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丽陈淑雯
山东中医药大学(250014)
新生儿黄疸那些事儿
◎谭丽陈淑雯
山东中医药大学(250014)
新生儿黄疸是指出生28天内婴儿的黄疸,由于新生儿的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的以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本病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出生24小时后血清胆红素由出生时的17~51微摩尔每升(1~3毫克每分升)逐步上升到86微摩尔每升(5毫克每分升)或以上,临床上出现黄疸而无其他症状,1~2周内消退。生理性黄疸的血清胆红素足月儿不超过204微摩尔每升(12毫克每分升),早产儿不超过255微摩尔每升(15毫克每分升)。新生儿黄疸迁延不退至2周以上,可怀疑是病理性黄疸,需要采取对症治疗。
新生儿黄疸在中医学被称之为“胎黄”。中医学认为新生儿具有“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脏腑娇嫩,易受外邪侵袭,当母体内蕴热遗传给胎儿,或是婴儿出生后感受湿热邪毒就易致湿邪入侵肌肤,形成黄疸。西医学认为,处于胎儿期的宝宝是通过胎盘进行新陈代谢的,胎儿体内自然会产生大量的红细胞结合氧气来供胎儿完成呼吸。当他出生后开始独立呼吸,身体内大部分用于携氧的红细胞就完成使命了。但此时肝脏功能还不完善,大量红细胞“退休”产生的胆红素肝脏没办法完全代谢掉,积蓄在宝宝体内就形成了新生儿黄疸。
近期我看到一些家长在网上经常咨询医生是否建议使用茵栀黄口服液给孩子退黄疸,对于生理性的黄疸,只要细心呵护照顾宝宝,一般2周内便可自愈,则不需要使用;那么对于病理性黄疸,也得辨证治疗,如蚕豆病患儿不能用,病理性高胆红素血症可以用,但要注意剂量、疗程和副作用,应咨询专业的儿科大夫,谨遵医嘱,切不可自行盲目使用。因此,家长们学会辨别生理性或者病理性黄疸显得尤为重要。
1.观察新生儿黄疸的颜色、部位
生理性主要见于颜面、躯干和巩膜,颜色比较淡,要在日光下才能看清,四肢及手心足心等处不明显;病理性黄疸程度过重,常波及全身,且皮肤黏膜明显发黄如橘皮。
2.黄疸出现及消退的时间
生理性黄疸出现的时间多在生后2~4天,黄疸出现后不会快速短时内加深,自黄疸出现算起,2~3天内达最高峰,其后即逐渐消退,大约两周左右即退完;而病理性黄疸出现的时间较早,出生后不到24小时即可出现,黄疸一旦出现之后,短期内迅速加深,且持续时间过长,或黄疸消退后又出现,或黄疸在高峰时间后减退而后又发生进行性加重。
3.精神状态
生理性黄疸患儿的食欲、睡眠、哭声、精神状态和平常一样,没有改变;但病理性黄疸的新生儿伴有嗜睡、吸奶无力、不吃奶甚至出现呻吟、尖声哭叫等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表现,应立即就诊。
4.胆红素含量
生理性血清胆红素足月患儿<12.9毫克每分升,早产患儿<15毫克每分升,每日升高<5毫克每分升;而病理性血清胆红素足月患儿>12.9毫克每分升,早产患儿>15毫克每分升,每日升高>5毫克每分升。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疾病,而且病理性黄疸一旦发生后,会直接对新生儿的神经系统造成严重影响,导致新生儿智力的低下,因此,预防是关键。下面就给家长们介绍几种预防措施。
1.早喂养,早排便
新生儿的胆红素生成较多是由于新生儿红细胞数目较多,且其寿命短,短期内破坏多且快,每日生成胆红素约为成人2倍以上,新生儿血液中的胆红素被肝细胞摄取后,在肝脏中合成胆红素随胆汁分泌入小肠,在小肠内停留时间过长易被小肠内β-葡萄糖醛酸还原成未结合胆红素被小肠吸收。正常新生儿多在出生10~12h初次排出胎便,出生后3~4天开始排黄便,如果胎便排尽时间延迟,可致胆红素的肠肝循环负荷增加,增加胆红素的重吸收而致黄疸,所以要尽快将体内胆红素排除。
因此,新生儿必须早开奶,开奶时间越早越好。新生儿出生后第一个小时是敏感期,而且生后20~30分钟内,婴儿的吮吸反射最强,所以出生后半小时内尽早喂养,同时加强喂养,使每日奶量达到250~300毫升。初乳能促进新生儿肠蠕动,能尽早使胎便排出,是新生儿排泄粪便的天然泻药。同时,母乳含有丰富的营养及水分,还含有丰富的免疫成分,能增强新生儿的免疫力,降低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同时还有利于胆红素水平的降低。
2.抚触新生儿
抚触新生儿是一种方法简便且行之有效的实用技术,所以宝妈们容易上手。因为宝宝的皮肤比较娇嫩,所以在进行抚触时手部温暖干净且不可留长指甲,操作手法轻柔正确。首先可以放一段舒缓的音乐,按前额、下颚、头部、胸部、腹部、上肢、下肢、背部、臀部顺序依次对宝宝进行抚触,新生儿每天大部分时间均在睡觉,在其清醒的6h内,新生儿可能在吃母乳、洗澡等,抚触护理应与其同时进行,避免干扰宝宝睡眠。
下面以24小时后做腹部抚触为例,给各位家长具体来介绍一下抚触方法:操作者双手宜暖,用婴儿润肤油润滑,左手放在新生儿右下腹部,右手进行腹部抚触,右手指腹从腹部的右上侧滑向右下,从右上腹经左上腹滑向左腹,右下腹经右上腹滑向左上、左下腹。抚触者心情放松,注意目光与宝宝感情交流,每个动作3~5次,每日2次,每次30分钟。腹部抚摸对胃肠道是一种机械刺激,通过对婴儿皮肤和感官进行科学的、温和的、良好的刺激,可增加迷走神经的紧张性,使胃肠道激素如胃泌素、胰岛素释放增加,并使肠道的吸收能力增加,刺激肠蠕动,增加胎便排泄次数,减少胆红素在肠道的重吸收,降低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促进新生儿的健康发育,提高新生儿对环境的反应能力及抗病能力。另外,抚触可以使新生儿的食欲增加,从而加速正常菌群生长,也可促进肠蠕动,加快胎粪排出,减少肠道对胆红素的吸收,从而减少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假如在抚触过程中,患儿出现哭闹、皮肤变红及用力挣扎等反应时,表明患儿感觉不适或者有其他原因,此时应停止抚触。
3.多晒太阳
每天让宝宝上午及下午各直晒太阳(眼睛盖上眼罩,男婴保护好睾丸)半小时~1小时,平时放在光线充足处,冬天可调至室温28~30℃左右,尽量暴露皮肤,使皮肤与光线有直接的接触,多喂水,保持体内有足够的水分及足量多的小便。晒太阳是利用未结合胆红素在太阳光的作用下转化为异构型,可经胆汁排泄到肠腔或从尿中排出,从而降低血清胆红素浓度,来预防黄疸的发生。
4.游泳锻炼
出生10小时以上、喂奶1小时后的宝宝可以进行游泳锻炼,将室温调至26~28℃,水温设置到38~40℃,室内可以播放柔和的音乐,给宝宝颈部套上游泳圈,脐部贴上防水护脐贴,裸体放入游泳池内,游泳10~20分钟,游完后取下游泳圈,立即擦干全身,取下护脐贴,用75%酒精常规消毒脐部后,用干净的护脐带包扎好,穿上适量的衣服,以防感冒。
新生儿游泳是延续妈妈子宫内羊水的生活坏境,不但有利于新生儿心理的健康发展,而且能有效地促进肠蠕动,增强其吸收和代谢能力。当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游泳液里加入适量含有退黄药物熬制的药液,由于新生儿具有体表面积大、表皮薄、毛细血管丰富、皮肤渗透性和吸收性作用大的特征,所以药物可以较长时间地作用于肌肤,经皮肤吸收后发挥药效,可以清除更多的胆红素。
5.属高危产妇者,建议中医干预
中医学认为新生儿黄疸的原因之一是母体内蕴热遗传给胎儿,据研究显示,在孕期健康体检中发现有ABO溶血、孕期感染、孕期淤阻性黄疸任何一种危险因素的母亲,其孕育的胎儿较容易出现新生儿黄疸。西医学上的肝细胞性黄疸、溶血性黄疸、胆汁淤积性黄疸,均属于中医学“黄疸”范畴,分为阴黄和阳黄。《金匮要略·黄疸病》中指出:“黄家所得,从湿得之。”因此,黄疸的形成与湿邪密切相关。本病由于湿邪阻碍了中焦脾胃的功能,进而湿邪侵犯中焦的肝胆,胆液不循常道,渗入血液,溢于肌肤而发为黄疸。
因此,宝宝在高危妈妈肚子里就该提前预防,防止把体内的湿邪“遗传”给宝宝,而中医在预防本病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善辨阴黄和阳黄,根据每个人的体质和湿邪的轻重,辨证施治,因人制宜,运用古方化裁加减;再加上中药的副作用比较小,不大损伤到胎儿,所以建议高危准妈妈提前咨询医生,运用中医中药进行适当地干预,谨遵医嘱,从而降低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
6.饮食调护
妊娠期及哺乳期的宝妈们,饮食应清淡,营养应丰富,避免进食刺激性、煎炸及影响泌乳的食物,适当吃一些新鲜蔬菜、水果及豆制品,保持心情舒畅,如此一来,宝宝出生后就能有足够的母乳。
假如您的宝宝患了新生儿黄疸,宝妈们也不要过度焦虑,首先,妈妈的心情会影响到母乳的质量,宝妈的心情放松,母乳的质量会越好,利于宝宝病情的好转;其次,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就诊,以免延误病情。总之,根据新生儿黄疸的实际病情,采取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方法,从而促进宝宝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