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康英娜
发展性评测在科学概念构建中的应用
文 | 康英娜
“发展性评测”是韦钰院士在《探究式科学教育》一书中提出的一种评测形式。发展性评测要求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就要考虑到学生的初始概念,在进行教案设计时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过程,考虑发展性评测任务的设计,每个评测任务的具体目的是什么,并且要求这些任务的本身即是教学过程的一部分。因此,教师完全可以运用发展性评测这一教学策略,与科学课中的概念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围绕科学概念组织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和形成。
发展性评测是科学概念逐步形成的载体,可以帮助教师及时调控科学概念的学习过程,而科学概念的知识体系则让发展性评测任务的设计更具有逻辑,发挥最大的作用。由此可以说,发展性评测与概念形成相辅相成,且对科学概念的形成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当某一课要学习的概念确定以后,教师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对学生的期望以及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构造评测项目的等级。比如,小学科学“斜面”一课,课程标准中要求理解的概念是:斜面具有省力的作用,且斜面倾斜角度越小越省力。结合这一概念的知识体系,教师设计了两项评测任务:
任务一:比较直接提起重物和在斜面上提起重物所用的力的不同,从而认识到斜面省力的作用。
任务二:探究什么样的斜面更省力,尝试改变斜面的倾斜角度,发现斜面倾斜角度越小越省力。
对于任务二教师设计了三个评测等级。水平1:学生不能发现斜面倾斜角度越小越省力的规律。水平2:学生在实验中能发现改变斜面的高度或长度,提起物体用力大小不同,但是不能准确概括出斜面倾斜角度越小越省力。水平3:学生在实验中能发现斜面的倾斜角度不同,提起物体所用的力不同,能够通过数据概括出斜面倾斜角度越小越省力的规律。
由于评测任务与概念学习紧密结合在一起,而事先制定的评测标准又可以帮助教师及时监控到学生对目标的达成情况,对教学进程及时调控,这样就确保学生对概念学习的理解程度,从而促进概念教学。
在围绕科学概念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运用发展性评测促进概念形成大致经历以下过程:
第一,分解科学概念。例如:小学科学FOSS教材“太阳能”模块中的活动二“加热地球”,课程模块的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太阳能可以转化为热能”这一科学核心概念。为了实现这一概念教学目标,我们在教学设计时先将要学习的概念进行分解,变成温度是热能的表现形式、地球上的物质在吸收太阳的热量后温度发生变化、太阳能可以转化为热能等几个小主题。
第二,设计评测任务。在设计评测任务时,教师需要考虑以下几点因素:是否有助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是否有助于推进学生建构科学概念的进程;是否有助于显示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以便教师对后续教学活动进行调控或修改。
第三,开展教学评测。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围绕每项任务设计评测标准。例如,为完成“太阳能转化为热能的规律——物质吸收与释放热能速率不同,吸热快的物质散热也快”这一评测任务,教师设计的评测标准是:
水平1:学生在实验观察中只是记录了一些温度数据,不能建立起温度升高的快慢与吸收、释放热能快慢之间的联系,因此不能发现吸热快的物质散热也快这个规律。
水平2:学生在实验观察中记录温度数据,并发现不同的物质在阳光下升温快慢不同,在阴影下降温快慢也不同,但是不能发现吸热快的物质散热也快这个规律。
水平3:学生在实验观察分析数据的基础上,能够发现吸热快的物质散热也快这个规律。
总之,教师通过运用发展性评测,及时进行课堂观察、调控及反馈,调动了学生参与科学探究的积极性、自主性,让学生亲身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学生能在各种基于概念形成的评测活动中,自主合作开展研究,积累事实性资料,进行归纳、概括,感悟、提升,有助于他们逐步建构科学概念。
(作者单位:北京市通州区东方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