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韩林君
“电信诈骗之乡”调查
——诈骗者聘专门团伙代取赃款
文/韩林君
福建省安溪县,有“中国茶都”的美誉,也背负着“电骗之乡”的恶名。安溪县从2007年开始大力整治电信诈骗,直到2013年才将“全省重点整治县”的帽子摘掉。安溪人觉得,“电骗之乡”的恶名也应于2013年去掉,但徐玉玉的死让它又回到人们的视线中。
“对方账上能转多少钱就转多少,多多益善。”每次行骗成功,小林可获得10%提成。
小林(化名)是安溪县尚卿乡人,今年27岁,2013年年底开始电信诈骗,2015年年底被抓,目前在缓刑期,在弘桥智谷电商产业基地参加由安溪县司法局主办的社区矫正人员培训班,接受淘宝网店的培训。
小林在从事电信诈骗之前,是一名汽车修理工。他18岁高中毕业后,到厦门找了一个汽修师傅学手艺。两年后学成,他回到安溪县,在一家当地的汽修大厂谋到一份汽修工作,每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这在安溪县算是不错的收入。”
小林觉得,修理工是一份辛苦的工作,赚钱不多。所以,当2013年,他的一个理发师朋友邀请他参加电信诈骗的时候,他有些心动。小林自己很清楚朋友口中的“出去打电话”就是电信诈骗,也知道这是违法的行为。但是,当时警方查得比较松,这份朋友介绍“轻松来钱多”的工作确实很有吸引力。当时,这位理发师朋友在酒局上对很多朋友多次提到过自己的“从业经历”,所以朋友们都知道他在外地从事电信诈骗。但是,他还是隐瞒了父母,这在村里是一件不光彩的事。
小林怀着侥幸心理,也瞒着父母和朋友一起去了广西,进行电信诈骗。他们是一个五人小团体,在广西租了一个套间共同生活。五人中一个是老板方哥,其他四个人负责打电话骗人。由于小林有修理厂的工作经验,所以他就从方哥那里拿到了一些新买车或者刚刚从4S店做过修理、保养的车主的联系方式,冒充4S店或者修理厂的员工给车主们打电话,以多收了钱要退费、信息有误需要修改等理由骗取对方的信任,然后把电话转给方哥。方哥负责和这些“上钩”的车主进一步沟通,表面上是要把钱退到对方的卡里,实际上是通过指导对方在ATM机上的操作,把对方卡里的钱转到方哥的账上。“对方账上能转多少钱就转多少,多多益善。”每次行骗成功,小林会从骗来的钱当中抽成10%。如果一个月没有成功一次,那么小林就没有收入。但是,这样的情况小林从来没有遇到过。他打电话行骗不到一个星期,就成功骗到了第一个客户。之后,随着他对行骗的“话术”越来越熟练,成功的次数也越来越多,基本上每天都有“上钩”的客户。收入最高的一个月,小林赚到了1万多元。
小林说,虽然方哥拿走了所骗钱的90%,但是他的花销也不小。首先,他要购买各种各样的资料,来获得诈骗对象的基本信息,像他手里拿到的车主的资料的价格都是几元到十几元不等。而他每天都可以从方哥手里收到100多条这样的资料,其中被骗的人大概只占到1%左右。而方哥给他们配备的电话卡、行骗需要的银行卡都不能使用他们的身份信息办理,也得从专业办理这些“业务”的团伙处购买。
据小林了解,这些人是从小偷或者固定收集遗失身份证的人手里购买身份证,再去办理电话卡或者银行卡。而且,一般一个团伙不会兼顾办理电话卡和银行卡,“就好像行业潜规则一样”。即使骗来的钱到账了,为防止取款时摄像头拍到暴露身份,方哥和手下人也不会亲自去取。在“行业”内就有专门的团伙负责取款,当然也是要收费的。这些取款团伙也害怕警方发现,所以行事很谨慎。对方哥来说,把取钱交给这样的“专业人士”,安全相对也有保障。同时,方哥手下四个人在广西的食宿都是方哥花钱。他们自己买菜做饭,“去菜市场买什么都行,吃的很不错”。有闲暇,方哥还会带他们去当地的酒吧消费。
小林说,一般做一两个月,方哥就会解散队伍,小林就和朋友回到安溪家里。再过一段时间,方哥会再次召集队伍,手下的人员也会发生一些变化,但是人数都会维持在四五个人左右。在2015年年底,可能是取钱团伙出了问题,他们的住处被警方找到,六七个便衣警察冲进房间,端掉了他们这个“诈骗窝点”。他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缓刑3年。
小林被捕对他的家庭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小林说,父亲一夜白头,和母亲抱在一起哭,责怪自己怎么会去做电信诈骗,自己也觉得愧对家庭。虽然做了一年的电信诈骗,赚到了两三万元,但是因为这样来钱太容易,自己的花销也大,所以没有存下钱。自己之前的女友也因为此事与自己分手,27岁还未婚配,在村里已经算是大龄了。“其实我做电信诈骗的时候就很害怕,觉得总有一天会被抓。现在很后悔,再也不愿意过那种提心吊胆的日子了。”
小林被判处缓刑之后,就一直在弘桥智谷电商产业基地的社区矫正人员培训班学习开网店,主要出售尚卿乡特色的铁质工艺品和铁质家具。小林自己家就有一个铁质工艺品的作坊。小林说,开网店一直是自己的愿望,当时从事电信诈骗的空闲期,自己就已经尝试开网店了。目前,小林的网店一个月有一两万元的营业额,每个月能赚到三四千元,足够自己的日常开销。
土生土长的长坑乡人小李(化名)是从2013年二三月份开始做电信诈骗。由于当时家族化、大团伙化的电信诈骗在长坑乡已经很少见了,所以小李决定自己从网络上自学如何诈骗。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琢磨,他和一个朋友来到厦门,在厦门集美区租了一个房间,买了电脑,建了一个假的招商网站。
小李在该网站自称,他是售卖圆珠笔的商家,进购了一批制作圆珠笔的原料,需要找一家工厂进行生产。小李可以将圆珠笔的原料托运到对方厂商的所在地,但是为了自家的原料安全,小李需要制作圆珠笔的厂家给自己一笔几千元的押金。当然,小李根本没有进购圆珠笔的材料。如果厂商把所谓的“押金”打到他的账上,小李行骗就算成功了。为了让自己的网站更容易被搜到,小李还花了几千元钱在百度上做了推广。但是,行骗不到半个月,小李的行骗行为就败露了。就在这十几天里,小李已经做成了两三笔“生意”,赚了几千块钱。
小李说,自己做电信诈骗之前,一直和父母做茶叶生意。但是2013年前后,茶叶生意的利润变少,家里收入减少,这才让他动了从事电信诈骗的心思。因为他是此次诈骗的主谋,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三年。在看守所待了8个月后,他在缓刑期间一直在长坑乡的山格淮山专业合作社学习淮山药的种植。小李有两个女儿,一个10岁一个6岁。小李说,如果以后女儿嫁给一个从事电信诈骗的人,即使对方再有钱,自己也不会同意。因为这样的人再有钱也不可靠,一旦被警察抓住,再有钱也是假的。
“十个安溪九个骗,还有一个在锻炼”,而长坑乡也被调侃地称为“长期坑人之乡”。
时至今日,长坑乡多被外地人视为安溪县电信诈骗的典型地区。长坑乡党委副书记黄先生说,当地人较早地接受了从台湾传来的电信诈骗手段,因此长坑乡成为安溪县内电信诈骗的发源地之一。另外,长坑乡是安溪县内人口数量最多的一个乡镇,即使长坑乡从事电信诈骗的人口比例并不是第一,也容易让外人形成长坑乡电信诈骗犯多的印象。
公开资料显示,2011年,从福建省各公安机关破获的128起电信诈骗案件中,犯罪嫌疑人的籍贯主要来自福建、台湾、湖北和重庆等省市,其中福建省的人员占72.75%。在这72.75%的福建籍嫌疑人中,安溪籍的嫌疑人就占了其中的47.8%。一个县的嫌疑人就接近一个省的一半。那时候,福建的老百姓都知道一句俗语“十个安溪九个骗,还有一个在锻炼”,而长坑乡也被调侃地称为“长期坑人之乡”。
据长坑乡政府统计,2012年以来,通过当地政府的综合治理,长坑乡发案数同比下降26.15%,跨区抓捕数同比上升19.56%,外地请求办案数同比下降27%。到了2016年上半年,长坑乡境内抓获诈骗分子5名,封停手机954部,配合外地公安机关办案4起,发生本地群众被骗案件1起,较往年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电信诈骗的嫌犯之所以能成功,主因往往是银行和通信运营商实名制管理不严格。比如,一个人可以办多张银行卡,不用本人亲自去;再如,170、171这两个虚拟号段,不用实名登记,网上随便就可购买。
小林在缓刑期间学习开网店的社区矫正人员培训班和小李所在的淮山药种植培训班,都是安溪县为了解决电信诈骗犯再就业问题而设立的项目。黄先生说,很多电信诈骗犯没有什么文化知识,谋生成为一大难题。而这样的培训班能够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帮助他们在社会上立足,不仅能在社会上做正当营生过活,还能实实在在赚到钱,这样就不会有人再去做见不得人的电信诈骗了。这实际上就是进行帮教转换,堵疏结合。
黄先生说,经过今年上半年的努力,此项工作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很多诈骗犯罪分子在本地的生存空间已经很小了,他们开始流窜到外地去作案,“哪里管得松就去哪里”,这给打击电信诈骗造成了不便;二是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不断翻新,基层技侦力量有限,打击电信诈骗的难度不断加大。有村民就向记者反映,随着对电信诈骗的打击力度越来越大,很多人干脆到境外设立网络赌博网站来谋取暴利。在东南亚的一些国家,赌博的监管非常松散,因此很容易赚到钱。
针对新的困难,长坑乡挨家挨户进屋排查。黄先生说,他们主要排查了解每个家庭成员的具体职业和收入,一旦发现一个人的收入水平明显高于他的职业平均水平,此人就会被列为重点调查对象,“他可能在以外出打工的名义在外地从事电信诈骗”。他还介绍,未来长坑乡将建立网络化电信诈骗信息平台,全面掌握全乡16-50周岁人群的就业、生活、去向等动态,达到全面管控,进而巩固打击电信诈骗犯罪的效果。乡里要求对全乡16-50周岁人员建立基础台账,在6月底完成出国出境、电信诈骗前科人员、高危人员等重点管控对象的信息录入。在8月底前,全面完成人员的信息录入,这项工作目前还在收尾阶段。
同时,黄先生认为,最有效防止电信诈骗的方法是严格实行实名制制度,尤其是电话卡的实名制。如果每一张电话卡和银行卡都能跟踪到人,那么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压缩电信诈骗犯的生存空间。但是,因部分公司片面追求利益,为了占领市场未严格实施实名制,给公安机关办案带来很大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