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炜高,张宇,韦登球
(南宁市第八人民医院检验科,广西 南宁 530001)
·经验交流·
黏蛋白阳性的浆膜腔积液白细胞计数的改良方法
陆炜高,张宇,韦登球
(南宁市第八人民医院检验科,广西 南宁 530001)
目的 探讨黏蛋白阳性的浆膜腔积液白细胞计数改良措施,以提高其计数准确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280例浆膜腔积液中李凡它试验(Rivalta)阳性的11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常规方法和改良法对其进行白细胞计数,重复计数5次并取其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进行比对。结果改良法下112例黏蛋白阳性的浆膜腔积液白细胞计数均值为155×106/L、标准差为5.7、离散度集中、白细胞结构分明且清晰、背景清晰、分辨率清楚,而常规方法下黏蛋白阳性的浆膜腔积液白细胞计数为125×106/L、标准差为8.5、离散度离散、白细胞结构模糊且不清晰、背景模糊、干扰较多,二者相比较,改良法所得结果更加准确,更易于标准化。结论对于黏蛋白阳性的浆膜腔积液,采用改良法进行白细胞计数有助于降低黏蛋白带来的干扰,使得结果更加符合客观实际,继而为临床诊疗工作开展提供准确的科学依据,值得在今后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
黏蛋白阳性;李凡它试验;浆膜腔积液;白细胞计数
浆膜腔积液是指患者机体处于病理状态下胸腔、腹腔或者是心包腔之中积聚的过多液体,其本身就属于疾病的一种临床表现[1]。在目前临床中浆膜腔积液可分为渗出液以及漏出液两种,二者各自体现的疾病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同时对于后续的诊疗工作开展同样具有重要影响。李凡它试验则是用于黏蛋白定性试验的一种方法,如果浆膜腔积液伴有白色云雾状混浊,则其结果为阳性,绝大多数情况下性质为渗出液。由于其操作简便而被广泛应用在临床检验工作中。然而,随着临床工作的深入开展,常规方法下浆膜腔积液白细胞计数仅考虑样本是否为血性标本,并不区分李凡它试验阴阳性对其结果带来的影响,使得血性标本中黏蛋白对其带来了较大的干扰,削弱结果的准确性与客观性,导致其计数偏差。鉴于此,本研究围绕黏蛋白阳性的浆膜腔积液白细胞计数的改良予以深入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280例浆膜腔积液中李凡它试验(Rivalta)阳性的112例(40%)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6例,女性46例;年龄35~68岁,平均(51.25±1.33)岁;病程15 d~3个月,平均(1.24±0.21)个月;浆膜腔积液来源:胸腔54例、腹腔57例、心包腔1例。纳入标准:(1)李凡它试验阳性的浆膜腔积液标本;(2)所有标本均由临床医师行胸腔穿刺术、腹腔穿刺术、心包穿刺术采集所得。排除标准:凝块、细胞变性、细胞破坏自溶等浆膜腔积液标本。
1.2 方法
1.2.1 蛋白定性试验 实验原理:通常情况下胸腔、腹腔或者是心包腔渗出液中包含有大量的浆膜黏蛋白,在浆膜腔积液标本处于酸性条件下可发生化学反应而生成白色雾状沉淀[2]。具体试验方法如下:取无菌干净的100 mL量筒,向其中加入50 mL蒸馏水之后滴入0.1 mL乙酸,pH 3~5,在用力混匀之后于室温条件下静置15 min后将浆膜腔积液标本靠近量筒液面下逐滴滴入,并且在黑色背景下观察量筒中是否有白色雾状沉淀生成以及沉淀物的下降速度[3]。结果判定标准:如果浆膜腔积液滴入后肉眼可见浓厚的白色雾状沉淀物并且其下沉速度较快,形成带状,则结果为李凡它试验阳性,反之产生的白色雾状沉淀物不明显,缓慢下沉并在下沉过程中逐渐消失者为阴性[4]。
1.2.2 白细胞计数 为了验证黏蛋白阳性的浆膜腔积液白细胞计数改良方法的实用性,本次研究首先依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要求对浆膜腔积液标本进行常规白细胞计数,即:将充分混匀的浆膜腔积液标本采用白细胞稀释液或者是冰醋酸进行稀释后予以计数,具体稀释的比例可参照实际细胞总量自行决定[5]。随后将所得结果带入到以下公式中进行校正:白细胞校正数=浆膜腔积液标本白细胞计数结果-浆膜腔积液标本红细胞计数结果×外周血白细胞数÷外周血红细胞数[6]。在常规方法计数完毕后采用改良法进行白细胞计数,具体方法如下:采用蒸馏水替代白细胞稀释液对李凡他试验阳性的浆膜腔积液标本进行稀释,在计数前将浓度为2%的冰醋酸溶液吸入到毛细管中,随即将其打出,促使毛细管内壁完全沾有冰醋酸,之后将已经稀释好的浆膜腔积液标本吸入毛细管,充池,静置10 min待红细胞充分溶解后按照规程要求进行白细胞计数[7]。为了最大程度上避免误差,取5次重复计数结果的均值作为最终白细胞计数结果,质量得分在B级以上时保留结果并采用变异百分数评价法对其进行评价。
1.3 观察指标 本研究选取的观察指标为白细胞计数的均值、标准差、离散度、白细胞结构和形态、背景五项内容。
改良法下112例黏蛋白阳性的浆膜腔积液白细胞计数所得结果相较于常规方法更加准确且更易于标准化,具体比对结果见表1。
表1 传统方法与改良法方法结果比较
李凡它试验即为浆液黏蛋白定性实验,由于浆膜蛋白为多糖(polysaccharide)以及蛋白质(protein)所组成的复合物,等电点PI 3~5,又被称之为酸性糖蛋白(acidglycoprotein,AAG)[8]。当浆膜腔积液标本处于稀释的醋酸溶液中将会产生大量的白色沉淀,通过该实验可以为临床判定其具体为漏出液还是渗出液提供准确的科学依据。在临床实践过程中证实,浆膜腔积液为漏出液时,其所包含的黏蛋白含量相对较少,李凡它试验结果多为阴性,而渗出液则与之相反,在大量黏蛋白参与下结果多为阳性。此点对于疾病的临床诊断尤为重要。然而,依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所开展的临床检验工作中浆膜腔积液白细胞计数并不考虑李凡它试验阴性及阳性所带来的影响,仅仅关注该标本是否为血性标本。由于浆膜腔积液标本中黏蛋白的客观存在,使得白细胞计数受到较大干扰,所得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偏差,给后续临床诊疗方案取得的效果增添了不确定性。所以,改良黏蛋白阳性的浆膜腔积液白细胞计数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
本次研究中改良法下112例黏蛋白阳性的浆膜腔积液白细胞计数均值为155×106/L、标准差为5.7、离散度集中、白细胞结构分明且清晰、背景清晰、分辨率清楚,而常规方法下黏蛋白阳性的浆膜腔积液白细胞计数为125×106/L、标准差为8.5、离散度离散、白细胞结构模糊且不清晰、背景模糊、干扰较多。结果表明改良法所得结果的准确性及客观性更高,更能够满足当前临床检验工作需求。其原因在于李凡它试验阳性的浆膜腔积液标本中由于李凡它试剂中含有少量的冰醋酸,如果再次向标本中滴入含有冰醋酸的白细胞稀释液直接进行白细胞计数,必然会因冰醋酸过多而使得白色雾状沉淀更浓,最终导致其结果的准确性大打折扣。而本次研究采取的改良法,则是采用适量的蒸馏水来替代白细胞稀释液对浆膜腔积液标本进行稀释,以降低李凡它试验阳性程度,即:从+++或者是++++程度降低至+[9]。换而言之,改良法的本质在于确保白细胞计数结果准确性的基础上采用蒸馏水来降低李凡它试验阳性程度,从而最大限度上降低浆膜腔积液标本中黏蛋白对于整个白细胞计数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使得白细胞结构及形态更加清晰,背景干净[10]。而实践证明此种方法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践应用上均具备了较高的可行性。此外,相较于常规白细胞计数方法,本次采用的改良法在标准化方面具有着十分明显的优势,整个操作过程中无需使用特殊的溶液或者是试剂,蒸馏水的质量管控已经全面贯彻落实在了临床检验工作中,使得此种白细胞计数法推广使用性大幅提升。
综上所述,对于黏蛋白阳性的浆膜腔积液,采用改良法进行白细胞计数有助于降低黏蛋白带来的干扰,使得结果更加符合客观实际,继而为临床诊疗工作开展提供准确的科学依据,值得在今后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
[1]唐玉凤,魏永毅,陈红,等.全自动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检测浆膜腔积液时出现“管型”信息的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8): 1093-1095.
[2]滕士阶,周彦,徐承来,等.体液细胞计数自动化检测影响因素的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9):1290-1292.
[3]袁晃堆,肖燕青.肿瘤标志物及生化指标联合检测在良恶性胸腹腔积液诊断中的作用[J].中外医疗,2014,33(32):26-27.
[4]叶小英,范春丽,陆敏,等.SYSMEXXN-1000血球仪在脑脊液和胸腹水白细胞计数中的可行性探讨[J].海南医学,2016,27(6): 955-956.
[5]张金花,胡娟,李君安.SysmexXE-5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体液模式对胸、腹腔积液白细胞计数与分类计数的结果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6(1):45-46.
[6]郭翀,李轶勋,赵阳.XN-2000血细胞分析仪体液模式对腹腔积液和胸腔积液肿瘤细胞筛查作用的探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5,36(15):2150-2151.
[7]Di Bonito P,Pacifico L,Chiesa C,et al.White blood cell count may identify abnormal cardiometabolic phenotype and preclinical organ damage in overweight/obese children[J].Nutr Metab Cardiovasc Dis,2016,26(6):502-509.
[8]李勤,严春潮.胸腹腔积液中有核细胞计数和分类两种方法的比较——SysmexTX-4000i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及光学显微镜手工法的比较[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4,27(1):14-16.
[9]管学平,陈鑫,耿波,等.全血白细胞计数危急值与临床的关系[J].海南医学,2013,24(11):1639-1641.
[10]Hastings C,Gaynon PS,Nachman JB,et al.Increased post-induction intensification improves outcome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a markedly elevated white blood cell count(≥200×109/L)with T 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aemia but not B cell disease:a report from the C hildren's O ncology G roup[J].Br J Haematol,2015,168(4): 533-546.
R446.63
B
1003—6350(2017)03—0502—02
10.3969/j.issn.1003-6350.2017.03.054
2016-08-09)
陆炜高。E-mail:luweig@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