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普文教学维度建构策略探寻

2017-03-23 23:49江苏省淮安市实验小学
作文成功之路·小学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科学知识大熊猫科普

江苏省淮安市实验小学 沈 娟

小学科普文教学维度建构策略探寻

江苏省淮安市实验小学 沈 娟

教师在教学科普文时,往往存在着语文味与科学味的剥离,单一性和复杂化的离散等问题。普实和普适是一种教学理念,科普文的教学应该摒弃浮华与文饰,在向学生普及科学知识的同时,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应该回归普实与普适。因此,普及、普实、普适,这就是教学科普文的三个维度,能同时达到这三个维度,也就实现了科普文教学的工具性、人文性、科学性的三重境界。

普及 普实 普适 科普文教学 维度建构

科普说明文形式简短,集知识性、科学性为一体,教学这一类的文章时,老师主要引导学生掌握文本所承载的科学知识。传授科学知识似乎成了主要的教学目标,而承载知识的语言与表达方式以及知识所折射出来的人文情怀则成了附庸之物,其实,只定位于学习文本所承载的科学文化知识这种简单化的文本解读显然是不够的,而是应该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高度和广度来确立。

科普文究竟应该怎样教?笔者认为,关注科学知识的普及性,教学方法的普实性,教学策略的普适性,是实现科普文教学的“工具性、人文性、科学性”的有效途径。

一、从了解走向深究:科学知识普及的向度

什么是了解?科普文的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学生了解一些科学知识”,了解就是对科学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当然,这仅仅是普及科学知识的低层次。根据学生的认识背景以及对知识的欲望,有的学生想对科学知识做进一步的深究,这是对科学知识的深度普及。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在大熊猫的故乡》一文时,指导学生在书本中学习了解大熊猫的相关知识,这样全班几乎所有的孩子对大熊猫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但还有一些学生对大熊猫特别感兴趣,他们渴望能对大熊猫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于是,老师问学生:“你们还想了解大熊猫的哪些知识?”有的学生说:“我想知识大熊猫的天敌是谁?”有的学生说:“我想知识大熊猫的生存现状?”有的学生说:“我想知识有关大熊猫的有趣故事”。这时,老师把大家感兴趣话题进行了分类,让大家回去搜集有关大熊猫的相关知识,下一节课的时候,在全班进行交流探讨。这样,就让学生们对大熊猫的知识从了解到深究,进一步激发和延续了学生探究的兴趣。这种从了解到深究的教学策略,始终根植于语文的沃土,很好的普及了科学知识。

二、从准确走向生动:科普文普实的教学取向

科普文主要承载着传播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爱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的能力等作用,因此,科学文语言文字最大的特点是:用词的准确。笔者以教学《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为例,说说如何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用词的准确。

片段一:

师:科学家推断,火星上曾经是有水的,那么,火星上的水怎么来的?

生:我向大家介绍一下水的第一种来源。(学生讲解)

师:同学们,你们发现他在讲解的时候有一词说得特别好,你注意到了吗?

生:“也许”这个词。

师:老师想问问,你刚才讲解的时候,为什么要用“也许”这个词呢?不用不行吗?

生:因为我们并没有真正地踏上火星,所有的这些都是据理推测,并没有绝对的把握。

师:对,这样说话就显得严谨、准确多了。

这一段的教学,老师引导学生比较文中“推测”“推断”“也许”这些词语的区别,感受文章用词的准确。

小学科普文因为阅读对象的特殊性,语文表达不仅准确,还表现出生动的一面。文章多采用比喻、拟人的手法,把枯燥的知识写得生动有趣。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还要启发学生感受文本语言的趣味性表达。

片段二:

师:彗星和陨石怎样给火星送去最初的水呢?(一位学生解答)

师:老师发现,你刚才讲解的时候用到了“四处游荡”“家常便饭”。这两词什么意思?

生:“四处游荡”就是到处逛的意思。“家常便饭”表示经常发生的事情。

师:这些词是用在人身上的,但怎么用在彗星和陨石身上呢?这样讲,大家觉得怎样?

生:语言特别生动。

生:听起来通俗易懂。

师小结:对,这就是这篇文章的第二个特点(板书:语言生动)因为他是讲给我们这些普通人听的,不能太深奥,要通俗易懂。那么,你们这些小观众们爱听吗?

这一段的教学,立足语言,扣住文章中的几个个性化的词语“四处游荡”“家常便饭”,引导学生揣摩词语。在富有场景意味的情境中,引导在对话中品读、感悟,使学生发现原本简单明了的语言蕴含的别样情感,感悟这篇文本中语言的生动有趣。从用词的准确走向语言的生动,这也是科普文普实的价值取向。

三、从特殊走向一般:科普类文章的普适价值

说它特殊是因为:第一,文章内容的特殊,有科普说明文,也有科普小品文。第二,教学方法的特殊,有的重点学习文中列数学、举例子、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有的重点感悟科普文内在的逻辑顺序,有的关注各种表现手法的运用。而科普文的教学最终要由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特殊走向教学模式的一般,这才是科普类文章的普适价值。究竟有哪些一般性的教学模式呢?

1.读出文本之趣,关注科学探索的过程。科普文的语言生动幽默,为阐释知识增添了情趣和色彩。教学中,教师着力挖掘课文语言的情感因素,用儿童化,情境化的教学语言,营造课堂富有情趣的课堂,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在科普文的教学中,老师的语言应该形象、生动、有情趣,儿童化,情境化,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风趣。在富有情趣的教学中,关注科学探索的过程。

2.悟出文本之情,重视科学精神的培养。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够,对感性的知识比较容易理解,对于有认知难度的科普知识的理解还是存在一定的难度。科普类课文知识性强,老师要着力挖掘文章的情感因素,带领学生与文本对话,触摸语言情感的温度,发现语言的表达特色,内化文本的语言,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3.品出语言之妙,领悟科学思维的美感。语文课,自然要有强烈的语文学科意味,无论教材文本是什么,都应为学生语文素养和能力提高所用。教学整体体现语文学科的追求,每个教学环节的展开都应该立足语言。准确、简明、平实、生动、科学、严密是科普文的语言特点,要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帮助学生领悟其中内容,在语言文字中领悟科学思维的美感,并形成听说读写能力。

总之,科普文要通过科学知识的普及,老师教学方法的普实、教学策略的普适这三个维度的教学,让学生从中学习如何具体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本领,培养读写听说等语言能力。这样,理性、科学的文本和课堂才能始终根植于语文的沃土,在“科普文”这个特殊的语言环境中才能达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和科学性的三重境界,这也是科普文教学的最高境界。

猜你喜欢
科学知识大熊猫科普
我们都爱大熊猫
蜗牛看牙医
科普达人养成记
寻找大熊猫
大熊猫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滑雪运动研究可视化分析
2000-2017国外关系从句研究动态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
大熊猫也消暑
科普漫画
社会化知识及其客观性探析——兼议朗基诺的科学知识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