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素芳
[摘 要]补叙是对前文叙述进行的补充说明,这是作者故意设计的写作技法。教学《小英雄雨来》中的补叙部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文本的特点,通过讨论补叙、置换补叙、仿写补叙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对补叙形成深刻认知,体会补叙的表达效果,提高写作能力。
[关键词]补叙教学;个性设计;思维接轨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4-0071-01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小英雄雨来》有这样一段精彩的描写。
雨来掩护区上的交通员,结果被小鬼子给抓去了。当河沿上传来枪响,村里人都伤心地流下眼泪。大家跑到河沿找雨来,结果看到活蹦乱跳的小雨来。原来……
这里运用了补叙的写作手法,使得情节一波三折,吊起读者阅读的胃口。在教学设计时,如何体现个性化特征,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补叙写法的妙用,并从中获得习作启示,这是我们语文教师要考虑的问题。
一、讨论设计,体会补叙表达作用
《小英雄雨来》情节设计跌宕起伏,具有极强的可读性;人物形象生动鲜活,令人印象深刻。为凸显小英雄雨来的英勇智慧,作者故意设置悬念,渲染了气氛,其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在教学时,教师组织学生对文本补叙部分展开集体讨论,这是比较常见的教学设计。
一位教师这样设计讨论话题:“原来小雨来没有被鬼子打死,他机智地跳入河里,鬼子向河里开枪,却没有打中他。小雨来顺利脱险了。这种补叙设计有什么作用呢?请大家结合文本内容进行阐述。”有的学生说:“小雨来被鬼子抓走了,大家都非常担心他,听到枪声,自然感到非常紧张,结果雨来顺利地逃出来了。这样,让故事情节发生逆转,给人们带来惊喜,也让读者放下悬着的心。这样设计有欲擒故纵的效果。”……教师针对学生讨论意见给出积极的评价。
可以看出,学生对补叙作用的认识比较到位。补叙将原本中断的故事复原,实现了思维衔接,让读者对文本多了一份期待。教师发动学生展开多元讨论,促使学生对补叙有了更多的了解。
二、置换设计,对比补叙实际效果
补叙是对前文的叙述进行补充说明,这是作者设计的写作技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妨将补叙内容置换到前文中,让学生通过对比感知补叙的效果。置换补叙内容,其实就是将补叙变成顺叙,让中断的思维自然接轨,然后让学生对比一下,看顺叙和补叙的表达效果。这样,能让学生形成最直观的认知。
教学时,先让学生进行置换,然后对比。学生开始置换:“雨来被鬼子抓去了。到了河边,他趁鬼子不注意,顺势跳入河里不见了踪影。鬼子發现后,急忙向河里开枪。村里人听到枪声,都非常悲痛,都跑到河边来找雨来。结果他们发现雨来没有死,他从水里露出头来……”前后对比,让学生看哪一种表达效果更好。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很快就达成共识:将补叙换成顺叙后,情节虽然很紧张,但没有了惊险,读者不再担忧,可读性大大降低。
教师让学生亲自展开置换活动,并前后对比,学生感知呈现一致性,这说明教师设计是非常有针对性的。学生对比后发现:补叙造成了悬念、情节跌宕、可读性强等特点,在置换成顺叙后,这些特点都不复存在了。让学生展开补叙置换活动,给学生以亲身体验的机会,这样他们获得的认知自然是深刻的、鲜活的。
三、仿写设计,学习补叙实践应用
为让学生对补叙有更深入的了解,不妨进行补叙仿写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体会补叙的效果。补叙仿写可以选择现成的故事情节展开,也可以由教师创设定语言环境让学生补叙,然后分析补叙作用如何。利用现成文本故事情节展开补叙仿写活动时,教师要注意巧妙选择故事情节,并给出补叙习作的提示和要求,这样可以给学生指明操作的方向。
有个教师利用《小英雄雨来》故事情节展开补叙训练。“文章的第四部分写的是鬼子搜查交通员无果后,对小雨来进行殴打审讯。如果采用补叙方法,该如何叙述呢?”学生展开讨论,进行构思。有一个学生说:“可以这样设计:鬼子对小雨来展开了一番审讯,小雨来不知对鬼子说了什么,只见鬼子气得暴跳如雷,嚷道:‘拉出去!拉出去!枪毙!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来鬼子用多种手段引诱恐吓雨来,都没有让雨来屈服。小雨来只说什么也没有看见,这才让鬼子疯狂叫喊。”教师给出评价:“这样设计很有创意,给读者留下悬念,让本来就紧张的故事情节更加紧张,补叙效果凸显出来了。”
教师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体会补叙的表达效果,其设计意图非常明确。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对补叙有了更为真切的体验,效果也非常显著。这说明教师教学设计是卓有成效的。
补叙在很多小说中都有运用,它能够制造悬念和波澜,吸引读者的目光。教师在教学补叙时,要从学生思维的角度展开,感知补叙的表达效果,培养学生的习作技能。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