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姚素宝
扬传统文化 润师生心灵
文 | 姚素宝
近年来,山东省垦利区永安中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秉承“养正”办学理念,积极营造“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涵养正道,方正为人,雅正处事”的校园文化氛围,全面围绕“给学生一个乐意上学的理由”“给教师一个专业自主发展的平台”“给家长一个满意的教育教学过程”三个发展目标,做有信仰的教育。
学校开展“传统文化”和“杰出青少年自我管理”等两项重点工程,坚持“以学生发展为要”和“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近年来,学校为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精神,进一步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全校广泛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之风充满校园,有力推进了学校的素质教育,提升了师生精神品位和人文素养。
学校认为,要让传统文化教育扎根、发芽,首先要提高全校师生乃至家长对传统文化教育的认识,明白“什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什么要弘扬传统文化和怎样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三个问题。为此,我校组织全体师生,认真学习有关文件,统一大家的认识。大家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中华传统文化是以道德文化为本体、以儒家、庄子、墨子的思想、道家文化为主体等多元文化融通和谐包容的实体系。文化是软实力,是决定一切的内在驱动力;文化又是社会意识形态,是中华民族思想精神,是社会政治和经济的根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是我们民族的灵魂。只有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才能使中华民族更加生机勃勃、更加和谐。
为使传统文化教育落到实处,学校制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工作章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计划》,并由校长挂帅,设立了传统文化教育办公室,统筹日常教育工作,由领导、班主任、语文老师及爱好传统文化的老师具体负责实施,使大家做到目标清、方向明,从而确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作扎实开展。学校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建立了家校联系制度、家长参与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制度,明确了传统文化的教育内容和方式,并将之纳入学校的常规工作,使传统文化教育有目标、有内容、有重点、有系统、有评价,确保教育落到实处。学校还营造浓厚的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积极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科研和课题研究,提高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度。
学校深知,青少年是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军。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就是要引导青年学生从传统中吸取营养,获得实现中国梦的强大文化力量。为此,学校制定了传统文化教育的十六字方针:“专家引领、共创共享、线上线下、教学相长”。通过专家(教师)授课、网上学习、学校活动,让师生及家长以感恩之心、清净之心、敬畏之心,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体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动力和精神源泉,体会奉献和展示的乐趣,进而达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一是营造浓厚的教育氛围。学校积极向中国孔子基金会申请,并于当年成功申办了“孔子学堂”,成为县域内第一所“孔子学堂”。在中国孔子文化基金会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在社会各界人士的爱心帮助下,一座净高6.6米的孔子塑像矗立在学校的圣贤广场,平添了几分传统文化底蕴。此外,古色古香的“新六艺文化长廊”“国学教室”“学校校史馆”,使校园处处散发着浓郁的国学气息,让学生在休闲娱乐、举手投足之间受到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
二是开设国学校本课程。本着分学段有序稳步推进的原则,学校以《养志读本》为主教材,将经典读物引入课堂。六年级以《弟子规》为诵读教材,七年级以《学庸论语》为诵读教材,八年级以《孟子》为诵读教材,九年级以《道德经》《孙子兵法》为诵读教材,通过诵读培养学生对中国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各年级还形成了独特的授课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校还积极创设条件,组织各种体验、践行和评比活动。学生就餐前齐诵“感恩词”,大课间的“拜孔礼”,排队就餐、就寝,“轻言慢行”等已成为学校的特色。
三是实施传统文化讲师培养工程。为更好地把教材使用好,学校精选教师,通过外派学习、自学等不同形式,厚实教师文化底蕴。现在,所有讲师均获得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师”证书。
四是将国学教育与社团活动有机结合。学校将“国学教育”渗透到各类社团活动和各个学科教学中,力求通过构建丰富的课程体系,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及爱国主义精神。现在,剪纸艺术、国画绽放于美术课堂,民乐旋律回响在音乐课堂,墨海书香飘溢在写字课堂。
五是注重熏陶,潜移默化。利用学校展板、班级文化墙精选《弟子规》《学庸论语》《孟子》、古诗词、儒家经典、格言警句等,集中更新展出,使学生在进出校门的短短一两分钟里,都能受到润物无声的文化熏陶。学校还利用阅读课让同学们欣赏《孙子兵法》《三国演义》《水浒传》等文学经典,挖掘蕴于其中的人文价值,给学生精神上的鼓舞与启迪,弘扬传统文化中的正能量。
六是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学校利用孩子周末在家,开展亲子共读活动;利用早自习的时间每天诵读国学经典。每周一节传统文化课,每月召开一次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班队会,每学期一次全校传统文化成果汇报。利用校园多媒体网络和各种影像资料举行传统文化进校园的专题讲座,结合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召开校园艺术节活动,让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融入校园,突出活动的普及化、故事化、体验化、兴趣化,让学生感受经典文化魅力。
首先,以传统节日为重点,在学生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和道德体验活动,凸显教育的实践性和生活化特征,使学生认知传统、弘扬传统,增进爱祖国、爱家乡、爱他人的情感。利用“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开展“感恩父母 践行孝心”的实践活动。以劳动节、教师节、重阳节为契机,组织开展“感恩老师”“感恩社会”“关爱长辈”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行孝感恩、尊重他人,从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其次,以雅为目标,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以“礼仪、礼貌、礼节”为主要内容,开展“校园礼仪讲座”“文明礼仪知识大赛”等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养成谦虚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遵纪守法、言行合一的礼仪规范。
再次,以信为本,开展诚信教育。通过发诚信倡议、讲诚信故事等形式,将诚信教育引向学生家庭,并通过开展“争做诚信少年”系列活动,积极引导学生从小养成诚信美德。积极开展特长教育,推进艺术素养培育工程,充分利用体育、艺术、劳技教育的有效平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挖掘学生潜在的才能,培养他们文化、艺术、体育等多面的兴趣爱好。
为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学校建立健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监督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评价机制等。“经典诗文诵读”做到不以同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孩子,注意孩子个人的纵向发展;不是所有的经典诗文都适合诵读,特定年龄的孩子应该读特定的内容;不刻意追求学生读懂,力戒“字字落实”“句句落实”,注重熟读成诵、贵在积累,使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走向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
传统文化教育推动了学校的内涵发展,学校先后荣获“全国优秀传统文化研究实验学校、先进示范学校”“全国和谐德育示范校”“山东省传统文化体验教育实验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语文课堂研究”课题先进实验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
未来,学校将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优势,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做实做好,真正把经典与现实相融合,感受与体验践行相结合,引导师生行为,提高文明素质,打造氛围浓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校园。
(作者单位: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永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