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探究

2017-03-23 08:19孙晓冬
中国民政 2017年2期
关键词:干休所社会化干部

◎ 孙晓冬 李 莉

新常态下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探究

◎ 孙晓冬 李 莉

军队离退休干部移交政府安置管理是我国军队退役人员安置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政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事关军队建设,事关国防巩固和社会稳定。一直以来,军休服务管理工作主要采取统包统管的“关门办所”模式。在新常态下,这一模式已越来越多地碰到了困境,严重影响了军休服务管理水平的提升,制约了军休安置整体工作的健康运行,亟需在机制上切实进行探索创新。

传统军休服务管理模式的困境

我国军官离退休制度始建于1958年,分为移交地方分散安置和留部队休养两种方式。20世纪80年代初,为完成“百万大裁军”战略任务,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做出了军队离退休干部成批次移交政府安置、由民政部门管理的重大决策。在移交地方安置时,国家实行统一建房,并依托住房建立军队离退休干部休养所(有的地方称军休服务管理中心,以下一并简称干休所),集中为军休干部提供服务管理,落实政治和生活“两个待遇”。这一依托干休所进行人、财、物集中管理,为军休干部提供服务的方式,即是目前军休服务管理工作的主要模式。应该说,这一模式,自建立起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社会管理制度趋于健全的新常态下,这一本质上属于“单位制”的集中封闭型统包统管的服务管理模式弊端渐生,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矛盾。首先是传统服务管理模式与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冲突。社会发展的新常态,是引发传统军休服务管理模式困境的主要原因。一是市场化深入推进的挑战,二是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健全的挑战,三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的挑战。其次是军休服务需求多样性、品质化与传统服务管理模式供给不足的矛盾。第三是军休干部家庭子女与干休所之间职责不清。

着力探寻新常态下军休服务管理工作社会化途径

要解决军休服务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必须加快改革创新步伐,推动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也就是在“国家保障、政府主导”性质不变的前提下,从庭院式、封闭式、自保式由干休所单一主体提供集中服务管理,转变为“走出庭院、融入社区”,干休所、社区、社会组织和军休干部家庭多主体协同服务管理,共同提高服务质量的模式。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的实质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下,围绕军休干部的“六个老有”目标,对各种服务资源进行优化组合,重新配置,引入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以拓宽服务渠道,完善服务内容,形成干休所、社区、社会组织、家庭“四位一体”的服务保障网络,营造“大军休”的服务氛围,以更好地落实“两个待遇”。

(一)依托社区服务,推进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社区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社区的优势是便利便捷。从2000年中央下发加强社区建设文件后,各地高度重视,陆续开展社区建制工作,大力发展社区服务。社区服务网络不全、资源不足、开放不够的现象得到了根本改变,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军休干部年龄逐步增大,分散安置人数逐批增加,高龄、高危、空巢、独居、失能、半失能的军休干部逐年增多,突发疾病情况时有发生,对就近方便的养老服务、卫生健康服务需求不断增强。这就需要依托社区这些优势资源,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为我所用。惟此,才能满足军休干部的需求。

(二)依仗社会各方,推进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军休干部服务管理是一项涉及面极广、政策性很强的综合性工作。仅仅靠干休所是无法完成的,必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依仗各有关方面和社会组织共同来完成。在社会现代化过程中,社会组织得到了政府扶持和大力发展,作为第三方,他们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促进社会发展、提供社会服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据民政部公布的数据,2015年底,全国共有社会组织66.2万个,这里面社会服务类就有4.9万个;社区志愿服务组织9.6万个。这些社会组织所拥有的资源,以及人才、信息等优势,完全可以为军休服务管理所用。

(三)依靠自身努力,推进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干休所要练好内功,为社会化做好各项基础工作,这是最关键的。一是要一如继往。实行社会化服务管理,军休干部的一个主要顾虑是怕与干休所割断关系,在情感上无法接受与原部队的完全脱离。社会化不是甩手不干,一化了事,干休所仍然要做好工作,包括探望、慰问和家庭发生重大变故时的帮助等。二是要建立档案。要以社区为基本单位,将军休干部的家庭基本情况、身体生活状况、兴趣爱好和特长等有关材料整理备案,形成军休干部信息库。要为每位军休干部建立《生活档案》,包括日常生活状况、健康状况、兴趣爱好、政治学习以及工作要求和建议等。一旦军休干部在养老服务中有需求,社区在第一时间为他们提供即时性服务。三是要转变观念。要引导军休干部及其家庭子女转变观念。军休干部获得社会服务,一般来说,应该是有偿服务,符合国家规定的那部分费用,可由军休干部管理经费中列支。

(四)依傍家庭亲属,推进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随着社会现代化,家庭人口结构发生变化,按国家卫计委的报告,核心家庭占到了60%。尽管家庭小型化了,但家庭间老年人和子女的血肉亲情是无法割断的。而这些年的改革,国家、单位和个人的权利义务日益明晰。对军休干部来说,特别是较早移交地方的军休干部,他们年龄较大,但子女也多。相对来说,家庭经济状况都比较好。在日常交往中,军休干部和子女间经济纠葛情况较少。因此,发挥军休干部家庭的作用,主要是引导家庭在军休干部晚年精神慰藉和生活照料方面发挥作用。这个作用是社会公共服务无法代替的,这也是每个军休干部家庭应尽的社会责任。

推进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的措施

一是要建立和社区的联动机制。要着眼连通社区,打造没有围墙的军休家园。要根据军休干部在社区的分布情况,及时联络社区,建立稳定的协作机制,做到定期沟通。要通过协作,将社区服务延伸到军休干部日常生活照料、医疗卫生、文体娱乐等方面。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服务的专业化水平,满足军休干部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至于医疗救助、营院管理、家政服务、水电维修、法律咨询等,也可以优势互补。当然,干休所的各类活动场地(如书画室、棋牌室、门球场等)和器材,也应向社区群众开放,做到双向互动。二是要构建和社会组织的协作网络。军休管理机构要强化和社会组织的联系,做好互动工作。每年年初,可确定几项活动,进行公开公示,吸引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参与,请他们组织提供相应服务。三是要积极引入社会工作方法。要做好军休服务管理工作,专业社会工作方法必不可少。要按照中央要求,积极引入社会工作人才,科学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和方法为军休干部提供个案服务,发现和培养小组领袖,引导军休干部、家庭子女进行自我管理,做到助人自助;同时积极组织和开展各种团体活动,形成小组,增加军休干部之间的互动,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在整个过程中,社工要承担起需求评估者、服务计划制订者、服务提供者、人员协调者和资源整合者角色,以实现社会资源的利用最大化。四是要组织引导军休干部老有所为。军休干部是国家和社会的宝贵财富。要组织引导他们走出庭院,融入社会。军休服务管理机构要出面与街道社区组织协调,定期不定期开展交流活动。要利用社区、社会组织提供的各类载体、平台,鼓励引导军休干部积极宣讲,发挥余热,做到老有所为。

(作者单位 :杭州市第二军休服务中心)

猜你喜欢
干休所社会化干部
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社会化管理的探讨
社会化服务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探索两高期干休所空巢独居老人生活照料模式
干休所会计内部控制机制探讨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对干休所管理工作的思考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