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师范大学老年大学
为建设高水平老年大学奋力前行
□ 上海师范大学老年大学
上海师大老年大学创建于1997年6月,20年来,在上海师大历任领导的关心支持和指导帮助下,学校始终以办成高水平老年大学为目标,规模在发展中稳健扩大,质量在探索中有效提升,服务领域在前行中不断拓展。从创办之初的7门课程发展至目前的近百门,并设立了钢琴、器乐与戏曲、声乐等8个系和1个艺术团。学员从204人次起步,直至突破7千人次。
物换星移,春华秋实。学校的办学工作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连续4次跻身“上海市老年教育先进集体”行列,2009年被评为“全国先进老年大学”,2017年荣获“全国示范老年大学”。学员们深有感触地说“上海师大老年大学的老师很专业,管理很规范,我们在这里学习很开心!”
二十年来,我们始终以办高水平的老年大学为目标,努力拓展视野,全方位进行设计和追求,以提升办学内涵、提高教学质量。
1.办学目标坚定明确。学校的办学目标,初期表述为办一所高水平的、开放的老年大学。后来演变为建设一所依托高校,面向社区,多学科、开放型、高水平、有特色的老年教育机构。现今明确为“办成一所有品质、有品位、有品牌,老年朋友向往的老年大学”。
2.校园文化个性鲜明。学校把高水平老年大学基本的文化特征概括为“快乐学习、朋友相处、品位生活”。即学校应成为求知的校园、和谐的乐园、温馨的家园多因素的集合体,包括开设学员喜欢、满意的课程,聘请学员尊敬的德艺双馨教师,教师善于运用学员喜闻乐见的教法,管理既讲规则又以人为本。这一文化倡导的是,来校学习的学员均应互相帮助、互相关爱、互相尊重、互相体谅;这一文化希望的是,通过学习熏陶,从办学者到学员都应提升素质,养成更高生活品位,老年学员能真正成为新时期的“魅力老人”。
3.师资队伍结构合理。为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学校内设教师聘任工作小组,专门负责相关事宜。规定录用的教师应有专业职称或专门技能,“具备承担教学工作所必须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适应老年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目前,学校师资队伍中来自上海师大的在职、退休教师和研究生约占60%,来自社会的退休教师和专门人才约占40%,他们中具有高级职称的占比达40%以上,从而形成了一支职称和年龄结构合理、来源多样、质量较佳、数量达上百人的兼职教师队伍。
4.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为提高教学质量,学校除严格教师录用、把好进口关外,还注重流程控制、激励导向。在流程控制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措施,新教师上岗前,会细心与之沟通,告知教学注意事项。上岗后,会跟踪了解学员反映,及时反馈,以求帮助他们做好本职工作;多次组织教师编写、修订教学大纲;教师每学期必填教学进度表,细化教学内容(理论讲授、实践操作)和要求,以求有效实现教学目的;针对各系教师来源的多样性,按照课程群尝试建设教师团队,逐步形成了以曹旭教授领衔的“八家讲坛”课程团队,以林路教授领衔的摄影专业团队,等等,以求在领衔教授带领下,打造一支高水平、可持续发展的教师队伍。在激励导向方面所做的工作包括:设立“戎嘉芳老年教育教学奖励基金”,奖励教学中成效显著的教师;每学期末召开教师会,邀请教有心得的教师介绍教学经验;积极参与各级组织的精品课程、特色课程评选活动,等等。上述举措并用,使各课程群的教学呈现出争奇斗妍之景,质量各具其美。
5.办学管理规范有序。制度可以管全局、管长远,是任何一个组织基本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学校从四个维度全面系统设计管理制度。即制度管理——有法可依,制定了《上海师范大学老年大学管理制度汇编》,为日常运作正常化提供了依据;规范管理——有序运行,如每两年评选一次优秀教师、优秀班级、优秀学员,以起到引导、激励作用;数字化管理——有据可查,如编制存档目录,建立科学规范的档案制;和谐管理——有情操作,就是注重对师生的人文关怀,形成和睦和谐的良好氛围。
6.理论研究助推建设。学校激励教师将多年的教学、研究心得编著为教材。目前已有《健身舞(操)》《数字视频处理与制作》《数码多媒体制作技术》等问世。学校成立理论研究基地,分析思考老年教育尤其是高校老年大学遇到的问题、解决的对策等,多有收获。
老年大学养成“为”的主动意识,积累“为”的更强能力,拓展“为”的领域范围,是时代的召唤,是自己的应尽职责,也可以由此检验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担当。上海师大老年大学创办以来,坚持开放胸襟,体察社会所需,不固守所谓分内分外边界,坚持办学的开放性,拓展服务社会的广度和深度。
1.志愿服务 长期普惠各方。学校最早的服务社会方式,是学员为周边社区开展的志愿服务工作。本世纪初,学校即开辟了志愿者赴闵行区徐浦敬老院等慰问演出的路径。2014年成立的志愿者服务工作站,标志着学校志愿服务工作经整合加强,向更广、更高、可持续方向迈进。学校把志愿服务工作当作高水平老年大学发挥示范、辐射、引领作用可感知的良途。在上海市志愿者服务总队(总站)指导下,在属地徐汇区老年教育小组办协调下,结合自身建设需要,学校志愿者工作站开展了普惠各方的工作:每年前往徐汇区、闵行区的敬老院服务,年均演出15场以上;参与全国、市、区有关大型活动和赛事。甚至跨出国门,远赴日本东京、大阪等地演出,展示中国志愿者的良好形象。不少学员学以致用,辅导社区居民学习摄影、声乐、书画等,成为各类居民学习团队中的中坚力量。
2016年上海市级志愿服务评选中,我校志愿者服务工作站、志愿服务项目和志愿者三项均获得殊荣,得到全市罕见的大满贯荣誉奖励。
2.师资培训 彰显品牌效应。为落实《上海市老年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的实施老年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计划,上海市老年教育师资培训中心应运而生并落户我校。中心以“服务、培训、提升”为定位,认真听取市教委终身教育处、市及各区老年教育小组办对培训的建议,主动了解全市各老年大学(学校)对培训的需求,强化培训内容和时代要求贴近,与对象实际接近,向关键问题逼近。中心灵活运用主题报告、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论坛交流、学习考察等多种培训方法,每年举办上海市老年教育校长研修班或读书班,提升办学关键人员的素养和能力;分层分类培训教务主任、专业教师、居村委学习点负责人,研讨老年教育发展中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开展优质课程推介交流活动,发挥示范课程的引领、辐射作用。中心参与编写的《老年教育ABC》《上海老年教育教与学百例》,组织力量编写的《老年教育学》《老年心理学》《老年教育教学论》,为培训工作打好扎实基础、占领制高点、传播好做法,提供了基本教材。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上海市第四次老年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提升能力、提升活力、提升品质”的要求,中心于2016年成立了设在松江、嘉定、浦东、普陀区的四个培训分中心和设在复旦大学、上海交大、华东师大、东华大学、上海大学老年大学的五个培训基地。培训分中心和基地的建立,使培训工作分层分类分区域开展有了更合理的布局。
3.协会高校工委 初见成效。2014年10月,由全国13所高校老年大学发起、经中国老年大学协会批准的高校老年大学工作委员会成立。作为主任单位,我校与兄弟院校一起根据国家推进积极老龄化战略的要求,集聚全国高校老年大学力量,细致谋划和全面推进工作:壮大基本队伍,积极吸纳成员,现有52所高校老年大学加盟;分期推进评选精品课程和精品教材工作,有力凸显高校老年大学的专业师资优势、专业教学优势,同时引领成员校加强内涵建设;积极响应中国老年大学协会的号召,参与中国老年大学协会组织的各项活动;努力搭建高校老年大学交流合作的平台,在每年一次的年会上交流经验,研讨问题,破解难题,抱团发展。上述工作的成效正在彰显,一支从事老年教育的新方面军——全国高校老年大学,正在迅速成长壮大。
4、第三年龄联盟 扬帆起航。学校自担任教育部指导、支持下成立的高校第三年龄联盟理事长单位后,牵头与会员单位一起根据联盟的性质和任务,确定了推进教育资源更好地服务老年群体,加强交流与协作、建设高水平第三年龄大学,为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作贡献的指导原则。根据会员单位性质和职能,成立了普通高校、职业院校、开放大学(电大)、社区学院四个工作委员会和教学指导、课程建设、理论研究、对外交流、校长培训五个中心,形成了工作委员会以块为主,突出共性;中心以条为主,突出个性的组织架构,为成员校从不同角度切入老年教育工作,汇集成发展的合力,夯实了组织基础。联盟参加中国国际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研讨会、第二届全国成人继续教育学术论坛、全国社区教育与老年教育专题研讨、全国2016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介绍高校老年大学建设的思路、做法和特色,扩大影响。联盟认为,中国老龄化状况严重、老年教育供需矛盾突出,通过扩大队伍、扩大成果、扩大影响,有效扩大老年教育供给应为当下的工作重点。两年来,联盟主动对接国家老年教育战略稳步推进联盟建设,发展势头良好。
过往的付出和努力,如果有积累,只是为继续前行堆砌了几块基石;如果有亮点,只是为继续前行竖起了几盏指示灯。在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上海市老年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的时刻,学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深刻地感知到未来的召唤、各方的期待、自己的责任。未来,学校将一如既往,与老年教育界同仁风雨相伴,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我们要不断总结、不断创新、不断奋斗、不断前进,努力把上海师大老年大学办得更好,为上海市和全国的老年教育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鸟 巢
她是劳燕的栖息地、是远方候鸟的驿站,她是芦苇荡、是广阔的湿地,她让百鸟似朝凤般飞来,啊,她是我们的鸟巢——上师大老年大学。
几十年的耕耘奉献、甘苦忙碌,累了,倦了,该寻觅一座驿站歇歇脚,该选择一方湿地补充给养。
啊,我们找到了,找到了精神的归属——上海师大老年大学。
这儿有琴棋书画、养生习武,这儿有莺歌燕舞、科技信息。我们要的是新朋老友来相聚、叙故事、论情缘,我们要的是圆梦过去,补充知识。
啊,我们实现了。
这鸟巢, 让我们汲取营养、重振羽翼,飞翔在朝朝暮暮中,乐此不疲。■
(祁 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