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生≠流水线上的操作手”吗
据统计,中国现有1600多万名中职学生,其中89%来自农村,多数来自留守儿童家庭,超过30%来自所谓的“问题家庭”。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提出,“中等职业教育离农村贫困人口和底层打工族距离最近,最能直接提升其就业能力和收入水平”。“职业教育被认为是阻隔代际贫困的有效路径之一,但这里有一个前提,即它的办学质量也应该是过硬的,能够满足学生长远发展,否则(学生)依然面临再次返贫的挑战。”一位中职学校校长的话说出了目前职业教育所面对的主要问题。
无论是提升就业市场中迫切需要的职业技能,还是面向未来快速变化的劳动力市场,都需要持续的自我学习能力,以及顺利进入社会生活所需的基本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而现有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体系、内容与此还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相适配。因此,即便职业教育帮学生暂时解决了就业问题,也很难不让他被快速发展的时代所淘汰。2017年4月,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花旗集团基金会、百年职校等联合主办“百年职教工作坊——职业教育教学法”论坛,以“关注学习效果,关注未来生活”为主题,基于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邀请丹麦、美国专家介绍职业教育如何开展全人教育、人生技能教育教学。出席论坛开幕式的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说,“在职业教育中,要防止过分强调技能本位,忽视学生人文教育和人格培养”,“不能把学生等同于流水线上的操作手和工具”。
当职业教育的培养宗旨渐渐从“就业”转移到“发展”时,我们不禁产生了这样的疑问:不以就业为主要培养目标的职业教育还是职业教育吗?不用“就业”又该用什么标准来衡量职校办学水平呢?如果职校生不去当流水线上的操作手,那这部分员工由什么教育来培养呢?职校生又该承担什么样的工作呢?职业教育中的技能教学、人文教育、人格培养等等,又该以一个什么样的格局存在呢?
(根据《中国青年报》相关报道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