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艳梅
“星星的孩子”,让我悄悄走近你
——特殊儿童言语沟通艺术初探
季艳梅
在教育特殊儿童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努力打破儿童封闭的世界,使其意识到周围人和事物的存在,帮助儿童与外部世界进行联系。班主任可以音乐语言做桥梁,打开心灵之门;以故事语言为媒介,培养良好习惯;以体态语言促训练,传授交往技能。
班主任;特殊儿童;言语沟通;融合教育。
曾经,在我们的教室里,有着这样一个孩子,他有着清秀的面庞,纯真的眼神。然而,他只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与人交流。这是一个患有听力障碍和轻微自闭症的儿童——小桓,他四岁才开始通过助听器感知有声世界,是一个“星星的孩子”。
奥尔夫音乐治疗理论认为:“音响刺激有令人信服的力量,能激发孩子们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反应,那些生动的音乐不仅仅能激发他们,而且能帮助他们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受到更大的影响。”音乐治疗的核心理念是通过音乐来获取音乐以外的东西,即在音乐体验过程中使孩子情绪、行为及思想观念产生改变,提高孩子的适应性。为了走进小桓自闭的世界,我决定通过音乐元素开启小桓的心灵之门。
清晨,我们在欢乐的曲子中开始晨诵;中午,我们伴随轻柔的钢琴曲,安静地用餐、午休;傍晚,我们在童趣的儿歌中结束一天的学习。放学以后,我还会带着小桓去音乐教室,播放着音乐,和小桓一起玩奥尔夫乐器。小桓的世界里越来越多地渗透进音乐元素,他渐渐地习惯了音乐的陪伴,渐渐地,也喜欢上和我一起玩奥尔夫乐器。我成功地取得了他的信任。
乐器演奏,建立自信心。乐器的敲击和吹奏需要多种感官的运动,是缺乏沟通能力的自闭症儿童抒发压抑情绪的较好途径。为了启发小桓将音乐给他内心所带来的情绪通过打击乐器表现出来,通过观察,我尝试性地为他开设了每周两次的口风琴课。出乎意料的是,在短短一周的学习之后,小桓已经能够认识简单的谱子,吹出单音了,这对他而言,是一种莫大的鼓舞。之后,我采用了多种方式调动小桓学习口风琴的兴趣,并将他带进学校的口风琴社团。通过我一个学期的努力,小桓已经从吹奏简单的单音,到音阶、五指练习,最终到乐曲的熟练吹奏,不仅如此,小桓在社团中也能和小伙伴开始了简单的交流。小桓在短时间内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音乐疗法,有效地增强了小桓的自信心,打开他与外界的沟通之门。
在通过音乐语言成功地打开小桓心灵之门之后,我以故事语言作为介入点,通过生动有趣,有立体画面感的图画书正面引导小桓学会正确地对待自己的不良情绪。
小桓是一个不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想问题的孩子,看到别人的衣服或者包上有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就会伸手去摸、去拿,不懂得人与人之间存在“社交距离”,也不知道控制自己的情绪。一次上数学课,同学们都在认真地听课,小桓在座位上,东张西望,一会儿低下头把鞋子脱了,拿在手上玩,一会儿转到后面打扰同学。对老师的提醒他无动于衷,老师拿着鞋子想帮他穿上,他就开始大叫,用这种方式表示反抗。这种情况下,为了不影响其他同学,数学老师把他送到了我的办公室。在我和他交流时,我桌上的一本图画书吸引了他的注意,他竟然停止了喊叫。于是,我就趁势打开图画书,尝试着给他讲故事,出乎意料,他烦躁的情绪渐渐平复了。于是,我采用了以喜好介入的训练方法,用图画书帮助他控制情绪。在陪他看书的过程中,我常常与他个别“对话”,遇到描写情绪和感觉的词,我总会联系小桓的学习生活,和他一起理解有关情感与行为的词语。比如当了升旗手,会觉得很“骄傲”;老师批评了,会很“难过”;我碰了一下腿,就会很夸张地表现出很“痛苦”,要求他“安慰”,他就会过来敷衍了事地给我摸两下。我还给他提供了一些关于理解和解决情绪问题的书,如 《我好生气》《我好害怕》《我觉得自己很棒》《我会关心别人》等等,与他共同阅读,帮助他理解。
故事语言的介入,让小桓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学会用正确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情绪,他一直以来自我中心化的思维方式也有所改变,人际沟通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通过观察,我发现小桓在与人交流时,他的目光常常不注视对方甚至回避对方的目光,平时活动时目光也游移不定,看人时常眯着眼,斜视或用余光等,很少正视也很少微笑。针对这样的现象我对小桓开始了体态语言的训练。
我采用“呼之应答”法进行目光的训练。每天,在固定的时间段内,我和小桓都会面对面坐好,保持自己的眼睛和他的眼睛平行。训练内容是:在他听到我呼叫他的名字时,他就要与我的眼睛面对面互相注视。后来,再延伸到“往这看(看这里)”等口令。当小桓出现正确而迅速的对视,我及时给予正强化的刺激。经过一段时间有效的训练,再迁移到平时生活中需要对视的情况,比如“有人在你对面坐好、站好的时候”“有人请你帮忙的时候”“有人提醒你的时候”等等都需要与人眼神对视。通过训练,小桓认识自我和应答能力都有了大大的提升,交往能力也随之增强。
此外,我还教给小桓手势语言,使他能和人进行基本沟通。每天早晨我拉着小桓的手,看着他清澈的眼睛主动跟他问好,同时比画出大大的太阳的手势,并引导他也跟我一样跟我做动作,并练习说“早”。每天我总要抽出时间跟他进行一到两次对话。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训练,小桓才逐渐有了回应。后来,我和小桓共同约定了“保持安静”“保持微笑”“我喜欢你”“你真棒”“不可以”的手势。每当他看到我这样的手势,总是会积极地给我回应。在和伙伴交往的过程中,小桓也会时不时地做出这样的手势,同学们在我的感染下,也会做出相应的手势。手势便成了小桓融入集体生活的桥梁。
这样的训练较快地帮助小桓找到了与别人沟通的正确方式,也为他今后能融入社会提供了一种路径。
目前,小桓已经基本能融入群体中,行为表现也在最大限度地优化。
“星星的孩子”是特殊的,我们应当在融合教育的广阔天地中,给“特别的他”一份“特别的爱”。普通学校的特殊教育老师应当成为最具魅力的艺术家,用音乐这一通向情感世界的特殊语言作为桥梁,载着无私的爱去开启孩子的心扉;用生动有趣的书面故事语言作为导向,带着无痕的教育引导孩子找到正确表达情绪的方法;用目光和手势语这些体态语言作为训练点,携着有效的方法保障孩子基本的人际交往能力,引导他们参加各种活动,体验生活,让他们健康成长。
G635.1
B
1005-6009(2017)47-0011-02
季艳梅,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桥小学(江苏南通,226300)教师,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