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训学
广西 八角
◎农训学
八角,又名茴香、八角茴香,北方俗称大料,因其形状似八角形,故得名八角,主产于广西。据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载:“八角茴香,北人得之以荐酒,少许嘴嚼,甚芳香,出左右江州峒中。”1985年出版的《中国土特产大全》载:八角“产于广西南部和西南部的五陵山地,主产区在十万大山的防城各族自治县和宁明以及龙州、德保等县”。八角既是广西特产,也是我国的特产。我国的八角占世界总产量的86%,广西产八角又占全国总产量的80%以上。广西产的八角以果大油足,色泽鲜艳,香味浓郁的特点,驰名中外。1998年,广西八角产量高达2600万公斤,除供应区内需要外,还大量调供全国各地和出口。
八角为常绿乔木,株高可达20米,宜种于万山耸叠的斜坡和山麓。下种后8~10年才开花结果,20~60年是它的旺盛产果期。它一年开花两次,成熟两次。头一次花期在2、3月,收果期为8~9月,称为“正造”。“正造”果瓣多为完整的八角形,产量高,果实大,质量佳,俗称“大红八角”。第二次花期在7、8月,收果期为翌年2~3月,称为“角花”,果瓣6~8角不等,产量、质量略逊于“正造”。因为两次的头尾经常交错,故常可看到八角树上的蕾、花、果“三代同堂”。成熟的八角呈青黄色,俗称“青子”,摘后置于锅中,用近沸的水浸搅一下,就变成赤红色,置于烈日下晒3~4天,即成干品。八角隔年丰收,有大小年之分。
八角是国内外人民都喜欢的调味品和中药材,还是食品、化工和医药的重要原料,可制造香油、香水和驱风剂、强烈兴奋剂等。平时烧肉、炖肉时,加进数瓣八角,能使肉味更加芳香;米缸、豆罐中加放几瓣八角,可以驱虫、防虫;煎炼食油时,投入一两颗八角,可增加食油香味,且可增长贮存期。八角的果实和枝叶,能提炼出著名香料“茴油”,是我国稳占国际市场的商品。著名的“天保茴油”,其色透明,香味浓郁纯正,具有折光指数大,凝固点达十五度以上的优良特点,是制造高级香料、香精的上等原料。而这些香料、香精,在食品工业中,除作菜肴调味品外,还用以配制酒类、饮料、糖果、糕点、香品;轻工业上制造高级香水、香皂、牙膏、化妆品等也少不了它。茴油还可以入药,具有祛寒湿,治疝止痛,杀菌驱虫和促乳兴奋的功能,可以用来健胃、止咳、杀癣和治疗神经衰弱、消化不良等病症,以及作为医药防腐剂使用。“天保茴油”深受国内外用户的推崇,产品远销法国、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56个国家和地区,产量和出口量均居全国第一,占世界出口量的40%,素有“没有天保茴油,巴黎香水不香”之说。
八角性温味辛,具有温中散寒,理气止痛的功效。适用于胃寒呕吐、疝气腹痛、腰痛等症。用八角、胡椒各10克,牛肉500克,大蒜、酱油、味精、食盐各适量。八角、胡椒洗净,大蒜洗净拍碎,牛肉挑去筋膜,切成块,共置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煲至牛肉烂熟,调入酱油、味精、食盐,即成“八角胡椒牛肉汤”。饮汤吃牛肉及大蒜,能温中散寒,理气暖胃,治疗脘腹冷痛、食少呕吐、形寒肢冷等症。用八角、小茴香末各15克,乳香少许,水煎服,治小肠气坠;用八角末50克,小茴香末50克,猪膀胱1个,入二末于内,系定入罐内,以酒煮烂,分几次服用,治疝气偏坠;每次用八角末10克,白酒送服,治腰重刺胀;每次用八角末10克,盐水送服,另用糯米适量,炒热盛袋,栓于痛处,治腰痛如刺;用八角7只,红蓖麻子25克(去壳),共研为末,生葱白7根,切断,与八角、红蓖麻子煎汤,可治大小便皆秘、腹胀、气促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