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老年大学书法教学“号脉”

2017-03-23 15:51包钢老年大学张彩锋
老年教育(老年大学) 2017年9期
关键词:号脉症结学书

□ 包钢老年大学 张彩锋

为老年大学书法教学“号脉”

□ 包钢老年大学 张彩锋

7月号“老年大学”版刊登了深圳市长青老龄大学付晓楠老师的《为老年大学舞蹈课教学开处方》一文。针对学员在舞蹈学习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分别给出了解决方法,读来颇受启发。教师只有认真总结、归纳、梳理学员在各专业学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并逐一找出答案,才能促进教学相长。

笔者在老年大学教授书法已有十余年,发现不少学员在学习过程中存在“虎头蛇尾”现象,即开始时信心满满,后来半途而废。通过调查一些兄弟校,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借贵刊一角,为老年课堂书法的教与学“号脉”,期望能对症下药,帮助学员解除学习困惑。

症结一:教学方法单一,过于“模式化”“教条化”,减弱学习兴趣

对症下药:营造自由开放的学习氛围——书法是黑与白的世界,学习过程中难免给人枯燥乏味之感。因此教师要善用新颖、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员学习兴趣,使其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比如,当学员掌握一定的书写技法后,教师应按其学书时间的长短、悟性之间的差异,分层次讲解,变统一辅导为逐个辅导,变学单一书体为多种书体。同时,可介绍不同的碑帖,让学员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性格选帖、读帖、临帖。

症结二:缺乏创作和创新意识,始终处于临摹学习状态,一谈创作就犯愁

对症下药: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书家掌握笔法、结体、章法等,只是创作的必要手段,而非目的。书法学习过程就是如何把“古人字”(帖上字)转化成“自己字”。要让学员明白,书法艺术需潜心创作而不是单纯模仿,它特别强调动的意趣,强调作者的情感抒发,而非机械、无变化、缺乏感情地书写。

教师可通过举办班级小展览,激发学员的创作欲望,鼓励他们大胆迈出第一步;参观大师、名家作品,提升学员的艺术审美,开阔眼界,增强信心;举办本地或异地间的笔会,为学员搭建相互交流、沟通的桥梁。

与此同时,为更好地展示学员学有所成的成果,扩大老年大学的社会影响力,组织学员走向社会、走进社区,发挥其才能。比如,在慰问托老所和社区活动中,送去学员的书法作品和春联,让他们用学到的知识服务社会,从中体现自我价值,增强创作热情。

笔者在教学中深深体会到,老年大学第二、三课堂是第一课堂不可或缺的补充和延伸,是学员展示自我能力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成就感”所带来的精神愉快,可以激发学员的创作热情,还能对他们追求更高目标产生巨大推动力。

症结三:随波逐流,忽略个性,从而导致半途而废

对症下药:选择适合自己个性的碑帖去学习。学习书法可以愉悦身心、陶冶性情,从老年人学习书法的动机来说,大多是以此为目的的。但在学书过程中,应避免人云亦云,即,别人学颜我学颜(颜真卿),人家学柳我学柳(柳公权),盲目地随大流而忽视了自我个性的需要,从而导致半途而废。一定要根据自己的个性及审美趋向,选择适合自己风格的书体去学。如果你性格沉稳、守拙,那么不妨练练汉《张迁碑》;如果你性格开朗、活泼潇洒,不妨学学杨凝式的《韭花帖》;如果你性格刚毅、豪放,不妨写写《张猛龙碑》,等等。学书当学法,当从古人。我们讲的从古人入手,强调以名碑、名帖类作为法则深学,但却不是任何一种都可作为法源,如一些北碑墓志、汉竹简及木简等,只能取其意,悟其趣。因此,老年人学书法,要把握好这一点,不能滥学。

相信只要广大书法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发现新问题、研究新方法、总结新经验,老年书法教学一定会逐步走向更加科学、规范的发展轨道,为有书香情结的老年人用毛笔描绘“老有所为”的幸福晚年做出自己的贡献。■

猜你喜欢
号脉症结学书
诊断错解症结 提高解题能力
湖南省平江县万古矿区十号脉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分析
学书杂述一则
“丧偶式”婚姻:多少夫妻卡在了这个症结上
山东玲珑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深部找矿潜力分析
学书散记
众筹业症结破解
学书当学颜
学书感悟
黄璐琦:给中药资源“号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