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莘县第一中学 贾秀琴
想象与体验同属于语文的两大灵魂,失去了她们,语文就丧失了生机和活力。
有了想象,一切皆有可能。想象力属于个体能力范畴,但他并非随个体与生俱来,它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获得提升。曾有一位母亲面对自己将要起床的三岁孩子问道:“你认为被窝会给你带来什么感觉?”依据我们来看,也许答语应该是“温暖”或者“放松”,但这个孩子回答到“是太阳的味道”。看!这种比喻是多么的生动!孩子将毫无关联的两者巧妙地相结合,仔细思考,真是精辟。其实这就源于孩子自身的想象,但这一想象的发生是孩子偶然间、不自觉的行为体现。因此,我们需要对当前教育孩子的内容与方法进行重新的审视,帮助他们由偶发想象变成个体自觉行为,不断富有创造性地认识生活,改造生活。
如我的学生在一篇《幸福在左和谐在右》文中写道:“早晨被鸟鸣从梦中唤醒。他们这一群调皮的精灵,在房檐上、在电线上蹦蹦跳跳飞来飞去,像是在跳舞,更像是在歌唱、歌唱美好的新一天。我不忍从梦中醒来,又被鸟儿的嬉戏场景诱惑,弯下嘴角:啊,生命是多么美好。”多么生动的想象!在作者的眼里一切都是那么的鲜活、富有生命力。
教师要善于采用多元化教学组织形式,开展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访问、参观、编排课本剧、演讲比赛、撰写心得体会等各类活动,帮助学生感悟到世事皆学问的真正内涵。带领学生立足生活,实现语文教学生活化。
例如,学生学习《我与地坛》这篇文章之后,为了帮助学生较深理解作者的深情,实现用眼和用心去体味母爱的伟大,可以借助一些相关的音乐与动画,也可以举办一期以“心悟母爱”的专题教育活动。活动的起始阶段先要求学生讲述母爱的 “感动瞬间”,再借助朗诵和演唱等活动开展形式,使学生描述自己对母亲的真情感激,从活动开展情况来看,很多学生眼中都充盈着感激的的泪水。这种由课内拓展到课外的教学,不提升了他们读、写、说、演的基本能力,还将课文中的诚挚母爱及时地内化成学生真实的生命感悟,很大程度提升了学生应有的人文素养。
“文章并非无情物”,所谓“情”就是语文的灵魂所在。它是作者对情感、智慧以及意念在文本中的体现,他是学生智力发展的催化剂与学生学习的潜在动力。教师的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倘若不关注学生的情感激发,不顾学生的意念能否聚焦在课堂所讨论的话题上,教师只顾机械的生搬硬套,采用一系列大讲特讲的教授方式,课堂教学的成效很难提升。而体验就是具有感受理解、思考想象、联想领悟等多种心理成分,比较复杂内在心理活动。因此,学生进行学习语文的进程无疑就是个体进行体验的活动统一体,但体验也需要学生依据自身的基本需求,以全面的自我来理解和感受。
综上,教师精心组织教学,积极创设对话式教学课堂,在师生间进行平等对话与交流,实现师生和生生间可以有效分享彼此意见和观点,这是增强体验的重要方式。
帮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接触文本,感受文本内涵,使学生在自主的阅读体验活动中,获得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如我们在学习食指的《相信未来》时联系相似的朦胧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经过比较性朗读,激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赏析中诵读,在诵读中赏析,达到了良好效果。
如在学习《鸿门宴》时,让学生结合文本,写对项羽与刘邦的不同认识,有位学生写道:
“乌江亭上空风驰电擎,战马长鸣,雷电怒吼,凄风苍凉,世界都在怒吼。看剑出鞘,那杀气荡天,千军万马,独身一人去闻,心间什么声音萦绕不去。闭目之间,他大吼一声,许久的所有似山洪奔发,终于有了声音,最终的声音如此令人心颤。玉剑应声而落,战马长鸣一声。所有的画面都拉下了灰色的帷幕,笼罩住了世界。一切都慢慢消逝,唯有屡声又起,唯有歌声又起。琴声又起,舞姿艳美。”
如果缺少这种的评价方式,那么学生可能就不能深刻理解青春的内涵与力量,也不可能继续体悟与传承精神实质涵义,更无法主动地生产生对文学与创作的喜爱之情,实现对自我能力的审视。如我们在学完《离骚》之后,学生在《我心目中的屈原》文中写道:
你踉踉跄跄走在乡间泥泞的路上
任凭风雨浸湿肆虐着你的胸膛
止不住回望
隔骤雨万行
看那苍凉的郢都
在视野浑浊处渐迷茫
一声声天问
一句句离骚
满腔悲愤化作破天的雷响
然而却黯伤
你独自徘徊在江的一旁
对岸是锦绣的富丽堂皇
举国的悲盈损你柔肠
楚怀王,楚怀王
莫悲伤,莫彷徨
没有意外,你轻抚衣带
只有死寂,你双眼泪藏
你又回首看了一眼故里——天之涯
故里在何方
郢都,你可还算我的故乡
轻吟,浅唱,九死难惧的伤
和冰凉的石,纵身一跃
旋转得无比悠扬
多么富有韵味的一篇佳作!文中既有丰富的联想,又有深刻的精神体验。由此可见,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我们应该提供恰当的方式和方法让学生很好地展现出来。所以,为了学生的有效发展,我们应当重视过程,重视发展。
可以依据文本让学生在写作教学的自主感悟中获得情感体验。所谓自主感悟就是学生对教学文本的直接体验和思考。学生每次接触课文都可以产生不同水平的感悟,但这种感悟恰恰也是最真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