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庆蓉
(四川省阆中中学校,四川 阆中 637400)
初中数学教学特点与模式分析
◎曾庆蓉
(四川省阆中中学校,四川 阆中 637400)
长期以来,初中数学教学深受应试教育理念的束缚与禁锢,多数教师在教学中忽视学生主体性与能动性,并没有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相关的训练.目前,针对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众多专家开展了相关研究,创新性数学教学逐步成为一种较为核心的教学观念.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关键部分,这个阶段直接决定着学生接下来的数学、物理等理科的学习基础是否牢固.初中数学的教学目标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其中不仅包括数学自身的学科特点,还包括学生的心理特点.中学生正处于数学学习的基础阶段,需要培养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这也在一方面决定了初中数学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在保证能够将基础知识和数学技能传授给学生的基础上,再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探索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科的学习习惯,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出现的一些实际运用问题.初中数学是学生数学学习阶段中承上启下的一个关键环节,一般可以概括为代数、图形与几何以及统计与概率三大方面.这些内容既要依靠小学数学的知识为基础,又是开展高中数学的基础,因此,初中数学不仅仅是初中阶段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更是整个数学学习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这一特点将初中数学教育推向了一个新高度,说明了初中阶段数学教学的重要性.
除了教学内容的教学特点之外,初中数学教学对象也有着显著的特点,并且这一点能够直接决定数学教学模式的构建.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对象心智尚未成熟,这一阶段的学生十分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但是拥有很高的求知欲望、可塑性也很强、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和充沛的精力,但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很容易被外界事物所干扰,缺少自信心和毅力.学生的这些性格特点都决定了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考虑的因素,教师必须要积极地引导学生科学地利用好自身特点,科学地引导学生培养自身发展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培养正确的数学思维和数学习惯.
在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教师普遍要遵循两个原则.第一个原则是平等性原则.初中数学教师要把握两个平等点,首先,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给每一名学生学习的机会,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尊重每一名学生,不能因为某一名学生的学习能力弱就放弃,尤其是不能将班级里的学生划分为三六九等,这样会打击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要引导学生互相帮助、互相监督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其次,是要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明白每名学生学习状况的不同点,了解学生之间学习状况、学习方法的差异性,并依据这些差异为每名学生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方法,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以保证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在初中阶段最大限度地开展数学学习,满足学生日后的学习需求.
第二个原则是过程性原则.过程性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不同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采取不同的方法锻炼数学思维.有一部分教师认为数学学习的本身就是一项进行数学思维锻炼的过程,因此,要充分利用好这一活动,避免出现为了快速完成教学任务就十分直接地为学生揭晓正确答案,要为学生提供自我探索答案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际运用数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数学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自己寻找谜底,探索多样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既能够为学生日后的数学学习打好基础,又能够让学生品尝到胜利的果实,增添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课堂中,启发式的教学模式能够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地显现出来,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直接地将知识和问题答案告诉学生,而是通过合理的引导帮助学生自己探索,掌握数学知识.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可以在启发式教学中引入归纳启发、实验启发、类比启发等等多样元素,但是要注意必须要围绕教学知识点展开,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
发现式教学模式完美地贴合了初中阶段的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普遍求知欲强、爱思考,经常能够针对某一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发现式教学模式中一般以教师提出问题为开始,接下来开展一些辅助学生学习知识的教学活动,在解题的过程中归纳总结.这种教学模式需要教师以培养学生数学素质为目标,为学生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但是要注意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要保证提出的问题学生能够接受并且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解答,当然,教师可以给出一些辅助性的提示,更好地帮助学生找到解题方向.
总之,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是一项科学性的工作,教师一定要加强课堂教学的创新和探索,并且更新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深度挖掘教材,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营造更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更加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