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国军
摘要:在创新教育过程中,为适应新形势,我国正在进行新的课程改革,在这种有利条件下,本文谈谈如何营造小学数学创新教育的氛围。"改革"与"创新"是当今教育界喊的最火的两个词,不少教师都在践行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道路上使出了浑身解数。伴着时代的发展与教育环境的变化,传统的教育理念确实已经难以符合当代教育背景下的实际需要。因此,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笔者深深感到在教学改革的道路上还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090-02
什么叫做创新教育,就是创设自由、和谐、开放、民主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学习当中,并且能为学生提供创作发展的机会,让学生能够相互间合作探索知识,从而获取更多的知识的教学法就是创新教育。在我国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对我国小学教育的语文、英语等都提出了明确的有针对性的教育要求和教育改革的方式,本文就教育改革针对我国小学数学的教学的创新教育做了简要的分析。
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开展创新教育的前提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应从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上入手,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真正把提高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落到实处,激发学生潜能。
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将是21世纪最具竞争力,最受欢迎的人才。提高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我们广大数学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在数学教育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探究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对某些定理、公式、例题的结论或其本身进行深人、延伸或推广。创新意识具有求异性、探索性、开创性。这就要求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转变,教学要创新,教学思维要创新,教师能力和教学水平要提高,要求教师基本功扎实,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具有驾御全局,随机应变的能力;具有开展数学活动的能力,创设"问题情境"的能力。创新意识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具有发现新规律、新事物、新理论、新学说、新概念、新设计、新方法的强烈愿望和主动探索精神,是一切发明和创造的源泉。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彻底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主动自学的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笔者在教学《圆的面积》时,精心设计、指导学生观察、动手操作从操作实践中认识知识的转化过程。让学生动脑理解圆的面积的公式推导过程,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有目的地设计思考题:①请同学怎样把把圆的面积转化成我们学习过的图形形来计算?当学生用自己课前预习时准备的学具边看书边操之后。再让学生自己总结,接着笔者放录像演示验证正确的操作过程。把圆平均分成8等份,16等份,32等份,64等份拼成的,图形近似于长方形。②让学生自己对比以上几种方法,能得出什么结论?同学们得出共识:"把圆分成等份越多,组成的图形近似于长方形;圆的面积没有改变。圆的面积公式可以通过长方形面积的公式来推导。通过学生在操作、实践、分析、推导中获得新的知识。学生对知识学的轻松,能灵活应用,不死搬硬套和死记硬背公式,从而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和自己动脑,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3.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教育内容的革新,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助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弗赖登塔尔曾经说:"学一个活动最好的方法是做。"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才可能是有效的,而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收、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学生己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
创造性教学表现为教师不在于把知识的结构告诉学生,而在于引导学生探究结论,在于帮助学生在走向结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习得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充分地经历探索事物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的过程。
4.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开展积极评价
美国心理学家华莱士指出,学生显著的个体差异、教师指导质量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必将导致学生创造能力、创造性人格的显著差异。因此,教师调控教学内容时必须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分层次教学,尽可能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在教学评价上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
由于智力发展水平及个性特征的不同,认识主体对于同一事物理解的角度和深度必然存在明显差异,由此所建构的认知结构必然是多元化的、个性化的和不尽完善的。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识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作为一名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学生才会在此环境中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个性特征,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创新型教师是指善于吸收最新教育教学成果,将其创造性地运用于教育教学之中,并能充分体现自己的个性特色,有独到的见解,教学中能够发现并较好地使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的教师。
总之,无论是小学还是其他年级的数学教育中,都应该根据整个教学的特点来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找到最适合的教学模式,才能够让学生学的更好,更接受教师的教学。小学是所有学习课程的开端,所以,创新教学在小学教学中更应该得到重视,要从头抓起才能够能有效的改善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自身的创新以及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引导创新,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的能力更强,进而为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达到"乐学"的境界。
参考文献:
[1] 李晓莉.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 科教文汇(中旬刊),2007,06:70-71.
[2] 王雙. 探析小学数学教学怎样实现教学创新[J].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