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志清++张伟
2016年国庆节,襄州区石桥镇黑龙集中心小学(以下简称“黑龙集小学”)豫剧社团的一群小演员,受邀和湖北省豫剧名家一起到军营慰问演出,同台表演《花木兰》《朝阳沟》等传统曲目,精彩的表演受到了部队官兵的啧啧称赞。
除了豫剧,程河柳编、古驿皮影戏、石桥秧歌、天润傀儡等一批在当地久负盛名却又濒临失传的民间文化,如今在襄州区的校园里又焕发出勃勃生机。
民间艺人史文有的困惑
黑龙集地处鄂豫交界处,素有“豫剧之乡”美名。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李喜华就出生在这里。辉煌时,黑龙集各村的露天舞台上天天有演出,年关的社戏更成了很多人最美的乡愁记忆。如今戏班子早已解散,面对空空如也的舞台,眼前不复昔日的热闹场景,让民间艺人史文有心里很不是滋味。
史文有——黑龙集舞龙舞狮史家班第九代传人,吹拉弹唱,样样精通。每年春节,他都会带着史家班走街串巷表演舞狮舞龙,为乡亲们带来欢笑,还多次应邀参加襄阳市文化节表演。
村里一位老艺人过世致使一门艺术失传,对史文有触动很大。
“七八十年代,一到冬闲季节,邻村就有位老艺人到村子说大鼓书,边拉边唱,一直說到月影西斜,人们还不肯散场。后来这位老艺人过世了,本地再也没人会说唱了。这门艺术也就失传了。”史文有说,决不能让戏剧、舞龙舞狮、秧歌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在我们这一代手里湮灭。
可是,民间传统艺术该如何传承下去呢?史文有苦苦思索。
一个偶然的机会,史文有遇到了黑龙集中心小学校长姚明金。一番促膝长谈,两人相见恨晚。史文有更是喜出望外。
原来,襄州区荣获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示范区”后,为让各学校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提出了“一校一品”战略,要求各学校根据实际,找准定位,围绕“打一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攻坚战”这一中心目标,在提升学校文化软实力上下功夫,力争在全市乃至全省打造教育品牌。
黑龙集小学是百年老校,黑龙集又是“豫剧之乡”,在学生中创建豫剧社团有基础,得到家长热烈拥护。可师资怎么解决?总不能老是跟着电脑学吧?姚校长请史文有担任学校豫剧班的辅导老师,史文有一口答应下来,并邀请当年豫剧团的几个老伙计,义务到学校为师生讲解豫剧知识,传授表演技巧,开展戏曲辅导活动。
传统艺术必须从娃娃抓起
“很多频临失传的民间文化从校园抓起,从学生抓起,我认为这是最好的传承之道。因为孩子们可塑性强,只要有爱好,就能学好。”史文有说。
自从学校成立豫剧兴趣小组,史文有和他的一班老伙计总是早早来到学校,为兴趣班的孩子们上课,一上就是三年。
史文有最大的心愿,就是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看到豫剧在下一代心中扎根,“豫剧之乡”重获新生。
开展豫剧进校园活动,最开心的是孩子们。
四年级学生李明娜,学习豫剧至今已有三个年头了。虽然很辛苦,但是一到兴趣小组活动时间,李明娜还是和小伙伴早早来到豫剧室,跟着老师一起练习豫剧唱、念、做、打等基本功。
功夫不负有心人。豫剧兴趣小组的孩子们,经过扎实而持续不断的训练,掌握了不少豫剧经典曲目。
学校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孩子们表演的《花木兰从军》片段,获得了成功。在全市特色活动展演中,黑龙集小学的豫剧唱段荣获全市一等奖。
为了在全校进一步推广豫剧艺术教育,学校每周安排一节课开展豫剧教学。专业教师不够,年青教师就跟着史文有现学现教。每天大课间,学生除了做广播操外,还踏着节拍唱跳《花木兰》《穆桂英挂帅》等改编的校园集体舞。
今年5月,湖北省教育厅全面实施“戏曲进校园”工作。“我校开展的‘豫剧进校园活动比省厅早了3年,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黑龙集小学校长姚明金说。
目前,黑龙集小学形成了“学校有社团、班班有小组、生生都参与”的办学局面。豫剧伴学生成长,戏曲滋润学生人生。很多家长表示:不用花钱,还能让孩子受到艺术的熏陶,真好!
“一校一品”让传统文化焕发勃勃生机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襄州区多所学校因地制宜,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
柳编在程河镇传承了300余年,曾经被誉为全国“柳编之乡”,但近年来随着青壮年外出务工,柳编技艺也面临失传的危险。
当地柳编高手老铁为此忧心忡忡,听说黑龙集小学“豫剧进校园”工作抓得风生水起,老铁大受启发,找到程河镇中心学校负责人主动请缨,义务教授学生柳编技艺。
老铁的行动得到镇政府和学校的大力支持。如今,程河镇几所中小学每周都安排一节柳编课,老铁带上几个老朋友在各学校为学生授课。当学生亲手把制作的花篮、农具带回家时,家长们都赞不绝口。
镇中心学校还开发出了校本教材《编艺》,详细介绍柳编的各种工艺。
皮影戏在襄州区古驿镇也传承了200余年,已年过八旬的古驿镇外沟村民间艺人李有生是“大越调皮影”湖北地区的唯一传人。
襄州天润小学有心请李有生为学生传授皮影艺术,但因他年岁太大,只能小范围传授。
“如果没有你们,我可能带着皮影入土了。传到我手上的这些皮影、乐器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了,保存下来可不容易。有这么多喜爱皮影的学生,我就放心了。”李有生说。
学校又请来民间艺人丁一山老师教授提线木偶和脸谱的相关知识。丁老师手提木偶写下“淡泊明志”四个大字,还表演了钟馗醉酒。就那么几根线,在丁老师的一提一放下演示很生动传神,让孩子们感受到民间文化独特的艺术魅力。
“襄州厚土深蕴,地灵人杰,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很多优秀的民间文化濒临失传。实施‘一校一品战略,挽救民间文化,让学生们受到艺术熏陶,这是贯彻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襄州区教体局局长蔡继革说。
(作者单位:襄阳市襄州区教育体育局)
(责任编辑 鄢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