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2017-03-23 20:36:46姜建兰
江苏教育 2017年88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教学模式

姜建兰

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姜建兰

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语文教学中,会形成触动学生心灵的语文课堂,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发展积极的自我认同。具体做法包括:挖掘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因素;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践行“心智课堂”的教学模式;搭建学生自信展示的平台。

小学生;语文教学;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在学科教学中注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要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关键在于把语文课程中大量具体形象的、带有个人情感和主观色彩的内容教给学生,并使之有所感悟、有所认知、有所升华,既要在语文教学中提倡师生之间平等对话,更要尊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独特情感、体验和理解。基于这一理念,笔者多年来坚持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努力把小学语文的直接教育转变为对学生心灵和情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在学习中较好地实现了自我认识和自我完善。

一、挖掘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因素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主要目的是通过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帮助小学生不断认识自己、悦纳自己,逐步提高他们对学习、生活的适应能力,努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态度,以及开朗、向上、乐学、善思、自信、独立的健康人格。

目前,笔者所在学校使用的是沪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课程总目标明确要求“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持久的学习热情,树立学习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有一定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有个人的体验与发现”,“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能清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思想感情”。在语文教材中也处处渗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要素,只要任课教师认真研究,就可以实现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无缝对接。例如,在《瑞恩的井》一课的教学中,通过师生互动、小组发言、学生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发现瑞恩的善良和真挚的爱心,从而变得更有同情心;《寻找幸运花瓣》一文让学生感受到,心中充满美好的希望并为之努力,是人生中一件幸福的事;《无言的爱》让学生在感受动物之间友爱相处的温暖的同时,认识到人与人之间更应该和谐相处。教师要细心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并应用于教学实践,让学生朝着阳光、向上、进取、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

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创设良好的教学气氛,是保证有效教学的主要条件,而这种良好的教学气氛的创设,又是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或前提的。”

首先,教师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师的职业特征要求教师要有较好的自我情绪调节能力,善于用科学知识、心理常识来调整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微笑是无声的语言,走进课堂前,教师应提醒自己面带微笑;课堂上学生情绪失控时,更是切记要包容他们;当学生不交作业时、考试考得不好时、当面撒谎时,要想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遇到调皮淘气的学生时,要先控制住批评训斥的情绪,在印象中搜寻该生的闪光点,使自己心平气和,再对他们因势利导。这样就能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控制情绪,让学生心悦诚服,使课堂始终处于积极、健康、高效的心理氛围中。

其次,尊重“个性化学习”的理念。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发展个性、注重差异、因材施教,会让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是有尊严、有思想、有潜力的人,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语文学科的内容特点,改进教学策略和方法,注重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进而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能够愉快地学习。善于使用鼓励性语言,发现他们在课堂学习中的闪光点:对积极发言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经过思考但解答仍有不足的学生,用鼓励性的语言,如“你可以从某方面继续考虑”“如果能再……就更好了”等,而不是轻易地否定他们,浇灭他们思维的火花;对回答内容新颖、简洁的学生,则用“你的回答很精彩”等话语来激励他们,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心理潜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三、践行“心智课堂”的教学模式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改变原有的教育教学模式,尽可能多地采用合作、讨论、探究、交流的新型教学模式,使整个教学过程在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心理方面起到积极作用。教学中,可以采用“心智课堂”的教学模式:课堂上信任与尊重同在,悦纳与欣赏并存,支持与帮助共融。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思维活跃,可以利用教材内容的新异性、差异性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例如:在教授《蛇与庄稼》一课时,采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明晰蛇与庄稼、猫和苜蓿之间的复杂联系,发现事物之间存在的相互联系,只有掌握它们的规律,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在学生合作的过程中,课堂气氛特别活跃,相比教师的灌输,他们更乐意靠自己的能力去学习,这种好胜心和合群性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特质,也是他们突破智力局限的有力武器。在教授《伟大的友谊》一课时,将教材内容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另一部分是学生的情感需求,根据这两部分内容来制定教学目标,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受该课内容的影响,学生不仅体会到了友谊的重要性,而且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更注意自己的言行,协调了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丰富了学生的情感,对健全学生的心理品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搭建学生自信展示的平台

增强学生的自信,是帮助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或合作解决学习问题的习惯,形成自主学习的心理,要以问题为导向,将学生个体课前预习、学习小组课前预习汇总、课堂上学习小组代表发言、教师点评点赞作为有效途径,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例如,在进行古诗、文言文教学时,把教学内容安排成“教师指导学—学生模仿学—学生自由学”的模式,学生能自觉运用,减少了对教师的依赖,满足了“自己学”的心理需求,提高了分析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自信心的不断提升。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引导,帮助其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技能与自信心,逐步培育其对学习的积极态度。例如,在进行《坐在最后一排》一课教学时,为了解除后进生的自卑心理,通过朗读让他们理解“永远坐在最后一排”不仅指位置坐在最后一个,更是指不思进取、永远落后于他人,在此基础上理解人只有努力追求进步,才不会永远落后于他人的道理。

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思想性、艺术性,相较于其他的学科来讲,有更多接近学生内心世界的机会。将语文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对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性格的形成、道德观价值观的建立、审美水平的提高等,具有重要影响。

G447

A

1005-6009(2017)88-0049-02

姜建兰,江苏省徐州大屯矿区第一小学(江苏沛县,221611)副校长,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心理教学模式
看见具体的自己
光明少年(2024年5期)2024-05-31 10:25:59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4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9期)2022-04-06 02:41:5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8期)2022-03-23 06:49:0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6期)2022-03-23 05:25:50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1期)2022-03-18 02:01:10
心理感受
娃娃画报(2019年11期)2019-12-20 08:39:45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学习月刊(2015年18期)2015-07-09 05:4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