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谦
[摘 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教学语言进行细致锻造,以适应不同群体学生的不同需要,能够形成多点辐射,消除课堂教学盲区。教师从学情调查、导语优化、反馈分析等不同角度展开教学设计升级,能够极大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益。
[关键词]小学语文;引导语;多点辐射;感应力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4-0052-01
语文教学要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这并不是排斥教师的必要引导,而是对教师的引导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提升教师引导阅读的辐射力,才能有效激活不同群体学生的学习感应力,促使学生尽快启动学习思维,形成重要的学习动力。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引导语设计。
一、学情调查,确认学生思维感应点
由于学习基础、学习悟性、学习习惯等方面都存在差距,学生的学力自然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间,通过观察、询问、谈话、提问、训练等方式,探知学生语文学习的感应点在哪里,从而为教学语言设计提供重要参数。
不同学生群体对文本感应的角度存在一定差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注意激趣手段的选择。如《蒲公英》一课,文本描写很生动,教师给出个性设计:前后桌组成四人小组,做好分工,两个人负责朗读,两个人负责表演,朗读、演绎同时进行。朗读要整齐、有情感抒发,表演要用动作、表情展示文本内容,尽量与朗读形成同步。学生听说有演绎活动,都兴奋起来,课堂学习气氛良好。在学生演绎时,教师组织好课堂秩序,并给出积极点评,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不同学生群体学力总存在差异,这样的活动设计,恰恰观照了学生的个体实际。学力较强的负责朗读,其他人负责演绎,并在共同活动中形成学力成长。教师准确抓住不同学生群体的学习感应点,给出精确设计,极大提升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二、导语优化,提升教师语言激发力
在具体设计时,教师要根据学情调查情况展开优化活动,注意教学语言的层次性,提升教学语言的覆盖面,给更多学生的思维以有效刺激,这必将形成重要的學习感应力。
精练、简约、明确、有启发性、有鼓舞性,这应该是对教师引导语言的基本要求。如《哪吒闹海》一课,教师开课导入:“同学们,今天咱们要学习一位神仙的故事,这位神仙年龄不大,可本事了得,他和孙悟空一样,天不怕地不怕。孙悟空能够大闹天宫,这位神仙去大闹龙宫。同学们知道这位神仙是谁吗?”在文本解读时,教师给出引导:“阅读课文,按照哪吒闹海的原因、经过、结果这个顺序,将课文分为三个部分。如果能够总结出每一个部分都写了什么内容就更好了。”结课时,教师引导:“这篇神话故事,让人看了真是过瘾。小小年纪的哪吒,大闹东海,制服了龙王,为民除害。这表现了哪吒什么精神呢?”学生纷纷给出自己的见解,课堂互动气氛和谐。
从教师引导语言的设计可以看出,有引导、有感慨、有启迪,像是讲解又像是讨论,学生当然很受用。教师课堂引导语言不能太生硬,更不能自话自说,要关注受众群体接受实际,平等式、亲切式、互动式的引导语言,其引导效果最为显著。
三、反馈分析,促生课堂引导有效性
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教学语言的设计、整合、优化、调整,还要关注学生学习的反馈情况,为进一步引导设计做好铺垫。学生回答问题的正确性、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课堂训练的有效性,甚至从学生表情上都可以获得具体的反馈信息。学生学习热情、学习体验、学习认知等,都会以不同形式展示在其表情上。教师针对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展开导语调整,实际上是教学生成的具体实践,能为课堂教学提供更丰富的动力。
《掌声》叙述的故事具有现实意义,学生对文本人物有亲近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听歌曲《掌声响起来》,然后给出思考问题:“这首歌讲述什么内容?看课文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学生纷纷展开议论,有的说:“唱歌是唱歌,学习是学习,那些歌手每天都会听到无数的掌声,我们是没有办法比的。”教师跟进评价:“你关注了歌手能够赢得掌声的情况,这说明你观察思考得非常细致,单凭这一点,你就应该赢得掌声。大家为他鼓掌。”这个学生紧张而兴奋,积极要求回答问题。其他学生也受到感染,课堂参与主动性更强了。
从这个学生的学习反馈信息中,教师抓住机会,及时做出反应,其激发效果非常突出。这充分说明,课堂教学感应点无处不在,教师需要擦亮眼睛,给出对应措施,成功点爆课堂,为学生提供重要的学习动力。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优化教师的引导语言,提升引导语言的激发力量,需要教师做出更多努力。不同群体学生的学习感应具有个性特征,教师只有做好学情调查,对教学语言进行针对性矫正,才能让不同群体的学生都能够听得进、听得懂、听得热血沸腾,为课堂教学提供重要的内驱力。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