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内经》理论探讨对疾病的预防思想

2017-03-23 14:28:32谭张奎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7年5期
关键词:精气邪气灵枢

谭张奎

湖北中医药大学2015级硕士研究生 湖北省武汉市 430061

基于《内经》理论探讨对疾病的预防思想

谭张奎

湖北中医药大学2015级硕士研究生 湖北省武汉市 430061

《黄帝内经》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中医临床的理论基础,也可以成为养身学的理论源泉。其中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思想在中医预防疾病中应用广泛,是治未病思想的理论根基。

正气;邪气;六淫;七情

《黄帝内经》云,“黄帝曰:余闻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不施救疗。如何可得不相移者?岐伯曰: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所以致病的条件无非正气、邪气及避邪有时。

1 正气护体

正气是人体不受邪的根本保障,是疾病发生、发展、治愈、预后的中心点[1]。整个正气的相关内容在古代没有明确的定义,比较杂乱[2]。在《太素.真邪补泻》中,“真气者,经气也”后有注解为“经气者,谓十二经脉正气者也”,在“真气己失,邪独内着”有注解为“亡正得邪”,故真气作为正气被古代医家所认可,且对临床认识疾病有重要意义。在《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夫精者, 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肾者先天之本,藏精气而不泄,精气充沛,先天之本得养,精气妄泄,肾不得充,全身机能下降,并从中生,所以精气亦身体之根本,善于养身藏精者,则邪气不入,精足则能驱邪外出,使不能发病。又如《素问•玉机真论》说:“故邪气胜者,精气衰也。”邪气一旦横行,说明正气已虚,不能御邪。孙广仁[3]认为真气、元气属于先天之气,发挥保卫机体,抗御病邪,以及祛除病邪,调节失常机能 ,修复损伤等作用。《素问•痹论》中说:“营者,水谷之精气也。”营气是水谷精微中的精华,行于脉中化生血液而营养周身;《素问。痹论》:“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卫气乃水谷精微中的彪悍之气,如《灵枢。本藏》:“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者也”,具有保卫人体机表不受外邪侵入,在《伤寒论》中说到:“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此处的阳就是只卫气,阴就是营气,营卫不和则不能保卫人体机表,外淫邪气趁势而入,故仲景治病首重营卫,首方便为桂枝汤,其功效在于调和营卫,平衡阴阳,此方被后世医家称为“群方之冠”,营卫重要性可见一斑。宗气,为自然界之清气与水谷精气合于胸中而成,上贯胸膈而司呼吸,如《灵枢•邪客》云:“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灵枢•刺节其邪》指出:“宗气留于海(气海),其下者,注于气街,走于息道”,说明其下资先天元气。宗气的以上功能均为人体正气的作用,保证人体正常运行的同时,护卫机体而驱邪于外。脏腑经络之气包括五脏六腑、奇恒之腑及经络所属经气。各脏腑之气充足且不过度就能保护脏腑及全身的气血运动,起到正气的保护作用。所以,全身正气充足,则病邪不敢来犯。[4]

2 邪气侵袭

邪气分为外邪与内邪[5]。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二》说:“夫六淫者,寒暑燥湿风热是也。”又说:“六淫,天之常气,冒之则先自经络流入,内合于脏腑,为外所因。”六淫致病特点包括外感性、季节性、地域性、相兼性,而且其致病速度快、发病急,治疗得当去之亦速。六淫邪气还各有特点,其致病不外乎正虚邪入或邪气侵袭太过。强烈的情绪波动,或长期消极情绪能引起过度的或长期的精神紧张,使人的健康受到影响,并可引发一些疾病。七情致病,主要影响脏腑气机,使气血逆乱,导致各种病证的发生。五脏与七情的关系也很密切,《灵枢•本神》则又提出怵惕思虑伤心、愁忧伤脾、悲哀伤肝、喜乐伤肺、大怒伤肾。七情致病除了损伤各相应脏腑外,其致病首伤心神且数情交杂多伤心肝脾。饮食失宜包括饮食不节之过饥过饱,饮食不洁,及饮食偏嗜。《金匮要略•禽兽鱼虫禁忌并治第二十四》说:“凡饮食滋味,以养于生,食之有妨,反能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以此致危。”疠气是不同于六淫而具有强烈传染性的外感病邪,《温疫论•原序》中说:“夫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温,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其致病特点是发病急且病情重,传染性强且易于流行,一气一病症状相似。与气候、环境、预防措施、社会等因素有关系。

3 避其毒气,顾护正气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提出了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就是避开不利于人体的邪气,使人体正气不受攻击,自然百病不生。若邪气过盛之时而不闭之,受到邪气攻击,必然发病,如仲景所说,若严冬感于寒邪,即病者则为伤寒,不即病者,“至春变为温病,至夏变为暑病”。即是当时不病,亦会有邪气伏于体内,到一定时节,随时邪而发。所以纵然正气充足,如遇到毒邪乖戾之气,其攻击力超出人体正气的抵御能力,则会打破机体平衡而生病。即《素问•评热论》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灵枢•口问》亦曰:“故邪之所在,皆为不足”。强调了人的饮食起居需要遵循自然规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避其风雨暑湿,随四时节气而养身心。

4 结语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强调了正气的主导作用[6],如《灵枢•百病始生》说:“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邪气的侵入是以正气的强弱而定,但是临床中往往也有正气足邪气太过也会导致疾病的发生,但是从疾病的难易程度上来说正气足的疾病易愈或者恢复快。笔者认为“避其邪气”最为重要,能够避开不正之气,纵然人体正气不足,发病几率也会大大降低;若不避邪气,纵然正气充足,亦会损伤机体,发病之日或早或晚。中医治病之思想在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能够有效控制疾病的发生,才能使人体不受疾病的干扰。

[1]李添发.正气论[D].黑龙江: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7(05):7-11.

[2]凌桂珍.正气学说的挖掘整理与丰富充实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05):3-6.

[3]孙广仁.正气辨析[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1,20(05):20-22.

[4]蔡华珠,洪菲萍,纪立金等.“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内涵及运用探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04):987-989.

[5]孙广仁.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08):218-232.

[6]杨 茂 敬.从“ 正 气 存 内 邪不 可 干” 谈 养 生[J].光 明 中医,2009,24(10):1981-1982.

谭张奎,男,土家族。2015级硕士研究生,湖北中医药大学。

猜你喜欢
精气邪气灵枢
《神农本草经》对“邪气”的认识
中医药导报(2022年6期)2022-11-07 02:35:56
养生箴言
黄帝内经 灵枢·始终(下)
黄帝内经 灵枢·始终(上)
黄帝内经 灵枢·邪气藏府病形(下)
黄帝内经 灵枢·邪气藏府病形(上)
黄帝内经 灵枢·针解
黄帝内经 灵枢·本输(下)
别轻易拔罐刮痧
女士(2017年8期)2017-08-08 11:32:27
植物活体状态精气成分测定方法与估算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