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应重视发挥文化育人功能

2017-03-23 22:05张黎宁
江苏教育 2017年84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办学美的

张黎宁

职业院校应重视发挥文化育人功能

张黎宁

职业院校;文化育人;内涵建设

把学校简单定位成职业技能训练场,这是当前一些职业院校办学治校过程中应特别注意的一种现象。只专注专业技能的训练、追求当下的就业指标,而忽视学校文化内涵建设和人的内在素养的提升,无意中偏离了育人的基本规律。

职业院校是专业人才培养机构,更是育人场所。职业院校只注重传授知识和培养技能是不完整的,无法解决学生未来发展的所有需要。实践反复证明,核心价值观、思想道德素质、职业素养、社会能力等,是一般意义上的课程教学及技能训练所难以成就的。因此,要完成育人这一根本任务,就必须综合施策,高度重视并发挥院校文化润泽和滋养的育人作用。对此,笔者认为,当前职业院校应在如下几个方面发力。

一是创新办学理念,引领学校文化育人的方向。办学理念不是漫无边际的思想混合体系,而是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导下主观因应客观需求选择的结果,是特定院校办学定位、培养目标、教育教学模式、实现途径与方式、特色追求等诸多要素结构化的价值体系;同时,也是科学理论指导下的整体实践价值系统,体现于整个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和管理过程之中。

办学理念的凝练要基于教育哲学的基本话语逻辑,符合教育本质规律和类型教育要求。学校应遵循教育哲学—行动导向—校本实践的办学理念建构策略,在不断的实践修正中形成各系统彼此耦合、相互贯通的理念体系,避免办学理念的概念化、口号化。

职业院校的办学理念是校本文化传承积累与现实呼唤相结合的产物,也是不断创新的过程,反映着职业院校教育团队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追求。职业院校应以超前宽广的国际视野,全面审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聚焦当前学生的身心发展实际,以问题为导向,不断创新和丰富教育针对性和价值性相融合的办学理念文化。办学理念只有渗透于师生心中并被其觉悟、认同和接受,且自觉表现为日常的行为习惯,才有可能化为恒久的教育力量,化为文化的硬实力,实现文化育人的根本目的。

二是整合要素资源,构筑校园文化的育人载体和空间。学校教育需要时间,但同时也需要富有意义的载体和空间。因为学校教育过程是人的生命和心智发育成长的过程,载体和空间是生命和心智得以成长发展的土壤、养料。可以说,时间、载体和空间的有机整合是职业院校完成人才培养的重要条件。

职业院校教育资源由多元要素构成,分布在校内外、课内外,包括知识学习、技能训练、态度养成、社会实践、生活体验等。通过一定载体、空间及其他诸多资源要素的统合,形成共同指向人才培养的综合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校空间文化是以一定的价值偏好为指导的独特的文化现象,是学校文化生活方式的一种,它体现着人们的教育观念、审美观念,体现人们对于学校教育的功能性预期。环境育人、载体育人、综合育人,是构筑职业院校文化载体和空间的出发点与落脚点。职业院校载体和空间文化的意义性重构与建设,必然形成有利于学生综合发展的环境与氛围,对形成学生的核心素养和职业能力、塑造学生厚重的人生“底色”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是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文化。教学是教与学的实践互动活动。现代教育理念告诉我们,教与学的过程不是“已知”的简单传递和复制,而是教学多边活动且通过“已知”媒介生成发展的过程。这种“生成发展”可以看作是一个教学主体信息扩充、知识增长、开悟达智、技能提升、情感态度萌发、价值信念形成之间相互影响并不断累积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职业院校的教学过程是一种育人的文化创造活动。职业院校教学的核心问题是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因此,课程设计、教学模式、评价方式以及相关专业活动策划实施等都要围绕育人这个根本目标,通过不断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形成一种具有职业院校个性特色的课程文化和教学文化。

职业院校的课程与教学设计应该对接两个方面,一是国家和区域发展需要,瞄准经济和社会对人才知识、能力和素养结构的基本要求;二是人的发展需要,动态性地关注学生当下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和价值态度等素质因素。应开阔国际视野,强化通识教育,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专业教学之中,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不断提高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匹配度。

专业教学,不应在传统课堂里重复,而应知行合一,不断转换教学空间,扩大学生接触实际的机会,使他们在实践参与中消化理解专业和课程内容、体验真知、拓展技能、激发兴趣、生成尝试和创造动力,从而培养并强化积极的价值取向和态度。

四是审美熏陶,用校园文化浸润和塑造精神。育人是复杂的社会文化活动,也是一种美育活动。学生对一种文化的接受是与审美品质相关联的。以美的内容和形式熏陶人,是职业院校文化育人的基本策略。如何激活隐性、潜在的文化元素,使之成为影响广大学生文化心理和精神气质的教育力量,是职业院校文化育人的重大课题。各院校应结合各自特定的教育任务、人才培养目标,充分挖掘和整合潜在的美育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审美内容和审美环境,铺垫具有气质浸润和行为规范意义的校园文化底色。

职业院校的文化需要美的细节打造,忽视细节,教育的意义也就不存在了。例如职业服装应该是什么样子,不少院校把它当成了一种专业标识,很少从审美的角度去考虑,造成了学生感受不到美但又被迫穿着的现象。职业院校以美育人,就要在能够承载审美文化价值意蕴的介质上做足细节文章,以传播审美观念,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塑造热爱职业和创新发展的美学精神。

艺术最能滋润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高尚的追求和优雅的气质,使学生学会欣赏音乐、美术、舞蹈、绘画、书法、诗歌等,这同样是职业院校文化育人的重要内容,特别是通过各种活动形式加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艺术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不断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课间、集会、节庆、典礼、仪式、竞赛等都是进行审美教育的有效途径,职业院校应精心策划各种具有“仪式感”的活动,将美的内容渗透其中,不断为学生提供审美盛宴和审美机会,陶冶他们的人文气质和高尚人格,这是一种浸润心灵的教育。

学会审美是为了创造美。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是工匠精神的重要体现。在日常校园生活中将专业知识与技能学习同审美创造巧妙融合,成为职业院校文化育人的实现方式。因此,对其应积极主导、引领和组织,活跃学生社团生活和专业生活,给他们提供展示专业潜力和展现美的舞台,让他们绽放创造美的快乐。

教育的真谛是价值观的认同、生活意义的认知、人文情怀的浸润、行为习惯的养成,使受教育者的人生在特定阶段得到“塑形”。职业教育应坚持既讲授“大道理”,又强化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将系统的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学生喜闻乐见的一个个美的活动之中,打造体验式美育的平台和载体,让学生成为创造专业美和技能美的主角,并从具体的活动中体悟真善美,感知人生的价值和劳动创造的真正意义,进而塑造他们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气质。

G717

C

1005-6009(2017)84-0026-02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办学美的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