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让幼儿生命自由绽放

2017-04-26 03:07王红岩
教育家 2017年11期
关键词:园所建构幼儿园

文 | 王红岩

游戏,让幼儿生命自由绽放

文 | 王红岩

场景一:光着脚丫,一脚踏进泥池中,瞬间泥巴包围了小脚丫,那冰凉、腻滑的感觉让孩子们尖叫不已。

场景二:偌大的迷宫,孩子们在迷宫里自由穿行,寻找不同的出口,从不同的出口钻出来,个个乐在其中。

徜徉在美丽的北京市顺义区杨镇中心幼儿园中,看着身边的孩子们无不在快乐地游戏,笔者不禁想起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六大解放”的思想:要把他们的头、脑、双手、嘴、空间、时间都解放出来。如今,杨幼正用自己的行动,实践着陶先生的这一教育思想。

这里,属于童年

互动发展理论认为:“自主的活动选择,是幼儿建构、了解世界的主要方式。”

作为2004年就已成为北京市一级一类幼儿园、北京市早期教育示范基地的杨幼来说,高质量的教育早已不是问题,更重要的是如何让孩子们在这里真正地释放天性,享受童年。游戏是儿童成长无可替代的关键需要,是儿童生命存在、经历和发展的全过程。作为顺义区最大的幼儿园,杨幼结合自身户外场地特点,依据幼儿游戏与发展需要创设各种游戏区域,努力打造儿童成长的乐园。

幼儿园改造了现有景观,既保持了户外环境中景观的可观赏性,又增强了户外环境的游戏性,打造出了幼儿喜爱的游戏区域。

案例:园所利用现有的法桐树,用大麻绳绑上一个轮胎吊在树上,就是一个可容纳3-5个孩子玩耍的秋千;轮胎增多,依次拾阶而上,就成了一个有一定挑战性的攀爬架;两棵大树用绳网连接起来,就是绳网大荡桥……

同时,幼儿园一些小面积的空地也被充分利用起来,有效扩大了幼儿的游戏空间。

案例:幼儿在走廊区可以玩小推车,用粉笔、毛笔、画刷在地面上画画等;泥塑室外的小天井,孩子们可以在那里用手捏泥,用脚踩泥,用陶艺工具制陶,尽情感受和体验玩泥巴的快乐……

园所根据材料对户外区域进行划分,分为建构游戏区、油桶区、花盆区、绳梯区、开放游戏活动区(足球场)、大树综合区等区域,给孩子以充分选择的空间,让他们快乐、幸福地游戏。

开放游戏活动区,尊重幼儿的个体需求,鼓励幼儿自选材料、自设游戏、自主运动,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需要运用自己的智慧,不断探索与创造,组合成不同的项目,以维持自己游戏的热情。

建构游戏区,让幼儿运用专为户外建构游戏设计的大型积木,感受不同场地、不同大小、不同材料的积木所能构建的不同作品,从而提升了空间感知能力。

大树综合区,给予幼儿自主选择的权利。幼儿或跑或跳,或爬或攀;可以走平衡木,可以玩小荡桥;可以玩滑梯,也可以在树屋里玩耍;可以玩追逐游戏,也可以安静地在大树下看书、画画。

童心飞扬,快乐成长

皮亚杰说:“幼儿学习最重要的事情,不是经由他人告知,而是经由与物质世界、与其他孩子互动来建构经验,而游戏正是他们所采用的方法。”

幼儿在游戏中发展是精神的丰富与心灵的充盈,是自我的成长。园所要求教师们“管住自己的嘴,管住自己的腿,用孩子的眼睛去发现,用孩子的心灵去感受”。园所一直遵循“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一日生活安排的准则,将游戏活动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每天上、下午各有一个小时的区域活动时间和户外活动时间,充分保障幼儿游戏特别是自主游戏的开展。

园所发现,一些普通、平凡甚至随处可见的低结构材料,如纸、盒子、瓶子等,都是孩子们乐于寻找、发现并喜欢的玩具。为此,园所大量收集、投放丰富的低结构游戏材料,支持幼儿的自主游戏。同时,园所还发现,幼儿成长的线索往往隐含在层级递进的游戏中。教师要在解读幼儿“需要”的基础上,在潜移默化与层级递进中促进幼儿自我心灵的发展。

案例:大一班的孩子在室内室外开展了一系列关于纸杯的游戏活动。可是,户外总是会有风,杯子老是被风刮走。他们开始寻找替代的材料,后来发现了形状和玩起来的效果完全一样的塑料花盆。花盆替代纸杯之后,孩子们开始探索花盆的玩法,如会爬的毛毛虫、充满挑战的迷宫、幼儿园里的真人CS等,一片崭新的游戏空间就这样开启啦!

>>孩子们与教师一起踢足球

>>纸箱成迷宫,打地鼠进行时

>>花盆当砝码,使跷跷板平衡

>>孩子们用管子搭大炮

>>荡桥游戏

>>梯子与油桶组合,让孩子练习平衡走

解读和支持幼儿的过程,既是发现幼儿成长需要、困惑与“瓶颈”的过程,也是教师以多种方式适时引导、帮助幼儿在不断升级的游戏中丰富生命、提升自我的过程。

案例:大二班两个小朋友将艺术区的线团拿到睡眠室,缠在了两张床的床腿上,边缠边说:“我是一只毛毛虫,我能从网下爬过去。”其他小朋友见了,纷纷效仿。这时,教师们在户外准备了可固定绳子的竿子和垫子,还在蜘蛛网上增加了铃铛,以满足幼儿继续开展游戏的需要。老师和他们一起游戏,帮助孩子们打开思路。然后,教师又组织孩子们开展了一系列有规则、有竞争、有情境的“穿越x线”比赛。

架起师生沟通的桥梁

“你们这个游戏活动教育,很有意义。”一位家长这样对张晓丽老师说。

笔者认为,教育的本质是协助人类的生活,作为教师,我们要与孩子一起在生活中成长。而协助儿童的生命发展,帮助他们把自己建构成为理想的成人,是每个幼教工作者的责任。作为教师,我们要时刻坚守“游戏是基于幼儿、为了幼儿,游戏不仅是玩而且要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要在游戏中发展幼儿的学习品质”这一教学准则。

体验式教研,走进幼儿的游戏世界。园所经常请教师们回忆自己的童年,想想自己童年都玩了哪些游戏;玩一玩现在孩子们的游戏,找到“做孩子”的感觉。有了这样的切身感受,老师们才能发现和支持孩子们的玩,同时引导孩子们在游戏中顺利成长。

案例式教研,读懂儿童的游戏需要。老师们“在游戏中研究幼儿、发展幼儿”,用心观察自主游戏状态下的幼儿在学习什么,是怎样学习的,并将幼儿引向更好的学习状态。同时在园本教研过程中与全体老师进行经验分享、问题探讨和梳理提升,将教研的成果应用到之后的游戏活动过程中。

自创游戏交流,提升教师设计游戏和开展游戏的能力。园所开展了玩教具和游戏设计展示交流活动,教师们各显神通,相互借鉴游戏的设计经验,开拓了自己的游戏视野。

幼教之父陈鹤琴先生说过,游戏是儿童的生命,儿童是在游戏中学习的。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是每一个杨幼人的共同愿望。我们愿用自己的爱心与智慧,让每一名幼儿都能快乐游戏,促童心飞扬;都能自主游戏,实现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北京市顺义区杨镇中心幼儿园)

猜你喜欢
园所建构幼儿园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利用园所周边资源开展园本活动的思与行
爱“上”幼儿园
构建园所课程文化建设与课程游戏化的新思路
建构游戏玩不够
幼儿园园所文化之浅析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