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揣梦想:卓越教育者的本色
——我所认识的许昌良

2017-03-23 22:00陈学军
江苏教育 2017年70期
关键词:追随者许昌真话

陈学军

·人物点评·

怀揣梦想:卓越教育者的本色
——我所认识的许昌良

陈学军

教育事业的创新持续发展与学生学习质量的普遍有效提升,需要越来越多卓越教育者的涌现与引领。教育者走向卓越的路径各有不同:有的得自所在组织提供的良好环境与支持,有的缘于个人不懈的努力与追求;有的厚积薄发,有的锋芒早现;有的强在业务能力之精深,有的重在教育教学理念之先进;等等。在许昌良校长身上我则看到:怀揣梦想,是卓越教育者的本色。

一、梦想激发热情

“梦想”在许昌良身上是不断延展与深化的。它起初表现为一种不断追求上进、成就更好自己的“状态”。这种总想着成为更好的自己,总想着走得更远的“状态”,是一种相对“抽象”的梦想。它看上去缺乏实质性的目标指向,更多的是想着要努力,却不是很清楚为什么而努力。随着事业上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就以及工作角色日益明确与重要,许昌良的“梦想”逐渐变得具体,表现为具有实质指向的 “目标”。在无数次追问与求解“教育是什么”之后,在基于教育现实与所在组织实情基础上,他相信“良知的学校和校长应当以宁静平夷的心态做教育,当以学校 ‘优势为本’‘在对话中生成’”。据此,他提出“沉静语文”的教学主张与“新平民教育”的办学思想,将之作为治教管校的“梦想”。此种“梦想”经“抽象”至“具体”,由“状态”到“目标”的变化,也是“个人小梦想”到“教育大梦想”的深化过程。

从初识到如今,许昌良给我最深的印象是充满激情。任何一个话题,小到一个具体的教学方法,大到宏观的教育体制治理;任何一种场合,或是茶余饭后、日常小聚中的闲谈,或是正式场合的发言、报告,只要是谈及教育话题,许昌良就激情四溢,充满能量,不管是对于积极现象的肯定赞扬,还是对消极问题的深刻反思,都能让人热血贲张。这种无限“激情”,实则来源于他清晰且笃定的“梦想”。

与其他很多职业一样,教师职业生涯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这一方面意味着成长的可能,我们可以利用时间不断地完善自己;另一方面也潜隐着职业的挑战,我们会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失去初心,心生倦怠,特别是在教育现实越发复杂、充满各种冲突的情况下。就当前情况看,职业倦怠成为不少教师走向卓越的主要障碍。许昌良的卓越之路则告诉我们,对投入大量时间与精力的教师职业而言,源于梦想的“热情”是一种能量。它可以使教师更清晰有力地自我定义工作的价值与意义,明确自身的使命与责任,从而更为主动、全心地投入到繁复的、具有挑战性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实现专业发展的一个个突破,从平凡走向卓越。

二、梦想赢得追随

卓越的教育者,一定不是单枪匹马,一定不是只身向前。他﹙她﹚必定是构建并基于一个有凝聚力的团队,且对团队成员以及其他教育工作者产生积极广泛的影响。在此意义上,每一位卓越教育者都是一名优秀的领导者,都有一批追随者。从许昌良身上我们又看到:经营梦想,是卓越教育者赢得追随的重要路径。

不同时期,许昌良身边总是有着坚实的追随者。美国当代杰出的组织理论、领导理论大师沃伦·本尼斯(Warren Bennis)认为,优秀追随者“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很可能是讲真话的意愿”,“讲真话的追随者与听真话的领导者是一个难以战胜的组合”。在凤翔实验学校,每一个学校管理团队成员都敢于讲真话,愿意讲真话,许昌良也鼓励讲真话,乐于听真话,从而形成了相互理解、彼此真诚,追随共同愿景的团队。

与“服从”不同,“追随”只能赢得,而不能通过命令达成。许昌良赢得追随主要依靠梦想的力量。因此,准确地说,追随者追随的并不是许昌良,而是许校长所代表与倡导的梦想。这种梦想之所以能够获得认同与追随,又是因为有着这样几个方面的特征:一是显露“谦逊”。许昌良经营梦想不是为了显示自己多么崇高、深刻与明智,反倒总是强调自己的微不足道;不是为了追逐个人外在的成功,而是为了平衡教育现实与内在教育良知的冲突;不是盲目武断地给出一个方向与目标,而是真诚问教于师生、家长、同仁与专家。二是力求“包容”。沃伦·本尼斯还说过,“梦想可以对追随者产生无与伦比的吸引力,尤其是当追随者能在这个梦想中找到家园的时候。一个梦想不必是浩大无边的,但它必须大得足以容纳一群追随者。”许昌良所倡导、经营的梦想,总是基于所在学校与地区的实际情况,总能很好地贴近人们的需要,使人愿意融入群体、作出贡献。三是化为“行动”。许昌良自己说:“有梦想就会满怀希望地努力寻找实现梦想的‘逻辑’,就会把自己‘摆渡’到成长的彼岸。”他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一旦生成某个梦想,他就立即转化为实际的行动。正是这种有梦即行、言出有信的作风,增加了追随者对于梦想的信心。四是具有“实效”。当追求梦想的努力取得实际效果,促进追随者更好发展时,人们对于它的追随会更加坚定。从解决危房教室问题,到培养出一批特级教师,到领导“改薄创优”典范学校,再到“新平民教育”与“沉静语文”的开花结果,许昌良每一处的每一个梦想,都取得了累累硕果。

三、梦想基于能力

在《专业资本:变革每所学校的教学》一书中,哈格里夫斯(Andy Hargreaves)和富兰(Michael Fullan)强调,教师专业资本的提升必须同时关注“承诺”与“能力”。他们提出:一方面,没有目的与激情作为深层驱动,再精深的专业技能也是不充分的。如果教师不关心所从事工作的指向与意义,不清楚为什么而努力或为谁在努力,知道做什么与如何做是无甚大用的。另一方面,没有实际能力作为基础,再激情的承诺、再高远的道德追求,也只能是一种虔诚的姿态。教师的热情高涨,不仅仅在其“渴望”成功之时,更在其知道如何“获得”成功之时,在其知道并确信成功是“可求”之时。基于此,哈格里夫斯和富兰主张,提升教师的专业资本既要投资于能力,又要投资于承诺。

同样,许昌良的卓越之路也告诉我们,梦想需要与能力结合在一起,梦想是基于能力的。用他自己的话说:“教育是一场灿烂的花事,更是一项苦苦的修行!”具体地,这又体现为两个方面:其一,能力是实现梦想的基础。通过持之以恒的学习探索,在深入研究各种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许昌良的业务能力不断精进。这为他个人成长梦想的实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否则,梦想仍然是梦想。其二,能力是梦想升华的动力。有如前述,许昌良的梦想是不断延展和深化的。这与经历经验的累积有关,与教育生态与现实的变化有关,更与他自身能力的提高息息相关。从普通教师到教学骨干,从一般管理者到学校领导者,从一个区域的名家到在全省乃至更大范围内具有广泛影响的教育者,能力的提高使许昌良逐步走向更高更为重要的岗位与角色。岗位与角色的变化,使他的梦想也相应升华:从最初的个人小梦想到如今的教育大梦想。正所谓,“能力有多大,梦想才可能有多大”。

反观现实,可以看到两种较为普遍的影响教育者走向卓越的现象:一是空有梦想,缺乏能力。这种缺乏能力支撑的梦想,只能是空中楼阁,一种“假梦想”。所以,不能激发自己,更不能感染他人。二是虽有能力,却无梦想。有些人业务能力不错,但缺乏清晰笃定的梦想。这种没有梦想引领的能力,既是一种浪费,也存在被误用的可能,且很大程度上是难以为继的。

总之,“怀揣梦想”是我眼中卓越教育者许昌良校长的本色。在别人看来如今已功成名就的他仍然自勉自励:“正因为不再年轻,所以得抓紧赶路,因为教育使命永远召唤我,我的面前有诗意与远方。”心中有诗,脚下有路。这是许昌良校长给我们所有教育同仁的最简单也是最深刻的启示。

(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管理与政策系教授,教育学博士,主要从事教育领导与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追随者许昌真话
做一名红色记忆的追随者
牛的“追随者”
初到许昌
许昌诗群
真话能走多远(节选)
真话都可以写吗
许昌青春诗会
追随者
《简约领导》
刘伯承过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