家在一起热情地讨论,认真探究人性中的各种困境与挣扎,就觉得非常过瘾。”

在教师阅读过程中如何处理比较艰深的理论著作,这既是教师阅读的难点,也是无可回避的重点。很多教师害怕读艰深的理论著作,但要将自己的阅读水准提升到一定的高度,一些比较艰深的著作是无法回避的。对此,可以采取教师自主研修班的方式来推进理论作品的阅读。地平线读书社曾举办过很多期的专题研修班,凡是参加研修班的教师,每周完成一到两篇文章的阅读,然后在固定时间和地点进行集体研讨。每次研讨设文章主讲人和课程主持人各一名,由参与研修班的教师轮流担任。主讲人的任务是对文章进行精读,并在研修班上做读书报告。主持人也需对文章进行精读,以便在主讲人完成读书报告后,组织、引导其他成员就文章的内容作进一步的深入研讨,并总结发言。

为了帮助教师克服畏难情绪,在研修班的招生宣传中,我们写下了如下按语:“有人说,一个文本诞生后,作者已经无法再对它说三道四,剩下的只是一个个读者与之遭遇时的独特感受,就算是‘误识’也是阅读中宝贵的经验。因此,我们不期待高人一等的见解,也不需要精彩华丽的发言,我们期待通过分享彼此在阅读中质朴甚至粗糙的感受,让我们可以在困惑中谦卑成长。”这种课程研修班的形式帮助大家克服了很多困难,大家一起抱团取暖,完成了对很多艰深作品的阅读,这是个人阅读时很难实现的。活动中,我们遇到的最难读的作品是汉娜·阿伦特的《人的境况》。在研修班里大家相互鼓励,采取了朗读、导读、研读、句读式的慢读等方式,最终啃下了这本大部头巨著。对于参与其中的教师来说,就好比攀登上了一座阅读的高峰,获得了真正的高峰体验。

在举办阅读会的过程中,真诚、尊重、接纳、平等、自由,这些核心因素推动了教师读书社的长足发展。对于成年人来说,强迫是最糟糕的学习形式,如果教师们能在参加读书会的过程中感受到被尊重和理解,并获得精神的成长以实现自身的价值,教师阅读的火种一定会终成燎原之势。建立一个好的读书社,对于一个学校来说,就相当于给教师们创建了一座精神的家园。在这个家园中,教师们可以高谈阔论,也可以用心倾听;既有思想的交锋,也有精神的愉悦;每一位成员的发言都值得珍视,哪怕是反对的声音都很重要。就像古代的阿卡德学园一样,每一位教师都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之中,这大概就是学校该有的样子吧!

G40

B

1005-6009(2017)62-0069-03

卢元伟,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南京,210000﹚历史教师。

猜你喜欢
研修班读书会读书
港口安全管理高级研修班开班
关于奔流文学院举办第十五期作家研修班的通知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战火纷飞中的读书会
第二期中药资源管理人才研修班
昆虫读书会
当“读书会”成为一门生意
神奇的统计表
我们一起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