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李莉 李昌明
创设情境 含英咀华
——初中古诗词教学方法初探
文 | 李莉 李昌明
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国文化史上的艺术瑰宝,三千年的辉煌诗歌是我们炎黄子孙的骄傲。
然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古诗词也是教学难度比较大的文体,有时教师字字落实,口若悬河,换来的是学生死记硬背,“沉默是金”。 这样的古诗词教学,忽略了对诗词意境的想象,忽略了对已会诵读诗词的回顾和运用,这些习见的陈旧课型导致的结果是课堂效率低下,致使中学生对我国这一文化艺术的瑰宝产生了距离。
我们认为教师应该想方设法着力抓好课内教学,扎扎实实掌握一些诵读欣赏古诗词的方法,引领孩子放飞思维课外阅读,激发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
我国的诗词源远流长,但古今语言表达上的差异,诗歌创作时的社会时代背景,诗派诗风的多样性,历史变迁所形成的诗人与学生情感上的距离等,都造成了学生与古诗词的疏远,理解上的困难,或是情绪上的排斥。那么,如何出色地导入古诗词教学呢?
我们的做法是,在初一新生进入古诗词教学前,开两至三节鉴赏辅导课,先创设一些情境来感染学生,通过讲述诗人的故事,吟诵、解析熟知的诗篇,欣赏多媒体制作的古诗词诵等多种形式,开辟一个美好的艺术境界和思想境界,再不失时机地引入一些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这样就为以后的诗词教学的顺利进行赢得了先机。
然后,我们用多媒体手段让这些耳熟能详的诗作在学生面前鲜活起来,立体化起来。如吟诵完王维的《山居秋暝》,我们就引导学生看图配乐,感受“空山明月”“秋叶”“竹林”“莲花”的色彩美,线条美;泉流石上与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声音美、画面美。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学生们欣喜地发现其实古诗也很通俗易懂,明白如话,更有那么多美妙之处尚待探究和发现。这样就激发起了他们对诗歌的朦胧情感,这正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这两三节课,给学生打开了古诗词园地的一扇大门,让他们窥见了春色满园的一角,为下一步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诵读是语文课的本色,尤其是古诗词教学。教学中应以层次性多样性的诵读为重点,我们采用“一读一悟”“一悟一读”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实现诵读、领会、品评、鉴赏这样的学习目标,拒绝让诗词朗读教学成为没有目标与体会,为读而读的“孤读”。
初读是整体感知诗词、品味诗词意境的重要途径。在古诗词教学之初,充分让学生自读,在读中获得感性上的顿悟和发现,这是后来“诗情画意,情景交融”的前提。
在这一板块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结合本诗情景进行“吟读”,而不能像小和尚念经。吟读课堂包括教师范读,自由练读,互读互评,以配乐营造气氛,以配图加强直观等,形式不拘,力求多样。
要想真正品味出诗的意境,必须探究诗作背后的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还必须通过对诗中意象的联想和想象,来探求和再现诗中美妙的意境。
教师对诗意的理解固然要讲,但不宜讲得太多太繁,应边点拨边诵读,边诵读边点拨,让学生逐步加深理解和体会。
点拨关键句是最重要的。所谓关键词句,主要指诗歌中富有表现力的妙词佳句。这些词句最能引发读者情思,余味无穷,又往往在全篇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反复品读这些关键词句,学生心中就会激荡起与诗人、诗作相关的深切感受,感情诵读也就水到渠成。
有了以上的基础,我们“读”的要求也高了,要在声调的高下、徐疾、轻重、顿挫中读出韵味,在反复的诵读中感受情感的熏陶和感染。
苏霍姆林斯基说: “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兴趣的重要条件”。古诗词大都篇幅短小,语言含蓄,意趣无穷,常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之处,它们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非常大。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地想象,积极地联想,甚至敢于质疑,才能透过纸面看到纸背。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组接画面,去创造性地补充扩展和再创造,还可以鼓励学生突破常规,大胆质疑批判。像“笑问客从何处来”,让学生补出孩子问什么,诗人怎么答;“明月松间照”,请学生说说如何用画面来表现其意境;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请学生谈谈现在由王菲演绎成流行歌曲好不好;比较《早梅》“昨夜数枝开”和“昨夜一枝开”哪句好; 《卖炭翁》中炭被抢后,卖炭翁该怎么办等等。
这些富有挑战性的古诗词教学形式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得以拓展,潜能得以发挥,也让课堂和诗词都焕发生机。
在课堂诗词教学之外的引导中,如果教师想方设法把贮存在学生脑子中的现有古诗词资源加以开发利用,在具体的生活学习中,培养他们主动课外阅读诗词,探究并讲解自己的收获,并赋予诗句一种新的内容和感受,从原有的意境中跳跃出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古诗词素养、创新意识和探究演说能力。
我们的做法是,在某一两学期的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进行关于古诗词主题的演说,形式不拘。可以是声情并茂地朗诵课内外的诗词,可以是某篇诗词的拓展描写,或者就一篇课外诗词佳作推荐,或者教唱由诗词改编成的现代歌曲,甚至是学生自己课后关于古诗词的创作。
平时我们的古诗词教学课后作业除了背诵默写外,还布置些灵活的拓展作业:小作文、练笔对联、古体诗创作、小剧本等,去创造性地补充扩展和再创造,让学生把诗词内化为自己的古诗词素养,既能训练学生严谨组织语言文字的能力,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传承中华古诗词文化精粹。
各种类型的拓展作业,学生很感兴趣,他们会更留心学习诗歌中的表现手法和炼字方法,会更用心去理解诗人在诗歌创作中蕴含的情怀与志向。在课前三分钟演说时,学生读自己的创作,会更有自豪感,特别是自我介绍时的藏头诗,是他们非常喜欢的创作和演说方式,这些课堂活动拉近了学生与古诗词的距离,让他们对这种文体产生了发自内心的喜爱。
一演一拓,不仅让课堂和诗词都焕发出了生机,而且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得以拓展,潜能得以发挥,个性得张扬。也把古诗词鉴赏、探究的“场”由课内扩展到课外,由课上扩展到课后,使课内外有机结合,达到真正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无论是“一鉴一赏”“一悟一读”还是“一思一联”“一演一拓”,总之,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和学校应该努力采用各种方式,最终让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养得到和谐发展。
(作者单位:江西省宜丰中学)
责任编辑:孙习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