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静
学会吃苦,人生重要的一课
□赵文静
作为父母,理应尽己所能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但是,大多数孩子能吃的苦,还是要舍得让孩子去经历,因为那是孩子成长和顶天立地必不可少的历练。
一天晚上,和爱人散步回来,在楼道门口见到三楼的邻居大姐,她正在来回溜达,停下闲聊了一会儿,她说,等到十点钟还要去学校接女儿。
邻居大姐的女儿就读的那所高中是住宿制,办理走读非常麻烦。大姐说,女儿天天抱怨学校条件太差,吃的差,住的差,当妈的一想到孩子在学校“受罪”,心里就难受。为什么让孩子“受罪”呢,索性麻烦点儿,天天接呗。于是,邻居大姐每天早上五点钟起床给孩子做饭,然后送孩子到学校,等到孩子下了晚自习,再去接。我心想,这不跟上幼儿园时一样了吗?
其实,孩子们的适应能力是很强的,但是为什么大多数孩子能吃的苦,有的孩子却吃不了呢?仔细想想,大多数情况下,不是孩子吃不了苦,而是家长不舍得让孩子吃苦,一遇到孩子喊苦喊累,家长便赶紧一把揽过来,把孩子拉到舒适窝里保护起来。
学会吃苦,是孩子人生道路上的重要一课,缺少了这一课,当苦难来临时,孩子是否能承受得了呢?
我的同学小M有三个姐姐,他是家中的宝贝疙瘩,唯一的儿子。父母对他的爱,真是“捧在手上怕摔着,含在嘴里怕化了”。虽然那时候条件不是很好,但小M是家庭成员中“生活条件最好的”:一家人吃家常饭,他的碗中会额外有几个热气腾腾的包子;每天早上会单独给他煮一个鸡蛋;粗活累活从来都是姐姐们干,他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一年级到五年级,上学的书包都是比他大一岁的三姐给他背着……全家围着这样一个宝贝,让小M在家里没有吃过一丝一毫的苦。
后来,小M长大了,姐姐们都已经出嫁,在父母的帮助下小M娶妻育子。可是父母渐老,孩子渐大,而立之年的小M却无力负担一家老小生计。种地,他不会,说:“现在年轻人哪还种地呀。”他跟着村里的人出去打工,去了三天便独自背着包回来了,说:“在工地拉砖太累了,受不了。”不久,又有人叫小M去做工,没出去几天,他又回来了,说:“那活儿不是人干的,又脏又臭,住处跟猪窝似的。”
如此反复,他没有赚到钱,却白白赔了路费,再也没有人叫他一起出去打工了。他就成天在家里吊儿郎当地玩了一天又一天,玩了一年又一年。还好,有父母那点老本儿可吃,全家还不至于挨饿。
小M的父亲去世不久后,母亲得了脑血栓,身边必须时时有人伺候着。买药的钱,小M拿不出来,伺候母亲,他怕累嫌脏……一急之下,他把母亲送到了姐姐家,扔下便走。母亲看着儿子远去的背影,老泪纵横。
上有病母,下有孩子,小M却挣不来养家糊口的钱,只能过着穷困潦倒又被人瞧不起的生活,我猜小M此时的心里也不好受吧!但不知道小M母亲有没有后悔,老人家一定没有料到自己唯一的宝贝儿子会混到今天这个地步。如果当初选择让孩子吃一些该吃的苦,锻炼他的身心和毅力,也不至于等到这个家需要小M支撑时,他却无能为力。
小M现在所吃的苦头,比他小时候遇到的所谓的苦,不知道要苦上多少倍。我想,作为父母,理应尽己所能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但是,在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孩子能吃的苦,还是要舍得让孩子去经历,因为那是孩子成长和顶天立地必不可少的历练。
(责编 刘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