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学贫
“孝亲”无声胜有声
□闫学贫
她对公婆所做的点点滴滴,不仅令我们佩服和感动,对我家下一代的教育和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我现在70多岁了,是闫家的长子。在母亲去世五周年之际,特以此文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以及我家兄弟姊妹八人对我的四弟媳的感激与敬意。
四弟媳叫胡湘竹,她给人的印象是聪明好学、性格温和、知书达理。别看她是个弱女子,却吃得了苦,受得了罪。10年前她与我四弟偶遇后,两个命运相同的人便各自带着一个儿子,组成了一个令很多人羡慕的幸福家庭。
胡湘竹在鄂尔多斯市工作,是市政府特聘的传统文化讲师、市妇联特聘的家庭教育专家。自从她走进我们这个大家庭,我们兄弟姊妹在她的影响下更加团结和睦了,家风变得更好了,对老人的照顾更是争先恐后。
10年来,她所做的一切都深深地刻在我们的记忆里。
记得胡湘竹第一次见我家人,年迈的母亲拄拐杖站在院子里等着她,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婆媳相见,胡湘竹赶忙上前搀扶着我母亲,把她扶到床上,我母亲拉着胡湘竹的手,久久没有松开。从那一刻开始,两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便把生命的纽带连结在了一起,直到我母亲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胡湘竹经常回老家照顾我的年迈父母,给两位老人从头到脚洗得干干净净,买好四季的衣服,让两位老人里里外外穿得舒适得体,理发、剪指甲这些活都是她的。母亲满口假牙,弟媳凭着一手好厨艺,花样翻新地为父母做最可口的饭菜。母亲吃一顿饭需要半小时以上,都是弟媳一口一口喂着吃。有一次,妹妹给母亲喂饭,因没有耐心,老人吃不下去,无奈又把饭碗交给弟媳,说自己干不了这样的事。
胡湘竹经常是做在人前,吃在人后,有时她端一碗饭和我母亲一人一口比赛吃饭,把母亲逗得很开心。老人也很努力地用假牙费力地吃着、乐着。我母亲有时像个孩子,如果不想好好吃饭了,会趁胡湘竹不注意,把假牙取下来藏在被子里。害得她到处帮我母亲找牙,刷干净后给她戴上,再哄她多吃一口。我看着母亲都很无奈,胡湘竹却这样陪伴老人将近五年。
胡湘竹经常给我母亲洗澡、洗衣、端尿、擦身子,从没有怨言。老人悄悄和胡湘竹说:“你比我亲闺女还亲,可惜我没有能力亲你了,等下辈子吧!”没事的时候,胡湘竹总是陪着父母亲一起晒太阳,听两位老人讲过去的事情,酸甜苦辣一大堆,他们时而笑,时而感叹,时而沉浸在回忆中。我们兄弟姊妹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父母的生活细节我们确实参与很少,有时会突然意识到父母对胡湘竹的依赖越来越重。只要胡湘竹在家,每晚睡觉时,母亲就要求和弟媳睡在一个被窝,并且彼此拉着手,生怕胡湘竹跑了似的。
我父亲现在已经92岁了,他最想念的人就是胡湘竹。父亲至今已有两年多不能走路了,胡湘竹不管多忙,只要一有空就回家陪伴、照顾老人。父亲经常骄傲地对邻居和亲戚说,他很有福气,儿媳妇很孝顺,衣服永远穿得干干净净,床上舒适整洁,吃得也很好,活得太幸福了。父亲经常会给胡湘竹打电话,问什么时候回来,胡湘竹成了老爷子最大的精神支柱。老人说自己活了90多岁,没有见过有这么好的儿媳妇,自己很知足。
回忆之前母亲和胡湘竹的相处,发现母亲越来越像个老小孩,清晨一睁眼发现胡湘竹不在身边,就会不停呼唤:“胡老师”“老胡”……
母亲卧床不起期间,有胡湘竹在身边照顾,是母亲最喜悦的事。有时胡湘竹给母亲洗完脸,再在她脸上亲一下,问“漂亮吗”,老人笑得像个孩子一样灿烂。老人家卧床将近3年时间,身上没有一处褥疮。在老人的床边有两个纸箱,放着100多块纯棉尿垫和20多块口水巾,胡湘竹怕老人长期卧床不舒服,就铺了六层棉褥子,姐妹们有时看到床上面铺着一些新棉垫,心里会舍不得,胡湘竹总是笑着说:“只要妈妈舒服了就值得。”我们总会在胡湘竹忙碌的身影背后不断地感动着、反思着。同是儿女,母亲为什么这么依赖这个最后进门的儿媳妇?我想,原因只有一个:无私的爱让母亲在最后的人生旅途中重新感受到“母亲”一样的温暖。
母亲病危三次,每次穿好衣服,都在念叨胡湘竹的名字,待胡湘竹匆匆到家后不久,母亲居然又转危为安。在母亲眼里,胡湘竹就是神仙,是她的依靠。在最后一次病危时,所有的儿女都在身边,母亲嘴里不断念叨着“回家,我要回家”,并让人把她抱到另一个家里,二弟上前抱母亲,抱起来走到屋外,看到母亲一脸痛苦的神情,问母亲怎么了,母亲说:“你不会抱我,让胡老师来抱。”结果,胡湘竹在老人弥留之际,一晚上把老人抱了七个来回。我看着四弟媳来回忙碌的疲惫瘦弱的身影,突然觉得她是如此的坚强和高大。第二天上午,胡湘竹一直拉着老人的手,给她做临终关怀,问老人还有什么遗憾,我母亲摇头,胡湘竹问母亲:“你回家感到害怕吗?”老人也摇头。后来,胡湘竹把老人抱在了怀里说:“妈妈,你放心地回家吧,老爸那边我们会照顾好的……”之后,我们看到母亲头低了一下,面带着微笑安详地“回家”了。这一幕永远刻在我的脑海里。
胡湘竹对公婆所做的点点滴滴不仅令我们佩服和感动,对闫家下一代的教育和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责编 宋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