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临海市杜桥镇知溪小学 许卫丽
浅谈小学插班生适应性教育
浙江省临海市杜桥镇知溪小学 许卫丽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的高速发展,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西部人口大量流入东部沿海地带。他们拖儿带女,在当地工作、生活。他们子女的就学问题冲击着当地区域的生源模式。这种情况在学校教育中反映为“插班”现象。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在绝大部分的小学插班生中,他们的成绩往往不大理想,学习成绩处于中下水平。究其原因,我们认为这并非插班生与其他同学在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等方面的差异,导致插班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学习的不适应,二是生活的不适应。本文试着从这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试着寻找让插班生快速适应当地生活,提高学业水平的有效应对的方法。
根据我们的调查及以往的教学经验,发现插班生普遍存在着学习适应困难,主要表现在:插班生在学习过程中,情绪波动明显,学习成绩并没有提高,绝大部分学生的成绩呈下降趋势;他们对新学习环境适应的时间过长。对于这种情况,我们认为是如下几方面原因造成的。
1.教师的不重视。教师没有充分、合理地估计插班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与求知能力,只是进行简单、机械的“同步教学”;其次,教师对插班生出现的问题未能深入分析,对问题的成因及导致的后果认识不够,也没能制定有效的教育措施。
2.学习环境差异性。首先是教师的差异。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水平高,如果他们不适应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教学进度等,也不可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其次是同学的差异。如果插班生不能很好地与同学融合,不能得到学习与行为上的有效帮助,适应的速度就会放慢。另外,学校教育要求的差异。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奋斗目标和办学特色,插班生进入新的学习环境后,适应比较困难。
3.心理负担过重。插班生的心理负担主要来源于三方面:学校、家庭及自身。在这三者当中,后两者显得愈发明显与重要。在家长给孩子制造压力的同时,学生自身同样不自主地给自己制造着压力。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插班生适应新生活状况并不乐观。虽然他们不必担心自己物质生活,但精神生活质量都不高。究其原因:首先插班生长期生活在农村,他们的生活空间、生活方式已初步定型,现在突然改变其成长环境,在适应初期他们的内心会产生抵触情绪,排斥新环境介入。其次,插班生与新环境中的小伙伴交往不成功。不同地方的语言差异使交往不顺畅,他们与人交往时表现为怯懦、畏缩、不自然,只能把自己圈在狭小的范围之内。
1.转变教师和家长的教育观念
(1)转变老师的观念。在教育中,教师首先要充分认识到插班生教育的重要性,把它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树立“人人都能成才”的教育观念,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做到因材施教。其次,教师要认识到插班生在适应新环境中困难,更要关注他们,及时、有效地解决他们学习、生活中的疑难,切实帮他们解决。
(2)转变家长的观念。家庭教育要与学校教育同步进行,这样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教育研究过程中,要密切联系家长,建立联系制度,及时解决教育中的问题。尤其是要让家长适当降低对孩子的期望值,解决孩子心理、情绪上的实际困难与需要。要求家长平时与孩子多接触、多交流,多关心他们的课外生活,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生活氛围。
2.对插班生进行以“适应性”为主题的教育活动
(1)激励性教育。插班生是适应的主体,主体的积极参与程度将直接关系着适应的效果和进程。在教育初期和教育过程中注重激励他们的积极性,树立其自信心。根据我们当地的实际情况,发挥插班生的优点,开展了一些激励活动。如“赞家乡、话生活”活动。绝大多数插班生的家乡在农村,风光美丽,生活快乐。让孩子把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介绍给大家。我们还可以设计动手、动脑比赛。每周举行一次动手或动脑的自理比赛,使插班生认识到自己并不比别人笨,树立其自信心,激励他们去适应新环境的勇气。
(2)融入性教育。我们要让插班生孩子融入到学习、生活当中,成为学习与生活的成功者,努力最终实现同步教育。我们可以从校风校纪教育,可以通过“欢迎会”、“规范学习会”“规范竞赛”等一系列举措,对插班生进行教育,解决他们“适应什么”的问题。我们还可以择友教育。教师要适时教给他们交往的技巧以及择友的标准,并为他们创造与其他同学交往的机会,促进他们与全班同学相融合。
(3)辅助性教育。小学插班生教育不是单纯的老师对学生进行的教育,也不是单纯的思想教育、行为教育,它涉及到同学之间的自我教育,同时伴随着许多相关的心理问题。因此,我们在进行老师对插班生直接教育的同时,也进行了一些辅助性教育,进一步促进他们对新环境的适应。如结对教育,安排几个与插班生性格相近的同学和他们结对,让这些同学主动去接近、帮助他们,同时也为教师“穿针引线”,使插班生乐于接触老师,也使老师能及时、全面准确地认识插班生,建立一种融洽的师生关系。
以上是我多年来对插班生学习困难的分析,以及采取的对策,初见成效。插班生孩子经过耐心教育,能正确认识自己、对待自己、把握自己并与环境相适宜。同时通过对插班生的教育,也从侧面影响了其他学生。在教育尤其是德育工作中,进一步取得成绩,学生之间平等、友爱、团结共进,集体的凝聚力与感召力增强,班级的民主管理得到进一步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