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睢宁县庆安中心小学 赵 侠
语文教学师生思维对接互探式设计
江苏省睢宁县庆安中心小学 赵 侠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注重多元互动教学设计,促使师生思维多元对接,对塑造学生语文综合素质有特殊意义。课前互动、课中互动、课后互动,教师处于互动主导地位,准确把握学生互动诉求,对互动形式展开对应性设计,势必形成重要教学促进力量,体现教师设计优势。
小学语文 师生思维 对接设计
课堂互动是教学基本形式,教师是课堂教学设计者、组织者、服务者,学生是学习主体,如何达成师生思维有效对接,创设课堂教与学的和谐互动,这是我们教师最需要思考的问题。语文教学呈现多元化特征,教师对教学设计有个性理解,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方式也有太多差异,教师要深度掌握学生思维趋向,需要展开多重学情调查,以提升教学设计的针对性。
课前教师设计时,需要掌握丰富信息,展开学情调查势在必行,学生是学习主体,由于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和学习悟性存在差异,同一班级学生学力呈现个性化。教师只有深入到学生之中展开细致调查,才能掌握学生思维启动方式。教师不妨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和学生实际学力设计预习任务,让学生扫除文字障碍、通读教材文本、了解课文大意、搜集相关信息,为课堂学习做好充分准备。教师利用预习任务设计与学生展开互动,这是教师主动行为体现,互动效果如何取决于教师预习任务设计精巧度,引发学生主动参与热情,这是达成互动和谐的重要指数。
《燕子》学习之前,教师找到一些学生了解情况,对燕子了解几何。学生给教师更多信息反馈,关于燕子的歌、谜语、童谣等都非常熟悉,就是燕子的形态,学生都可以准确画出来。教师针对这种情况,给学生布设了一些预习任务:搜集燕子的歌曲、谜语等信息,准备在课堂上展示;用手中的画笔,绘制一张燕子图片。学生参与热情很高,很快就做好了准备。在课堂展示时,学生大多表现堪称优秀。有唱歌的、有跳舞的、有猜谜的,课堂学习气氛被成功点燃。
教师课前展开学情调查,为课堂教学设计提供丰富信息,教师设计预习训练任务时,结合了学情调查展开,其适合性大大提升,实践效果显著。师生互动没有固定形式,教师与学生个体随意讨论都是有效思维互动,可以为教学设计提供有力支持。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展开互动更为频繁,提问是主要互动形式,教师要对思考问题设计形式展开整合优化。首先,要提升问题设计适合度,教师设问目的是引发学生主动学习思考,如果学生响应度不够,说明教师问题设计品质不高,教师在学情调查基础上展开问题设计,学生会快速启动学习思维。其次,要改变问题设计主体,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是最为传统的课堂互动形式,学生被动局面难以改变,如果让学生来设计问题,由教师回答,或者其他学生来回答,这样可以成功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课堂师生互动形式需要创新,即使没有问题衔接也无妨,只要互动有效启动,由此形成的思维对接依然值得珍视。如学习《三顾茅庐》时,教师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并对文本涉及到的几个人物展开个性分析,然后设计一个课堂演绎活动:由教师扮演诸葛亮角色,学生扮演刘备、张飞等角色,先设计人物台词,师生共同研究,并对场景、人物表情动作等内容展开商议设计。课堂演绎开始,学生显得特别兴奋,因为和教师同台演出,这让学生感到既紧张又期待。演绎不是很顺畅,但学习效果不错。
教师设计师生演绎活动,这是比较有创意的设计。教师与学生在演绎活动中展开互动,学生对这种互动活动有特殊敏感性,教师成功介入对话交互活动之中,创设了适宜学习契机,为学生学习成长带来重要激励动力。课堂互动形式众多,教师要做统筹考虑,学生喜欢是重要制约因素。如果只是学生互动,教师成为看客,其互动效果自然要大打折扣了。
课后师生互动交流较少,在具体设计时,教师要展开教学反思,并给学生布设一定量课后作业,用作业形式展开互动。小学语文作业布设常常出现大量抄写现象,这种机械性作业的训练效度极低,增加了学生课业负担。教师要遵循教学规律,提升作业精巧度,从作业内容、作业形式等方面展开创新设计,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其训练效果才会更显著。
《天鹅的故事》描写了一个极为震撼人心的场景,老天鹅为种群生存,用自己的身体撞击冰面,这是一个极端性故事。学生对故事真实性往往会持怀疑态度,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天鹅牺牲精神角度展开学习思维启动。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给学生设计一道习作训练题目:天鹅的牺牲精神值得赞美,读过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思想启迪呢?学生对课文内容有较为深入的了解,自然有很多想法需要表达。教师给出适宜发表机会,学生快速行动起来。在学生习作会展时,教师对学生个性表现给出了专业点评,学生触动较为明显。
教师设计习作训练任务,这是促进师生互动的重要方式。学生课后展开习作时,需要对课文展开全面回顾,也需要对教师引导进行感知性反思,学生习作内容是学生心声表达,在展示时,教师也可以顺利了解学生学习心理,为后面教学提供信息支持。
语文课堂教学互动中,教师处于主动地位,掌握互动方向,但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需要尊重学生学习需求。在互动设计执行时,教师要在不同阶段给出不同发动,课前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深入学生之中展开充分的学情调查,为设计提供充盈信息支持;课堂互动时,教师要准确切入发动,与学生形成高度默契,以提升课堂互动效率;课后互动以教师反思学生训练形式展开,教师对各个环节做好整合,真正实现教学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