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墙上的洞”看到的……

2017-03-23 12:27吕宗东
教育家 2017年27期
关键词:电脑深度情感

文 | 吕宗东

我从“墙上的洞”看到的……

文 | 吕宗东

印度的技术教育专家米洽,在十年的时间里,重复600多次做着一个相同的实验,即所谓“墙上的洞”的教学实验。在偏僻、遥远的乡村,在海拔将近6000米的山区,在没有一个人见过电脑的地方,建了一面带洞的墙,洞里放上可以上网的电脑。从没接触过电脑的孩子,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通过不断地操作尝试,伙伴之间的讨论研究,几个小时后,他们便能够玩游戏。在电脑中输入学科知识,孩子们通过自主互助学习,几个月后,零基础的孩子平均分可以达到30分。进行有组织的自主学习后,测试成绩平均达到75分。米洽的本意是要证明,孩子都是学电脑的天才,不用有老师教,孩子们都可以学好电脑。从教育教学角度来看,这个实验给我们很好的启示。

启示一:学习的内心诉求,是促进学业发展的原动力

俗话说“学生不想学,神仙也教不会”。在荒凉偏僻的地区,学生们从来没有见过电脑,新鲜好奇,激发出他们探求的欲望,这是他们学会操作电脑、学会上网的动力。这股力量推动孩子们去探索,去实践,并能长时间保持学习兴趣,长时间保持学习状态,因而学习效率很高。

有效课堂具有三个维度。一是学生的行为、认识、情感的参与程度;二是知识方法的达成度;三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内化的深度。要让学生具有内在的学习诉求,师生情感融入是重要的因素。前国家督学柳斌曾经说过,没有道德的教育是危险的教育,没有智慧的教育是缺乏创造力的教育。那么没有情感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可见,情感是唤醒学生内心学习诉求的又一良剂。

启示二:学生有能力通过自主学习获取知识

米洽的“墙上的洞”实验是万千佐证学生可以自主学习获取知识例证之一。事实上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担心学生没有学习能力而代替学生做了许多本该学生做的事情,致使学生学科素养得不到有效提升,在重复模仿中慢慢滋长厌学情绪,学业成长徘徊不前。

自主学习不仅能够获取知识,而且通过自主学习得到的知识更真切,理解更透彻,掌握更牢固。学习认知过程是吸收、加工、输出的过程,而自主学习在吸收、加工环节更优于被动学习,因为,自主学习倾注了自主思维、探求与感悟,是深度思考、深度学习。毫无疑问看和做是主动学习,为深度学习,因而效果会更好。鸡蛋从外面打破是食物,从里面打破是生命,打破方式不同,结果自然迥然。在现实当中,时间集约与过度重复的教学模式,知识的获取过程是被动的,知识的吸收、加工环节弱化,知识呈现、认识过程不充分,使得学生知识理解不深刻,因而应用不畅,输出环节就要出问题。正确的方式应该是: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

启示三:互助学习是有效的并且是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

山东省烟台市教育局曾组织考察团到深圳考察e课网,我们深入到使用平台的学生中调查了解,很多同学告诉我们网上互助学习,是他们喜欢的一种方式,有问题还可以讨论解决。

“孩子单独学习理解的东西很少,但二十几个孩子通过推理和讨论能够得到足够多的继续学习信息,这些信息为孩子们提供了学习启示与引领。”这是米洽实验观察得到的结论。

在日常的课堂观察中,我们注意到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课堂气氛相对活跃,当然这其中有不积极参入的学生,有随意的行为;但是,如果组织得当,要求明确,管理到位,小组学习就能够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解决一些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并能培养沟通能力、合作意识,提高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不仅要看老师是否教得好,还要看学生是否学得好;不仅要看学生是否学得好,更要看学生是否在积极愉悦状态下学得好。笔者所在的烟台十中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先学后教、质疑解惑、合作学习、当堂落实的课堂教学模式,以自主学习、互助学习为主体,以有效课堂达成度为目标,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兼顾,即教书又育人,兼顾升学,又为学生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正是以上启示的极好证明。

(作者单位:山东省烟台市第十中学)

猜你喜欢
电脑深度情感
电脑
电脑节来了
电脑能够自己思考吗?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