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的研究

2017-03-23 14:14:31王桂玲
教育家 2017年19期
关键词:解题思维孩子

文│王桂玲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的研究

文│王桂玲

教育心理学认为,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基本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是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其中更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核心。

要创设孩子敢说敢想的学习环境

在教学过程中,要用商量的口气与孩子们交谈。比如:“谁愿意把你的想法跟其他小朋友交流一下?”“你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其他小朋友?”“你真棒!和老师想的一样。”因此,在课堂上,能经常听到孩子们这样的发言,“我不同意某某同学的见解”“我的思路和某某同学的思路不一样”等等。这样,在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环境下,孩子们敢想、敢说、敢做,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大胆创新。例如,在学习有余数除法时,有这样一个题目:“某煤场有20吨煤,一辆卡车每次运3吨,要运多少次?”孩子受有余数除法思维习惯的影响,计算后认为只要运6次。我提醒孩子们:6次能运完吗?有没有不同的看法?就有孩子立即说出:运不完。这时我鼓励他谈谈自己的想法,终于使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理解了余下还要运一次,所以要7次才能运完。作为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既要在学生中树立威信,更要赏识学生,让学生敢于向老师、学生、教材提出疑问、异议甚至批判。因此教学中要多给学生畅所欲言的机会,对有独到见解的学生给予鼓励,对错误的看法要及时纠正,对不完善的提议要引导补充。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

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善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关键在于平日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给予赏识和诱导。教师不能满足孩子们对知识的一般性理解和运用,更应用发展的眼光去鞭策孩子们冲破定向思维,寻求最优化解题途径和多种解题途径。这就要求孩子们在平日的学习中首先要互助合作,对关键性的问题展开讨论,人人都有发言的机会,讲错了也不要紧;对作业开展自评、互评,鼓励学生勇敢发言,积极争议。其次,在批改学生作业时,不仅要留意孩子们解题的正误,更要善于发现学生创新思维的闪光点,适时以精妙赏识之评语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启发孩子们拓展思路,发挥潜能。

激发求知欲,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心理专家研究表明,人在情绪低落时的思维水平,只有高涨时的二分之一。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使学生进入最兴奋的心理状态,从而找到打开思维的金玥匙。在教学中,我十分注意激起孩子们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求,使他们能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首先可以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创设富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声色、动画等丰富的视听媒体优势,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手眼脑齐动。如我在教学“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时,先利用班班通出示“7、70、700”三个数,问:“谁能加上适当的单位名称并用等号将这三个数连起来?”对此学生很有兴趣,“700总比70和7大,怎样用等号连起来?”学生马上自发进行讨论,有的说:“7元=70角=700分”。有的说:“7米=70分米=700厘米。”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此时,我又深入一步问道:“谁能加上同一单位名称,将上面三个数用等号连接起来?”学生听后,思维更加积极,就连平时不爱动脑筋的孩子也议论开了,多数孩子争先恐后地说:“7元=7.0元=7.00元;7米=7.0米=7.00米……”我接着问:“像7、7.0、7.00这样的数大小是否相等呢?为什么?学习了本节课—小数的性质,你就知道了。”这简单的三个数,引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愉快地进入探求新知识的学习过程。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机会和探究的空间,对学生提出的每一个疑问,要想出最巧妙的答复方法,启迪他们的创新思维,鼓励他们遇到困难要有勇于探索的勇气、信心和意志力,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在开发学生智力的同时,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作者单位:山东省平度市南京路小学)

猜你喜欢
解题思维孩子
用“同样多”解题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设而不求巧解题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用“同样多”解题
孩子的画
孩子(2016年5期)2016-05-06 12:24:50
孩子的画
孩子(2016年4期)2016-04-13 12:28:43
解题勿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