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绘本为依托,实现“读写互促”

2017-03-23 22:16:07付海英殷金芳
教育家 2017年10期
关键词:图画绘本想象

文│付海英 殷金芳 张 梅

以绘本为依托,实现“读写互促”

文│付海英 殷金芳 张 梅

图画和文字的完美融合,便有了“绘本”。然而绘本的呈现,主要依靠图画,它是图书的核心,并非在点缀文字,像往常的插图一般。甚至有无字绘本,整本书只通过绘画来叙述完整的故事情节,诠释作者内心的思想。因此,绘本以其鲜活的图画、精炼的文字成为小学低段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要书目,给儿童供给着丰富的“精神大餐”。它不仅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在美好的事物中浸润了学生的心灵,而且能培养他们内心深处感知美、创造美的意识。

绘本阅读主要以读图为主,很好地顺应了低段学生具体形象思维的审美能力和心理特征。绘本“读写互促”是教师依据低段学生的心理,借助优秀适宜的绘本,通过细致的阅读,立足阅读与写话的契合点,使读与写相互促进,达到快乐阅读、轻松写话的目的。

甄选分类,丰富资源

根据低段的学生心理特点,以及语言积累少的特点,选择适合读写的绘本作为范例,通过开发利用,促使学生想说、会说。笔者主要从以下几点来甄选:

内容有兴趣点,引发共鸣 实践证明,图画丰富艳丽并不一定都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只有情感真切,贴近低段学生生活的绘本故事,才能更好地引起学生的共鸣。哪怕有些绘本故事学生虽从未亲身体验过,但如果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状况和思维方式,也能激发其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阅读变得妙趣横生,从而产生表达的欲望。

语言有特点,易于模仿 低段学生模仿能力强,我们可以挑选在语言表达形式上有形象性、重复性、简洁性的绘本,加以利用。并列式的结构是这些绘本的最大特点,学生只需套用句式,略改动内容,就可以轻松完成写话。

情节有空白点,激发想象 儿童的思维天马行空,具备成人所不能及的想象力。因此,那些篇幅短小、情节曲折,有想象空间的绘本便是学生阅读的首选,它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如《母鸡萝丝去散步》《如果你给老鼠吃饼干》《我妈妈》《今天的运气真好》等绘本中的情节,都留给孩子很大的想象空间,仔细观察后,画面中的细节也会让引发孩子们无限的想象,收获思维的发展和共享的快乐,完成对故事情节的扩充、延伸。

多样阅读,积累感悟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体验过程,更是写话的基础。多样的阅读方式不但能克服学生的阅读疲劳,更能为学生不断地积累阅读心得和体会,开辟“个性化”的阅读天空助力,从而萌生模仿绘本语言来表达自我情感的欲望,为“读写互促”奠定扎实的基础。根据绘本的特点,以下几种阅读形式较为适合:

赏读 对于情感丰富,语言简洁,但故事性不强的绘本,可以引导学生在初步感知后进行赏读,以教师感情朗读为先,把所感悟绘本的内涵、所体会的情感,声情并茂地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在聆听中享受阅读,体悟情感。接着学生可以自主选择绘本中喜欢的句段进行细品欣赏,或大声,或沉吟,或对读,或自品,甚至可以借助音乐的渲染,总之,在自由充分的朗读中酝酿沉淀自己的所想所感。

除了赏读,还要学会赏画。有些绘本画面看似简单却蕴含深意。我们还要引导学生沉下心来观察、赏读画面,在视觉与听觉的双重感知中,让心灵更加柔软,情感更加细腻。

猜读 猜想是一种阅读,也是一种表达,是绘本阅读的重要方法。有封面呈现关键信息的绘本,观察封面后就可以猜想故事,使学生的想象在整堂课中驰骋、蔓延。有内容想象空间大的绘本,先让学生猜想,再读故事,感受出其不意的情趣,体会作者的构思巧妙。遇到情绪突出的画面,可以让学生观察图画中人物的表情、背景画面等信息,猜想人物内心世界的变化。绘本的图画讲究细节,而且往往是前有铺垫后有呼应地暗示读者猜想的生发点。所以猜想之后最终还要回归文本,引导学生在读文赏图的过程中前后对照,品味细节,产生心灵的顿悟,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表演读 适合角色表演的往往是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曲折的绘本。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了解了故事情节和人物特点,就可以把自己的理解表演出来,在表演中融入故事,走近人物内心,从而获得真切的体验,激发他们对绘本的喜爱。

研读 某些绘本的内容涉猎广泛,能为学生提供各种认知体验,使他们对社会、艺术、自然、科学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在好奇心驱使下,能激发他们不断地观察自然与社会,探索世界的科学精神,使阅读成为一种持续常态的自觉行为。

评读 读绘本的更高境界是评点,在读他人的作品中有自我的思考见解。对于低段学生来说,似乎要求很高,但这是一个长期的锻炼过程,若能循序渐进,螺旋提升,会使学生具备难得的个性思维能力。与平时的常规绘本阅读相结合,每天进行“课前三分钟演讲”,讲绘本、谈绘本,训练口语表达和评点思考的能力。定期还可以举行专题读书会,共读一本书,分享读书体会,呵护学生的个性思考。

绘本阅读的方法不拘一格,在实际的教学中,方法的运用是机动灵活的,多种方法之间也不是孤立的,可以在多种方法的融合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实现“读写互促”奠定基础。

找准切入点,训练有的放矢

有价值的绘本为“读写互促”创造了许多可开发运用的语言范式。不同的绘本,语言的特点也不同。因此,我们要多方位、多角度地切入,挖掘有效的“读写互促”训练点,让学生得到多方位的训练和发展。

从图切入 图画的直观、形象,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有些绘本呈现给学生的是连贯、精彩的图画,它将故事情节清楚地诠释,留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创作的机会。

从文切入 从绘本内容切入,挖掘“读写互促”的训练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模仿、想象与创作,是实现绘本“读写互促”的有效途径。

一是抓留白处补写。 “恰似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是对绘本言不尽意、书不尽言的最恰当的概述。文本留白处耐人寻味、意蕴深邃,有很大的空间供学生任意想象,若是抓住这样的契机指导学生补白,必然能收到不错的效果。

二是抓略写处扩写。绘本语言精练简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细致地欣赏画面中的形象、色彩、细节等,对语言训练有价值的地方让学生发挥想象,大胆猜测,进行扩写,给这些一笔带过之处做扩展延伸。那些篇幅短小,想象空间大的绘本,恰是利于培养学生观察与表达能力的经典作品。

三是抓结尾处续写。某些绘本的故事结尾意犹未尽,使读者充满着对后续故事的阅读期待。这种期待本身也是一种主动创作的原动力和切入点。

从法切入 绘本作为一种独具特色书籍存在,有着独特的画风和文风,尤其在写作方法上更是各具特色。因此,我们可以将绘本的写作方法作为切入点,实现绘本“读写互促”。

一是仿写修辞之妙。低段学生接触的较多的修辞手法是比喻、拟人等。绘本中也经常用到这些修辞。经过这些修辞手法修饰过的语言形象生动、诙谐有趣,给人以无穷的想象。

二是仿写表达之巧。多数绘本中都有动作、语言、心理和景物等描写,为文本增添了文学色彩。对于低段的学生,是很好的借鉴范本。

三是仿写语言之美。绘本中有许多富有儿童情趣、句式工整的美言妙句,是学以致用,进行仿写练习的好素材,让学生在模仿创新中,自己习得新的语言。

从言切入 绘本中的角色鲜活,个性鲜明,又有童趣化的角色对话,深受学生的喜爱。教师可抓住这一特点,运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适时展开角色对话。沉浸在角色中的学生必然会感同身受,身临其境,与文中人物同喜同悲,进而扩展想象,与文本对话,锤炼语言。

综上所述,绘本“读写互促”是提高低段学生阅读和写话能力的有效途径。只要依据学情和绘本特点,找准“读写互促”的切入点,让学生在快乐的阅读中积累语言,在奇妙的想象中运用语言,就能使阅读与写话完美结合,互促共生。

(作者单位: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康平小学)

猜你喜欢
图画绘本想象
快乐的想象
绘本
绘本
绘本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中国化妆品(2018年6期)2018-07-09 03:12:42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读者(2017年15期)2017-07-14 19:59:34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