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丛 倩 张 海
奏响音乐课堂习惯养成的和谐三部曲
文│丛 倩 张 海
音乐新课标的实施给我们音乐教师开拓了一块更为广阔的天地,新课标理念像一股清新的春风吹进每位音乐教师的心田,使教师在教育观念上有了很大的突破;同时,每一位学生也切身感受到新课标带来的变化:老师比以前更亲切了,课堂比以前更活跃了,学习比以前更快乐了……然而,有时也会出现片面追求课堂气氛,课堂教学流于形式的热闹现象。在看似热闹的场景下,学生学到了什么?我们的音乐教学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讲,就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如何来奏响音乐课堂中习惯养成这部协奏曲呢?
小学音乐教师工作量大,大部分老师周课时都是16节以上,一天连续上3-4节课是常有的事,一天下来嗓子都疼了。有时为控制课堂中的“热烈讨论”,老师费尽了气力,却还是不能够把沉浸其中的学生拉回来。其实,大家转念一想,我们上的是美妙的音乐课,何不把音乐优美的旋律变成与学生交流的语言?上课的问好歌、下课的再见歌、起立(上行琶音)、坐下(下行琶音)、安静(优美的安静歌)等,我们都可以用音乐来表示,真的是“一切行动听音乐”。用音乐的语言来和学生交流,让课堂上一切的常规行动都听从音乐指挥,流淌的琴声不仅让学生养成倾听音乐的习惯,也使我们的课堂气氛更加愉悦,在愉快的琴声中,学生自然养成良好的课堂常规习惯。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是一切音乐实践活动赖以进行的基础。训练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听音乐的习惯,不仅对音乐欣赏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学习音乐、表现技能的必要前提。
歌唱教学中的“听” 课堂上,我们常碰到这样的现象,不管熟悉或不熟悉的歌曲,只要一播放,学生就愿意跟唱,结果是学到最后,总有个别学生没能唱准音高、节奏。如何让孩子认真聆听歌曲呢?“唤醒我们的小耳朵。”课堂上我如是说。“小耳朵竖起来!小嘴巴不出声!跟着音乐动起来!”“用耳朵仔细聆听,用身体随音乐摇摆,用你喜欢的动作或表情来表现你听到的内容,让老师看到你的表现,你是最棒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的小耳朵都被唤醒了,歌唱教学中良好“听”的习惯也逐渐养成。
欣赏教学中的“听” 我们都知道,小孩子天性好动,自制力较差,注意力易分散,让他们干巴巴地坐着欣赏曲目有点难度,特别是一些时间较长的曲目,孩子们更坐不住。如何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能沉下心来感知音乐的美呢?我尝试采用以下方法:一是闭目静听法,二是寻觅知音法,三是动静结合法。多种方法的结合让孩子在上课时更加专注,同时感受到音乐的无穷魅力。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能使孩子得到美的享受、美的快乐和美的满足的东西,都具有奇特的教育力量”。课堂上多元评价机制的运用,能让学生看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养成主动参与的学习习惯。
课堂上采用多元评价,首先语言评价随时跟上,孩子们的语言和行动的闪光点老师都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赏识,让他们表现得更好。其次显性评价。根据小学生特点,我借鉴了苹果花的游戏。这样富有童趣的显性评价,培养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团结合作的能力,让每个孩子都以为集体争光而荣。再次是书面评价,每班定期选出上课表现好的同学,以书面形式的奖状,当堂发给学生,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他们学好音乐的愿望和决心就更加强烈,进步就会更大。
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一个良好习惯的养成是需要时间与意志的。我们要有耐心、恒心抓好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相信,当我们和学生在快乐中收获了习惯,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也一定会充满快乐,一定会成功的。
(作者单位:山东省威海市羊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