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困境分析及对策
四川省广元市 王建华
初中语文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关键时期,而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良好的阅读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能力,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精神素养。但从当前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来看,却陷入了教与学的困境中,阻碍着阅读教学的发展。对此,本文笔者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困境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也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来解决问题,以期能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使语文阅读教学真正走出困境。
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困境 对策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也是学生获取语文知识的重要方式。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对初中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更要的要求,要求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因而,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较多的老师开始重视阅读教学,并在阅读教学中采取了创新的教学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效。但如果从初中语文整体的阅读教学来看,其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在此教学状况下,学生的阅读能力很难得到提高,因此,提高阅读教学效果是当前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
1.缺乏丰富的阅读
学生的阅读水平需要循循渐进的进行,并不是朝夕便可以提高的,当学生通过大量阅读之后,自然能快速理解课文并体会作者的情感,其语文综合能力也会随之提升。但从当前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来看,老师并不重视学生的自由阅读环节,除了课堂授课包含阅读环节之外,课下时间学生根本没有阅读的习惯,试问学生阅读层面如果狭小,其阅读水平如何提升呢?同时,初中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易受到不良读物的影响,当学生在课下阅读中,老师要积极的引导学生,从而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熏陶,更好地投入到阅读文本中。
2.缺乏多元化的阅读教学方式
阅读教学是一项较为灵活的教学活动,其思考文本的角度也是多元化的,只有采取多元化的阅读方式,才能实现阅读教学的实效化。但从当前的阅读教学方式来看,较多老师还是延续的“阅读—讲解—总结”的教学模式,其教学无任何的新意,自然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薄弱,其阅读能力也会止步不前。
3.阅读教学分析不够全面
对于初中语文教材中不同类型的课文,有相应的创新教学套路。但从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来看,较多老师无论是哪种课文的教学,采取的都是阅读后分析作者意图的教学方式,由于老师阅读教学分析的不够全面,导致学生在背诵课文或者分析课文情感时,总是会出现挫败感,从而无形中学生学习的阅读积极性会越来越差,自然预定的教学目标也很难实现。
1.创设阅读时机,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初中生之所以缺乏阅读空间和阅读量,主要原因是因为老师的教学观念陈旧导致的。因此,在新时期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要主动走出教材,结合课外优秀的文本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给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时机,借此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比如学习《阿长与〈山海经〉》这篇课文时,当学完此篇课文之后,老师不能就此停住,而是要对课文进行拓展。这篇课文的作者是鲁迅先生,老师可以让学生查阅资料看此篇文章是否属于《朝花夕拾》,当学生确定属于时,老师可以让学生从《朝花夕拾》中选取一到两篇文章进行阅读,阅读之后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或者让学生主动质疑与释疑。因此,当学习完一篇课文之后,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课下搜寻与作者相关的作品进行阅读,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能有效增加阅读量。除此之外,老师还要鼓励学生在课下广泛的搜寻文学作品进行阅读,进一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2.实施多元化的阅读教学方式,重视自主阅读
面对上述老师教学缺乏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这一问题,老师要积极的创新阅读教学方式,以此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其多元化的阅读方式包括“质疑阅读教学法”“情境阅读教学法”等,老师要根据不同的课文,选择不同的阅读教学方式,但无论哪种阅读方式的实施,都要将自主阅读方融入其中,这样学生才能够深入的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升华课文情感。
3.重视阅读教学中的全面分析
每篇课文都是作者的心血,但分析课文时不能只停留在中心思想上,而要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比如在学习《杨修之死》时,首先要对题目进行分析,得知此文是对杨修死因的描写,而写死因是为了给世人什么启示。其次对作者进行分析,罗贯中的写作风格及有哪些经典的作品。最后就是对正文进行全面分析,尤其是对于注释的内容,注释一般是解释文章的各种背景,是理解文章的重要内容。因此只有全面对课文进行分析,才能够有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结 语】
众所周知,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语文水平。对此在实际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要重视对文章的全面分析,给学生创设阅读时机,增加学生的阅读量,通过多元化的阅读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这样才能循循渐进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1】胡景淑.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6)
【2】曾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教导刊,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